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华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增加,对养老健康保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
在当今社会,传统大家庭正在或已被核心小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相当普遍。随着子女离户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据了解,大多数老年人都不愿去养老机构,究其原因,一是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二是养老机构费用较高让老年人望而却步;三是有的养老机构服务不尽人意。
在这些老年人中,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更是干扰着千家万户,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健康是核心问题,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而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服务,不仅能够提供康复护理、基本生活照料等基本的医养结合服务,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预防保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细心的生活照料,尤其是子女在外地工作或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年人,减轻了子女及社会的负担,切实解决患病、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就医及生活的难题。
但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体系建设滯后、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一是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存在短板,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有的小区没有规划养老服务设施,有的虽然规划,但没有建设、没有移交。
二是现有的一般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较差。
三是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服务人才匮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是医养结合建设有待加强,老年病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机构少,从事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匮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庞大的健康需求。
为此建议:
一、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系建设。
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和改善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快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建议政府层面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要求新建、在建、已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交有民政部门建设管理。大力发展居家诊疗服务。医养结合服务进家庭、进社区,促进“送医上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卫生服务网络优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上门巡诊、就诊转诊等医疗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服务延伸至家庭。大力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奖励力度,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增设老年护理病区和病床,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增设老年养护、康复、临终关怀床位。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设置服务点或提供签约服务。支持卫生技术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防控、营养调理、中医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二、建立社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
政府部门应出台政策支持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破解传统居家养老服务,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社区化居家智慧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搭建好综合保障平台,政府应整合社会医疗、养老、信息、护理及社会服务等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改造传统养老的服务方式、管理办法和商业模式,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健康、舒适的生活服务。“智慧养老”的好处是节省人力,一个人在服务中心可以同时监护多位老人,实现养老信息在用户、医院、养老机构、子女之间共享。老年人只要一键呼叫,护理人员就可以根据老人的需要上门提供多样化服务。
三、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医养融合服务模式
各地结合实际,可以让辖区老年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运用家庭病房的模式,上门服务;也可以在社区成立医养结合病房,有固定的医疗护理团队,充分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目标,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构建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制定医养签约服务规范,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改扩建一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内部建设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病床和养老床位。卫生部门做好人员的统筹安排,对从事养老服务的医护人员,应一视同仁,在工作待遇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并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医疗机构的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进行轮岗服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等方面的人才,为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培训及工作的机会;鼓励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下社区为医养结合患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志愿者制定服务积分累计方案,实行积分制服务,为积分高的志愿者年老时入住医养结合社区提供费用优惠,提高社会积极性,推动医养结合进社区工作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