李利芳 周杭 谷润润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在地域和学生群体两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实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专题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在有效应对其特点的基础上克服教学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实施原理课专题化教学能有效满足其人才培养需要,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和教师团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效率。但目前原理课专题化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有很多不足,在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现状和理工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原理课专题化教学的路径。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专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18-03
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传统教育模式的思政课已经面临诸多挑战,思政课程改革和创新已成为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必修思政课之一,应该跟上新时代思政课课改要求,立足所在地域和不同学生群体,因材施教,因地施教。
一、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原理课专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在其地域和学校定位上凸显其特点,针对其特点开展相应教学研究十分有必要,对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方面:是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1.有利于高校贯彻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问题,指出要不断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就“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出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培养能担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新的课题,也赋予了新时代思政教师新的历史使命。面对新思想、新使命,高校原理课作为思政课中的基础理论课,其改革恰逢其时,也必须进行。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理课作为思政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的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效益。在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实施专题化教学,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提升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2.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立足自身定位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正如《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应该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和应用型这两个特点培养人才。一方面,对应用型高校而言,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立足于市场需求,培养相应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应用型高校以开设理工科专业为主,大多都是理工科学生,理工科学生由于文科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学习原理课抽象性内容有一定困难,如何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紧紧围绕新时代要求,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原理课教学面临的难点,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特点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比重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底子薄、思维感性的特点恰恰和原理课抽象性、理论性强形成鲜明的反差,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真正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原理课改革的另一难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自身特点带来的改革难点需要原理课专题化教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切实了解理工科学生的兴趣点,克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原理课的障碍,才能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相应人才。
(二)教师方面:是提升教师能力和教师队伍发展的需要
作为研究型教学的一种形式,原理课专题化教学通过问题链接,选取与设置专题来组织教学单元,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答当代热点话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从而把抽象的原理讲透彻、讲生动。这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研究,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专业素养。另外,原理课教学改革中也会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一整套包括教案、PPT、大纲、授课计划和题库的教学资料,这不是一个教师能完成的,它需要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共同承担,从而共同成长,最终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三)学生方面: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
专题化教学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要求围绕学生和教学内容打造问题。其中包括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应该掌握的重难点问题。原理课在专题化教学中由于自身辩证思维的本性导致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原理课专题化研究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现在越来越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从国家到地区都有针对思政改革的专项,可以说这为思政理论课改革带来无限机遇,同时也提出很多挑战。
(一)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情分析
原理课作为面向高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整个大学阶段思政理论五门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思辨性等特点。面对这门课,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有几大障碍:(1)语言关。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民考汉的学生大多在上大学以前只开了一门汉语课,很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上大学后,虽然汉语预科一年,但普通话水平仍然较差,对课本内容部分字还不认识,对原理课的理论性内容的理解更是有一定的难度。(2)思维模式关。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思维感性化和具体化,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造成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觉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难学、不愿意学、听不懂的问题。(3)教师语言学术化。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材文字为中心,导致教师教授过程中很少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过程缺乏亲和力和时效性。
(二)缺乏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学情分析
应用型高校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开设理科和工科专业为主,招生对象主要是理工科学生。面对原理课学习,要分析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该课程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一方面,理工科学生学这门课的热情不高,由于中学时期对政治的学习大多是原理的识记、词条的累计,缺乏对知识点历史渊源的追溯,对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对知识体系缺乏全面梳理,导致很多理工学生对政治不愿学、不爱学、学不懂,甚至记不住。很多学生还没有学就已经产生了对这门学科的厌学和抵触情绪,如何消除部分理工科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偏见,是原理课专题化教学的难点。另一方面,理工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底子薄,相对于文科生在高中三年持续的学习,理工科学生在高二会考后就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加之沉重的高考负担,他们更不可能去主动阅读看起来相对“晦涩枯燥”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这就导致他们学习原理课底子相对薄弱。学习偏见加之学习底子薄弱这两大特点给原理课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这也成为原理课专题化教学要改革的重点。
三、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原理课专题化的实施路径
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应立足自身特点,在原理课专题化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原理课的障碍和理工科学生学习原理课不重视、基础薄弱等现象。
(一)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比重大的现象,提出原理课专题化教学的对策
推进原理课专题化教学,可以增强课程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首先,在语言关方面,专题化教学针对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的特点,应该提前标注生僻字的读音和重点理解难懂的句子,让学生读得懂、愿意读,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材知识的阅读是学习的前提,读得懂相对枯燥的理论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只有读得懂,才能增强他们对思辨理论知识的热爱。其次,针对思维模式关,可以进行问题式教学,逐渐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通过问题化导入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引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強该课程的亲和力,教学过程中对抽象原理进行生动解释,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又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教学实效性。最后,针对教师语言过分学术化的问题,要承认原理课学术化语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性,但学术语言要生活化、抽象问题要具体化才能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愿意提升。专题化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围绕学生应该学的内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讨,以此来考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用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教学语言增强亲和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用具体的生活化案例和社会现实故事来解释抽象的教学内容,防止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脱节,防止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思维的表面化和片面化的错误,用心回应学生关切的社会热点,用原理课的抽象思维和严密逻辑解答社会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想性。
(二)针对应用型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偏见和薄弱基础,提出原理课专题化教学的对策
针对理工科学习情况,原理课专题化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全面改革。
1.原理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仍以“理论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意识,尤其没有立足理工科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人才培养。对此,教师首先要意识到灌输型传统教学理念的问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情。在原理课教学中形成以学为中心、“教”与“学”平等、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意识促进专题化教学,特别是针对理工科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结合原理相关内容提出相应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一般规律的学说,对每一具体学科都有指导意义,身为理工科的原理课教师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一些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用理工科的知识和故事来例证和阐释枯燥的原理,才能突出教师讲授知识的实效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性。
2.教学模式仍然滞留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原理课专题化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开展思考和讨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都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设计、主动完成,课堂上主动展示、主动研讨、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真正成为主要角色,教师则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更多地扮演主导角色。
3.教学内容方面,教学体系仍以教材章节为主,没有突出马克思主义知识结构的整体性、逻辑性和重难点,没有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为此,原理课要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将书本原来的七个章节的教材体系转化为十七个专题教学体系。以问题导向为主线的专题化教学抓住了学生的特点,以时代为背景,结合学生思考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思辨和解答,提升教师授课的针对性。
4.教学方式方面,以教师的知识性传授为核心,没有形成以学生学为目标的教学理论体系,缺乏研究性教学,讲授方式上缺乏有效性。对此,原理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将以知识为载体,围绕知识进行问题设计,针对问题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讨论、辩论和研究等,提升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5.考核方面,考核方式上单一,只注重知识性考核,没有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能力的运用。原理课专题化教学在考评方式上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研讨和问题辩论,在课堂上可更有效、更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平时表现,从而更准确地给予平时成绩的认定,从而优化考评方式。
6.实践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此,原理课专题化对实践教学予以重视,将实践环节纳入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考评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505/c1001-29966346.html.
[3]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