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书画作品收藏流散情况综述

2022-05-05 02:01:24王芳杨磊
中国美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画作品黄宾虹

王芳 杨磊

[摘要] 黄宾虹是我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少有的学者型画家。他深耕画理,勤于写生与创作,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书法作品为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珍藏,也散见于许多民间藏家。本文从黄宾虹故里学艺、避难沪上、客居北平、南归沪杭四个时期的书画创作历程中,梳理出其作品的主要收藏流散情况,以期对当下黄宾虹艺术市场的研究提供更多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黄宾虹 书画作品 收藏流散

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史上,作为百年巨匠的黄宾虹可谓一面精神旗帜。山水画家、教育家、书法家、美术史论家、收藏家、鉴定家、出版家等称谓均不能囊括殆尽他的身份。他是我国少有的学者型画家,博古通今、横贯中西、富于收藏、精于鉴别,一生可谓著作等身。尤其是在传统绘画向现代转型的道路上,黄宾虹筚路蓝缕,大胆开拓,与艺术界同人共同追求着艺术救国的梦想。

1865年,黄宾虹生于浙江金华县城,四岁开始习画,师从萧山画师倪逸甫、李灼先、黄梅溪等人。他从11岁开始学习刻印,16岁考入金华丽正书院研习山水画。他平生喜欢游历山水胜景并对景写生,对安徽黄山、九华山、岑山、南京摄山等诸多名山都曾吟诗写生以记之。他将中年时期的画室命名为“石芝阁”。耕读之余,他投身革命热潮,组织黄社,以诗文倡导革命。1907年,黄宾虹以革命党的罪名被控告,不得已逃往上海,开启了沪上三十年著书、鬻画、育人的艺术生涯。他与艺术届同人共同创办了神州国光社、“文美会”、“贞社”、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烂漫画社、黄山琴棋书画社等艺术团体,并有《中国名画集》《美术丛书》《宾虹杂著》《滨虹集古玺印存》《宾虹诗草》《古画微》《东南揽胜》等书画著作出版。他还曾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文艺专科学校、昌明艺术专科学校等院校的中國画理论教授,受邀在四川、温州、广西、香港等多地讲学,传播中国画理论与思想。1937年,时年74岁的他离开上海,前往北京为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鉴定真伪,并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的中国画导师。由于战乱,他不得已客居北平十年。为解思乡之情,他将居所命名为“竹北栘”。直至1948年7月,黄宾虹才得以重返沪杭,被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聘为教授并入住栖霞山。1955年3月,黄宾虹病逝于杭州,享年92岁。

纵观其一生的书画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故里学艺(1865—1907)、避难沪上(1908—1937)、客居北平(1938—1948)、南归沪杭(1948—1955)。黄宾虹去世前委托家人将其毕生收藏的艺术品、创作手稿等五千余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目前黄宾虹的大部分作品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院,部分作品为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原黄山博物馆)、歙县博物馆、香港缘山堂、上海博物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西泠印社、温州博物馆等地和私人收藏。

这一时期为黄宾虹艺术创作的初期,主要以学习画史、画论和临摹古人为主。他在绘画上尤其喜爱石涛、王蒙、董其昌、查士标等名家山水画,在书法上学习魏碑、草书、行书、篆书,集诸家之所长,基本形成了遒劲流畅、浑朴沉雄的独特风格。1893年,他为理卿作《山水》扇面,现藏于安徽博物院。同年,他为好友汪福熙作《山水四屏》,现藏于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1894年,他仿吴镇笔意作《山水》四条屏,六十年后重题赠唐允中,现为私人收藏。1897年,他奉业师汪仲伊之命作《韬庐图》。1899年,他作《山水》宫扇赠“辉庭仁兄大人”,现藏安徽博物院。同年,其又为黄月芬作《秋山图》,同时为“筱印公祖大人”作《黄山诗意图》,现藏歙县博物馆。1900年,他作《诗意山水》册十帧,1948年再作题跋,现藏于荣宝斋。1901年,他为培芝作《野径疏柯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1902年,他为乐亭作《山水》长卷,现藏于安徽博物院。《丹崖翠壁图》《绿林红树苍崖图》《山静水涵虚》《山居幽赏》应为其同一时期所作,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此外该馆还收藏有大量黄宾虹临古书稿。这一时期,他还为“紫峰先生”作《望江亭》,1904年又为方文隽作《青山过雨图》(又名《匡庐山水图》)、《拟黄凤六山水》、《林深草堂图》,均藏于安徽博物院。1903年,其作山水画并自署“黄朴岑”,现为歙县叶永康藏。

