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华
摘要 在鸡群饲养过程中,一旦感染疾病就会对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有明显影响,而发病率与鸡体自身免疫力有直接关系,免疫力低下的雞 群往往会处于亚临床状态,即使经过一次免疫接种也会诱发鸡群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症状,极易诱发鸡群感染各种疾病。由此可见提高鸡群免疫力至关重要,管理者必须正确掌握引起免疫力低下的因素,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鸡群免疫力。
关键词 鸡群;免疫力;原因;措施
在鸡群饲养过程中,免疫力低下的鸡群往往表现不太活泼、食 欲较差、羽毛松乱无光泽、鸡只体表着色部位颜色变浅等。有的出 现持续腹泻和肠胃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易感染支原体类的慢性 呼吸道疾病;产蛋鸡群采食速度缓慢、产蛋率上升慢、产蛋高峰低、高峰维持时间短、产蛋量减少。并且蛋壳质量较差、薄壳蛋和软皮 蛋增多,蛋清较稀。由此可见免疫力低下时,会给鸡群带来非常严 重的危害[1]。
1 引起免疫力低下的因素
1.1 霉菌毒素超标
在养鸡生产中,如果饲料原料选择不当;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 管理不善;在饲料保管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潮湿;在饲喂过程中放置 时间较长或受到饮水淋湿等情况,都会诱发饲料发生霉变,这样就 会增加机体受到霉菌毒素侵扰的风险[1]。
鸡群摄入霉菌毒素超标时,这些霉菌会直接对鸡体免疫器官 造成严重损害,引起鸡只免疫力低下。例如饲料中黄曲霉菌毒素 超标时,不仅能够抑制细胞核糖核酸的合成,还可以对机体酶类 和凝血机制产生危害,致使鸡只发生免疫抑制、畸形和肿瘤等,肝 脏发生肿大、出血、脂肪变性等病变。另外,大部分霉菌毒素都可以引起鸡群发生免疫抑制,鸡群免疫接种疫苗后,无法产生理想 的免疫应答,给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条件,极易发生各种传染性疾病。
1.2 感染慢性球虫病
众所周知,鸡体肠道是最主要的免疫器官,在免疫接种后 80%以上的抗体是由肠道内的免疫系统合成的。如果鸡群感染球虫卵 囊后,球虫会对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造成严重损害,致使肠道黏膜 脱落、出血或坏死,这样处于肠道内的淋巴滤泡就会丧失免疫功 能,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在病情严重时,球虫病还会引起盲肠扁 桃体出血和坏死,鸡群的免疫力大大降低,并且抵抗环境的应激能 力也会随之下降。另外鸡群感染球虫病后,整个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明显下降,对饲料营养成分无法完全吸收,长期下来机体会处于营养缺乏状态,鸡体体质和免疫力也会严重降低[2]。
1.3 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
鸡群产生免疫抑制后,机体会处于永久性或暂时免疫应答紊乱 的状态下。并且鸡体免疫器官受到严重损害,自身免疫力明显下降, 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同时鸡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后,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增加,最重要的是 给鸡群接种免疫疫苗后,机体对疫苗无法产生理想的应答能力,降低免疫接种效果,甚至引起免疫失败现象,给外界病原体的易感性 明显增加,极易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他疾病[2]。
1.4 营养不足
供给鸡群的饲料营养非常重要,因为营养与鸡体免疫力之间有 不可替代的联系,并且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产生作用的。因为正常情 况下,鸡群营养不足时,就会引起体质和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反过来,鸡群感染传染性疾病后,产生的免疫应答,会 促使鸡只食欲下降、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紊 乱,对饲料营养需求增加,进而造成营养不良现象发生[3]。
在育雏时期,鸡只的各种组织器官处于分化和快速发育阶段, 如果营养不良,就会抑制免疫器官的生长和发育,甚至造成整个免 疫系统的损害。例如饲料中微量元素硒含量不足时,就会抑制组织细胞、体液和非特异功能,致使免疫抑制的发生,诱发鸡群感染病毒性疾病。饲料营养中微量元素铁含量不足,鸡体胸腺、脾脏和法氏 囊等,这些免疫器官的发育明显减缓,生产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少, 对病菌的杀灭功能下降,增加机体感染病菌的风险。
饲料中 VA 含量不足时,鸡体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容易受到 损伤,并且难以修复正常,给鸡群免疫接种活苗后,无法产生理想 的局部保护力,鸡群非常容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 感等疾病。由此可见营养物质的缺乏,更加容易削弱免疫系统的发 育,进而引起鸡群免疫力低下[3]。
