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江波
[摘 要] 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与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容上分析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在知识的某种程度上存在共同的理论基础,可以把思政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教育导向,心理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对两者在教育过程中都能起到彼此促进作用,将结合教学经验,从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内容上入手,并对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形式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心理教育;融合策略;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07-03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分析,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关乎个人发展前途,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社会实际工作当中体现个人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从国家发展来看,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通过思政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关乎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因此,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是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策略及实践研究也成为当下教育者必须探究的新课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一、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各大高校开始不断地增加招生人数,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近几年,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已经突破千万,在当前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各自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这种情况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一直以来,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体制中都是采用独立教育学的形式进行的。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同时,很多专家学者从多层次、多角度探究了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也成为当前学术界所认同的课题,但就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主体内容来看,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相融合的基础方面,对于两者之间怎样有效地相融合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研究,另外,部分学者已经对此提出了部分观点,但是研究结果的实操性并不强,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融合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将从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融合出发,达到突破两者之间瓶颈的目的。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内容与根据
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是以高校德育体系为基础,两者之间达到共同目标的结合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在结果方面的有效性是同质的。(2)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相融合是一种双向的相融合,彼此之间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作用。(3)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相融合是一种高效的融合,可以使彼此的预期目标能顺利达成。从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实质内容分析来看,两者之间融合的有效性是融合的基本根据,这种根据也是两者之间相融合的必然性。
(一)从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教育目标分析
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是极为重要的两个教育部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从两者的教育目标上分析来看,两者之间在教育目标上确实存在微小的差別,但是从教育目的的实质上来看,两者之间是相同的,其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在达到德育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时代新教改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学生的正确思想和基本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教育的目标分析,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都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为目标,这也为两者之间相融合提供了根据。
(二)从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相互关系分析
首先,在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独立的,两者基本独立存在,同时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此外,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也存在着交叉性,即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关系不仅存在于两者的教育目标上,在教育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例如,在思政教育内容中,在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人生观的形成以及人生观的确立部分,这部分内容同时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教育对学生思想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和有效的纠正。由此不难看出,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是必然的。
(三)从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具体实施方面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在具体实施方面也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通过基础知识、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虽然在教育内容的细节上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实际的实施模式是相同的,并且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都要遵循德育理论体系,从教育本质上来看,两者属于同类教育课程,在遵循德育体系的前提下,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都需要采用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心理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许多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托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专业知识分析发现,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实质基础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思政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导向
从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细节内容上来看,心理教育主要是促进个体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而思政教育则是注重群体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形成,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心理教育必须以思政教育为基本导向。因此,心理教育因人而异,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而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群体化,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群体,群体的道德约束和群体环境影响个体的发展。心理学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致使心理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的根源问题,西方国家要求的是人的个性化发展,但在我国,个性价值的表达应该是在个人立足群体或组织的前提下才能得以表达,所以,我国心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不仅解决个人心理健康问题,还加强了思维教育引导,将心理教学理论融入心理与健康教学课程之中。另外,思政教育也对心灵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中提出,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观对心灵机能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人是群居性有思维方式能力的动物,在现实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中,只考虑自我、自私自利的人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个体只有在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的同时,才能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心理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个人想要具备较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心理健康是基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的人不可能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近几年,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的情感问题、适应社会能力问题的犯罪案件屡见不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此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普遍较差,对生活失去热情,轻视自己的生命,这也是其无法形成深层次德育品质的原因。由此不难看出,在德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心理教育做支持,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的,人的需要都是基于自己的实际状况,且分属不同的层面,人最基础的需求便是生理需求,而在生理需求之上的社会需要、被关爱需要和自身价值体现需要也都和个人心理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而政治知识、审美意识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则更多与个人的社会性特质有关,和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政意识有关。因此,一个人唯有获得更多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方可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而使个人的价值最大化。此外,在实际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也需要向心理健康教育寻取方法。在德育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低于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多元化经济并存,人们思想的复杂性加剧,致使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变化也较为复杂,而心理教育恰恰可以使思政教育工作者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
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就目前社会形态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来看,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要达到有效的融合,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思想观念相融合
以人为本是心理教育追寻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思政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规范性意识的形成以及社会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从社会角度和群体角度实现两者的统一发展,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可以互相克服各自的缺陷。首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将心理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理论引进来,注重人格发展和心理需求,结合人文关怀理论,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将二者融合的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活动及心理需求,从而达到在思想上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其次,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将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心理教学不能把学生的视野局限于自身,而需要将其视野拓宽到社会层面,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有效结合。最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知与行为的改变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融合
就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目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以实现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但是在关注层面上,两者存在区别,思政教育注重的是在社会大方向和宏观方面给予指导,而心理教育则侧重于个体的具体操作和实践,因此,心理教育在实行具体目标时可以参考思政教育的基本理念,思政教育在具体实操方面可以借鉴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从而精准地界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将教育整体目标拆分为多个执行性强的具体实施步骤,从而有效保障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教育内容的界定上,可以把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内容科学有机地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例如,把心理教育分为学习与生活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几个主要部分,再把思政教育分为行为与道德规范、人际交往、个人成长、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等具体内容,而后将思政教育的几部分内容融入心理教育教学中,使心理教育内容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学习的目的。
(三)方式方法相融合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和社会心理教育都要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使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达到共同借鉴的目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整体的教学方法。比如,课程思政教育在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和社会心理理论教学相结合,这不但能够增强榜样教学的实际效果,还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富有直观性和参与性。另外,在思政工作教學过程中,可以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人格理论相互融通,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改变学习者早已形成的错误思想理念。针对在教学上有一定困难的人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心理教育中的沟通技巧和思维教育结合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另外,在当前社会,由于中小学生的思维受互联网影响较深,所以,学校在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可将网络媒体作为教育载体。如在学校充分发挥校园论坛在舆情方面的重要影响,教师利用网络在舆情传播方面的快速性和高效度进行相应的传播和交流。另外,学校还可制作与课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App,并对其加以积极的宣传,教师利用App传递一些与思政工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资讯、事例、文章、时政等内容,从而增进教师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优秀的师生关系,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在新时期新教改的环境下,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来讲,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同时存在必然性。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同时也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个人价值观与心理方面都面临着社会对其提出的较高要求,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不仅关乎学生的发展,还关乎我国社会的进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文中提出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基础,希望对我国高校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晋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探索[J].大学,2021(44):23-25.
[2]李文波,王丽娟,刘莹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1(21):138-139.
[3]葛小丽,程森弟.知识经济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财富时代,2021(9):59-60.
[4]黄明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功能提升探索[J].大理大学学报,2021,6(9):92-97.
[5]王丹.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实践[J].知识文库,2021(15):16-1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