这一时期是黄宾虹艺术创作的中期,也是其作品高峰期。他在上海投奔国学保存会,与黄节、邓实、蔡哲夫、许承尧等文人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在邓实为其首订润格《宾虹草堂画山水鬻例》后,他又于1916年、1923年自订润例《山水画启》。因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主要分为友人、弟子书画往来之作和鬻画之作、山水写生创作三大类。他为友人蔡哲夫所作之画有《雪味厂图》(1909)、《壶天阁图》、《玄芝阁图》、《十二景山水图》册(1913)、《岱宗游迹图》卷(1914)、《冲雪访碑图》、《湖舫读碑图》(1915)、《校碑图》(1918)、《寒月行窠图》(1937)等,为友人许承尧所作之画有《檀干村图》(1908)、《仿垢道人笔意》(1930)、《石雨草堂图》(1930)、《秋村暮霭》、《柏园图》(1937)等。目前,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藏于安徽博物院。他亦为粤东友人黄节作有《蒹葭图》册(1909)、《广雅书院图》(1911)、《祭后山图》、《后山诗意图》册(1915)、《细笔三青山水》(1921)、《山水》扇面(1922)、《笺诗图》(1925)、《自书诗扇赠黄节大病初愈》(1927)、《雁荡胜景》册页(1931)、《湖荷忆昨图》(1932)等。这些作品中,《蒹葭图》册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山水》扇面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他还为黄般若作《拟李江寺图》(1926)、《粤山幽邃图》(1930)、《桂林山水图》卷(1931)、《浙东写生》册(1936)等,为弟子黄居素作《蜀游画》册(1934)、《暗螺山图》、《港景清水湾》(1935)、《山水》扇面(1937)、《江行所见》等,这些作品部分为香港缘山堂收藏。