1.5 环境条件较差
在日常管理中,如果舍内空气流通不畅、饲养密度较大、温度忽 高忽低等,都会给鸡群带来较大的危害和应激反应,长期下来势必引起体质和免疫力较低的情况,尤其是空气污浊时,对鸡只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和损害,促使黏膜免疫功能超载或崩溃,局部 免疫力明显降低。另外每天操作中的异常声音或无序程序,也会给 鸡群带来较大的应激,也会对鸡体免疫力产生负面作用,并造成鸡场应激增多。
2 提高免疫力的措施
2.1 清除霉菌毒素
首先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剔除水分含量高或霉粒较多的原料。然后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减少霉菌毒素超标的风险。将饲料 储存在通风良好、干净干燥的库房内,避免受到潮湿发生霉变。其 次,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定时定量饲喂鸡群,减少料槽中饲料放 置时间,避免饲料霉菌毒素超标,减少霉菌毒素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进而提高鸡群免疫力。
2.2 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时对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对饲喂使用的料槽、饮水系统和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鸡 群摄入病原体,降低鸡群感染发病机会。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 择优质疫苗,正确操作来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接种效果。做好隔 离防疫工作,避免病原体携带入场,是阻断免疫抑制性病传播的基 础[3]。
2.3 维护肠道健康
做好球虫病的防控工作,可以选择接种球虫疫苗,并结合药物 预防来防治球虫病的发生,这样可以避免球虫对肠道黏膜造成损 伤,有利于维持肠道健康,进而提高肠道免疫系统的保护功能。在 日常管理中加强饮水消毒工作,减少肠道摄入病菌的机会,减少病 原微生物对肠道造成的损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来调 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健康状况,这也是提高鸡群免疫力的重 要途径。
2.4 提升管理水平
改善鸡群生活环境,加强通风管理,保持鸡舍内温度、饲养密 度适宜,空气清新、流通顺畅,有利于提高鸡群体质和抗应激能力。 尤其保证鸡舍空气新鲜,对维护呼吸道黏膜的健康状况非常有利。 同时供给营养全价的饲料,在重要时期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 量元素的添加量,促使机体免疫器官发育良好,并且可以在肠道黏 膜或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时,能够及时进行修复,给提高机体免疫 力奠定基础。另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督促工人按照程序来 饲喂、供水、捡蛋、维修器具等,有利于减少各种应激情况,提高鸡体体质和免疫力非常有利[4]。
3 小结
总之,在日常生产中,能够引起鸡群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比较复 杂,常见有霉菌毒素超标、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球虫病、营养缺乏、饲养环境较差。管理人员应根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清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减少霉菌毒素对机体免疫器官产生的损害,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合理制定免疫 程序,避免鸡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维持肠道健康,预防鸡群感染球虫病,提高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保证饲料营养平衡,防止鸡 群发生营养缺乏,加强环境管理,有利于提高鸡群体质和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浅谈家禽养殖中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形式及原因[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59.
[2] 刘岸,秦守涛,孙亮.浅谈家禽免疫控制的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167.
[3] 彭利建.浅谈家禽的免疫问题[J].吉林畜牧兽医,2013,34(7):47.
[4] 朱来华. 浅谈引起禽类免疫力低下的因素 [J]. 辽宁畜牧兽医,1995(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