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方法

2022-05-05 22:57谢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5期
关键词:矛盾意识初中语文

谢艳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水平以及语文教学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实用人才,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径,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52-0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和意识,这对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对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要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培养初中学生良好问题意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确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育目标,对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建设也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基于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重视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因此,积极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使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引导初中学生积极自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从而使初中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实用人才。由于语文课程同时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特点,基于这一学科特征,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实际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根据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实践教育改革,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举止等进行科学引导,从而确保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优化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积极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这对初中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激发与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是影响其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思维对学习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而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初中学生思维发展拓展,强化其探索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有效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在问题的引导下,对语文知识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从而能够客观且正确地了解语文知识,学好语文知识。除此之外,通过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有效保护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促进其长期对语文课程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等心理因素能够实现长期发展,进而坚持长期学习语文、反复学习语文,这是符合语文学科长期性和反复性特点的,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必要措施。由此可见,在初中語文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对其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

除此之外,教师有效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让其在问题意识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对其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这是因为初中学生基于现存的知识量以及思维视野不能对其遇到的所有语言现象实现全面的解释,使得初中学生对于遇到的语言难题感到困惑和迷茫。而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初中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而学习到新的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同时形成心理刺激,使其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初中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之下,不断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开启智慧思想,发散思维,从而真正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方法

(一)利用导学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导学案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导学案来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在初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初中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正处于一个既朦胧又清晰的阶段,这使得初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而要有效地认知世界,学习、了解新事物,就需要大量的文化和知识积累,因此初中学生在积累文化知识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依赖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导学案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其内心对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进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其独立思考、课前预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导学案激发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初中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之下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展开自主学习,这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培养初中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蒲柳人家》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导学案的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对其中较难翻译的词句进行翻译,如擀面杖等,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较为生僻的词语的含义,以便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除此之外,在课文中,还有很多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如“一丈青”“何大学问”等,教师可以就这些词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对这些人物进行分析,如当爷爷被称为“何大学问”之后,爷爷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导入这些问题,有效启发初中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求知欲,引导其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习惯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在学习思考过程中,有效拓展思维模式,增强思维创新能力[2]。

(二)制造“矛盾”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有效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文章中的“矛盾”思维,进而制造问题,让初中学生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深刻地认知文章内涵,强化初中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让初中学生对文章主要结构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不会将思维局限于某一段落之中,而是从整体上来认识文章主题和内涵,进而深刻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矛盾是问题得以产生的主要根源,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矛盾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有效地激发和培养,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初中学生对文章主要发展方向的总结和归纳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矛盾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在矛盾意识的牵引之下,让初中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善于发现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在课文中提炼“矛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素养水平,以免学生对课文中的“矛盾”无法理解,造成“矛盾”教学无效化。在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内容时,教师还要注意由“矛盾”引出问题的特点,深入分析问题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效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关雎》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制造“矛盾”的方法,有效启发初中学生的思维,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讲解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矛盾部分。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梦寐思服”这两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分析,从而深入感受其中矛盾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在把握整体“矛盾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矛盾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够有效锻炼和拓展其逻辑思维,这对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作用[3]。

(三)强化实践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文化知识的根源是人们对实际生活及生产活动经验的总结,因此文化知识天然地与现实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这一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将生活实践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充分感受文化知識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真正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实践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对文化进行客观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路,及时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对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增强其问题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引导、鼓励、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够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强化实践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着手,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与文本充分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进行客观分析,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通过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实施实践学习方法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限制,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无法将实践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给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来启发、丰富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实践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反思过程中,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比赛活动。学生可以结合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合理改编,然后进行模拟表演。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丰富故事,再以续演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文本内容,初中学生必然要对原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针对文本中的细节之处提出疑问,探究作者为何采用这种表达方式以及创作背后的深意,这就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而在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在表达的过程中,再一次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进而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问题意识,其问题意识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能力,伴随其成长发展[4]。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问题意识对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此外,良好的问题意识还能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这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这是有效提升初中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忠韧.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课外语文,2020(28):115-116.

[2]薛发芸.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7):236.

[3]姚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24):100.

[4]徐志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之研究[J].情感读本,2019(11):10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矛盾意识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矛盾的我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矛盾多发”可怕吗?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