除上述作品以外,安徽博物院现收藏有大部分黄宾虹中期作品,例如《万壑霜飞》(1913)、《秋老红黄树色鲜》(1913)、《拟唐子畏山水》(1915)、《涧水林木图》(1917)、《春晖堂族祠山水四屏》(1917)、《仿元山水图》(1919)、《层檐集飞图》(1919)、《山水》扇面(1921)、《拟六如居士停琴观瀑图笔意》、《疏林烟雨》(1921)、《风蒲水阔》、《天池石壁》(又名《鹰嘴岩图》)、《南岳诗意》、《山水》扇面、《访碑诗意图》(1934)、《山水》扇面(1927)、《日常山静图》(1928)、《采石阻风图》(1928)、《江南溪山图》、《竹里柴门傍水开》、《拂风霏雨自然青》、《舟行帆饱水涟漪》、《长松乱石》、《黄海炼丹台》、《新安江中杂咏》、《秋江垂钓图》(1933)、《蜀西灌县老人村图》(1934)、《江行舟中杂咏诗意图》(1934)、《蜀游图》(1934)、《竹西觞咏》、《临流拟结茅》、《雨落山前》、《山田丰半熟》、《黛色参天》、《雨歇空山》、《草庵都在明月中》、《静坐小轩》、《空林萧萧》、《广安天池》、《碧宇晴初云半阴》、《秋飙吹冷苍岩烟》(1936)、《王荆公诗意山水图屏》等。1933年,黄宾虹蜀地游历归来所创作的代表作品《青城山图》先后为许承尧、钝叟收藏,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浙江省博物馆现藏有《疏林淡山》(1908)、《拟龚贤山水》(1909)、《九十岁重题临倪云林山水》(约1913)、《九十岁重题西风带雨》(约1914)、《轻舟放津》、《细笔山水》、《山水四条屏》(1919)、《山水四条屏》(1919)、《江山雨初收》(1925)、《登高望远图》(1925)、《深树烟开》、《峰峦曲密松杉暗》、《苍雄深秀》、《旧题二十年前山水》等,上海博物馆现藏有其为潘飞升作《惠山访听松石图》(1908)等,中国美术馆藏有《野水连村绿》、《仿墨井道人笔意》(1922),香港缘山堂藏有《赤叶明村径》、《拟洪谷子山庄图》、《永嘉山色》、《青莲寺》(1926)、《拟元人设色山水》(1927)、《无数山蝉噪夕阳》(1934)、《雁蕩纪游》册页,歙县博物馆藏有《山水》扇面,荣宝斋藏有《宝铁研斋图》(1911)、《泰岩图》(1917)、《浙游纪胜图》册(1926),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拟李晞古山水》、《泉声喧夜雨》、《寥泬秋天好》、《雨后游齐山》(1925)、《拟宋人山水》(1925)。其中,《雨后游齐山》这件作品曾发表于1926年的《艺观》画刊,黄宾虹于其上自题“山含湿翠活云多”。此外还有西泠印社藏《夏山玉堂》、私人收藏《劲挺锦林》以及其为磐石所作《山水》扇面(1937)。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黄宾虹为邓只淳作《岁朝图》(1933),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其为陆丹林所作《蜀游画》册(1933),都江堰文物局藏有赠价屏《荔浦纪游》(1933),宜宾市博物馆藏有其为罗伯希所书《昆明太笔七言篆联》(1933),泸州市博物馆藏有其为梁叔子所书《名山曲水七言篆联》(1933),温州市博物馆藏有其为铎民所作《锦江图》(1935)。

除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收藏外,黄宾虹的作品漂洋过海,为海外博物馆所珍藏。1917年,他曾作《拟李唐山水》赠德国谛都博士,这件作品现藏于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1929年,黄宾虹与摄影家蒋叔南同游雁荡山,为其创作的《雁荡仰天窝图》卷,现藏于日本京都博物馆。他在1935年春天游会稽吼山,与谢公展、王济远合写《三友图》,该作也藏于日本京都博物馆。他还于1931年秋日作《霞捲花初放》花卉条幅,现为美国史密森学会亚瑟·M·萨克勒画廊藏品。

这一时期是黄宾虹艺术创作的转型期。故宫书画鉴定的工作使其博览历代书画精品真迹,这是其开展“衰年变法”的重要因素。他与北京地区的文人画家周肇祥、罗复堪、溥心畬、金潜庵、张大千、于非闇等交往甚密,同时结识了忘年之交傅雷。文人雅集之余,他时常于京郊登高望远,观山悟画。1940年2月,黄宾虹曾为蔡守作《茶寿高会图》,蔡守评价其“已变新安之旧”。由此可见,客居北平的十年恰是他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其这一时期所作《春明馆看花图》卷(1938)、《黄山松图》(1944)、《十二帧临古画稿》(1945)、《水墨山水图》(1946)、《峨眉山图》长卷(1939)、《黄山写生册》十二帧(1940)、《江行所见》(1943)、《海印盦图》卷(1946)、《寂寞荒江》(1946)、《光纲楼图》、《湖舍晴初图》(1952)等作品大多藏于香港缘山堂。其为傅雷所作《青城山图》册(1943),以及《阳朔山水》册(1944)、《寒林晚山图》、《尘甸晴初图》(1948)、《粤西纪游》册(1948)等作品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一时期他还作有《淞南醉别图》(1937)、《秋山图》(1948)、《秋景山水》册页(1948)、《晚晴山房图》(1943)等作品。

