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标
“积累好词好句”是为了通过模仿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新,读来如南国见纷纷飞雪;语言美,读来如与好友共沐春风。要想作文语言新、语言美,须在字词、句式、修辞等方面着力;也须在文章整体语言风格的塑造等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字词的描摹效果,体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1.富有声韵之美的形容词——情状性叠词
在描摹一些景物的时候,根据其外形、声音、色彩、姿态等特点,用一些能表现事物情状的叠词,不仅能使语言生动,且能表现出景物鲜明的特点。
如梁衡的《壶口瀑布》,写沿着龙槽的边沿流淌的水:“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在写到瀑布水不同的流动状态时,作者运用“汩汩”“潺潺”“哀哀”“亮晶晶”等富有声韵之美的叠词,将水流的变化、情状描摹得极为生动且富有画面感,读来朗朗上口,让语言变得更生动。
2.具有绘画美的形容词——色彩描绘词
如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的片段:“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各种色彩词“青黄”“昏黄”“绿茵茵”具有绘画美,让人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物特点。
3.能够拨动情弦的动词——画面性动词
在大多数同學的作文里,使用的一些动词概括性较强,却没有很明显的表达效果,比如“走”“跑”“喝”等动词,由于不具有画面感,无法体现人物的个性,因而被称为概括性动词。作文语言要想生动优美且富有文采,选择的动词要极具画面感,能表现事物的状态。
如鲁迅《故乡》的开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一个“横”字去形容村庄的排列,既与环境相互映衬,突出了村庄的萧索悲凉,让人产生具体的画面感;同时又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如意,颇有感染力。
二、关注句式的整齐错落,呈现独特的语言风格。
1.句子长短叠加——参差错落美
如朱自清的《春》中有关春草的片段:“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组句子以短句为主,读来新鲜活泼,呈现了新生春草的柔美以及草地上孩子们活泼可爱的特点。从整体上看这组句子,依然是长短组合、由短渐长,从“坐着”“躺着”的状态,再到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作者有意插入了“两个”“几脚”“几趟”“几回”,使句子的节奏放缓,体现了孩子们各自享受春草地上玩耍的时光以及自由随性的状态。整组语句,长短组合,既让表达的内容显得活泼,又使句式有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2.语句整齐对称——对称韵律美
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原文中有这样一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五个句子,一样的形式,喻体在前,本体放后,词性对应,字数相同,文字对称,给人韵律美的同时,更将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凸显了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整齐的组合,使整篇文章呈现出了优美灵动、蓬勃具有诗意的风格。
再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写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对称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四字短语、成语,让全文有了一种对称美和韵律美,也让全篇呈现出了雅致、精练、含蓄的语言风格,颇具文采。
三、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凸显语言的内涵和美感。
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灵动且极具美感。
1.找物描点,生动美化
要想准确运用好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一定要抓住描写的事物(有可能是虚物,比如某种心理、某种感受等)的某个特点,比如外形、色彩、姿态、质感等,然后产生联想,将语言雕琢得具有美感和灵性。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段里,作者为了更加生动地将济南的地理特点呈现在人们面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山圈定的整个地域比作一个摇篮,济南城比作一个小婴儿,将小山拟人化,不仅把地势特点表现了出来,还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热爱之情,文字颇为灵动。
2.动静结合,富于变化
在运用修辞时,我们还要注意关注事物的动静变化,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有灵魂。
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的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在写春花的时候,作者不仅抓住了枝头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作静态的描写,还抓住了地上野花的动态表现,作动态的、拟人化的描写,将春花的娇艳体现了出来,整幅“春花图”生机盎然。
3.感官联通,妙笔生花
生动、优美、有文采的文字,还需要自己与各种感官沟通。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描写紫藤萝的香气时,进行了这样的表达:“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将无形的香气进行了可视化的描写,说它也是浅紫色的。也就是将嗅觉与视觉进行了沟通,让紫藤萝的香气透过纸面扑鼻而来,既将紫藤萝生长的蓬勃朝气表现了出来,又突出了繁盛的紫藤萝花的香气浓郁,同时也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眼前的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使语言变得意蕴丰富且有文采。
当然,让语言变得生动、优美且富有文采的方法,不止以上所述。我们还可以从表达方式上去转变自己的语言风格,将枯燥直白的叙述性语言变为抒情议论性的语言,雕琢文字;还可以化用古诗,即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的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等,这样能使语言富有诗意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习作过程中不断去积累、去运用。长此以往,自然会笔下如花,芬芳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