此外,黄宾虹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散见于其他各个博物馆。安徽博物院藏有《黄山诸峰图》(1938)、《青城山听琴》(1943)、《拟元人笔意》、《江行口占》(又名《高树晓风轻》)、《粤中山水》、《片水无痕浸碧天》(又名《苍茫沙嘴》)、《岭上看云图》(1943)、《设色山水》、《蜀山纪游》(又名《适此林壑趣》)、《藓崖苍润雨初乾》等,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峨山秋色》(又名《丹黄秋树林》)、《屋后山疏秀》、《青绿山水》、《浙东纪游山水》、《终南太华》、《高松野崖》、《青城山中坐雨》、《朱竹垞诗意图》、《铁桥峰山色》等,香港缘山堂藏有《设色山水》(1938)、《石梁茅屋图》(1940)、《蜀中小景》(1940)、《南山瑞霭图》(1942)、《虎儿笔力扛鼎》(1946)、《蜀山图》(1947)、《云懒坐忘归》(1947)、《松风无恙竹平安》、《蜀江纪游》、《华鬓感迎秋》(1941)、《青绿山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有《峨眉龙门峡所见》(1947)、《平天矼矼图》(1947)、《蜀山纪游图》(又名《石壁空青》)等,上海博物馆藏有《秋山晴霭图》(1943)、《青绿山水》(1946),故宫博物院藏有《深州湾山色》(1939)、《拟米氏山水》(1946),中国美术馆藏有《拟北宋笔意焦墨》(1947),荣宝斋藏有《黄山奇卉》(1943),长青馆藏有《访倪云林图》册(1938),上海书画出版社藏有《薛轩校书图》(1937),捷克布拉格美术馆藏有《燕郊纪游图》(1942),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农舍渔庄七言篆联》(1943),四妙堂藏有《太湖帆影扇面》(194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新安大好山水》横批(1947),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有《青绿山水》和《勾漏山水》册页(1935),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蜀中山水》、《山水》(又名《洪谷子画神色飞动》)等。

黄宾虹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多被私人收藏,如曲丽君藏有《横槎江小景》(1946),歙县叶永康藏有《题前人画论山水》册(1945),此外还有《巽庵诗意图》(1941)、《阳朔山水》册页(1943)、《赠无染山水》册页(1943)、《财神图》(1945)、《写应子和先生》(1946)、《师傅客到七言篆联》(1946)、《聪训草堂图》(1946)、《长夏江寺图》(1947)、《浅水桥》(又名《齐山湖》)、《丘壑自非胸次有》扇面、《松谷诸峰》、《蜀山纪游》(1948)、《送米图》卷(1948)、《竹北栘图》卷(1948)等。值得一提的是,客居北平时期,黄宾虹为答谢铁路工人张海清为其运米,赠了百幅作品给他,成就了黄宾虹书画收藏史上的“百黄斋”。

这一时期是黄宾虹书画创作的晚期。虽然晚年饱受白內障之苦,但是黄宾虹正应了他所说的“三蝶三起”,他已蝶变成功,形成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在大量山水写生、阅览古画精品、深研中国画理论的基础上“内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硕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代表作品有《论天地人图》《黄山汤口》《万壑松风》等。当他离开北平抵达上海时,受到了上海文艺界同人的热情欢迎。在中国画饱受质疑的时代,他展现出文化自信,与世界文化积极融合。1953年冬,他为毛泽东主席创作《南岳山水图》,这件作品现藏于中南海。先生仙逝之后,依他所嘱,他的四千多件书画作品、一千多件古今名画、近九百方古印、八百件古印拓片、一木箱手写杂稿等尽数捐献给国家,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

关于黄宾虹晚期的作品,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最富,主要有《江山无尽》(1948)、《嘉州归渡》(1948)、《万罗山居》(1949)、《孤岩敞阁倚江天》、《独山湖》、《湘水源出阳海山》、《云林叩野斋》、《栖霞岭下晓望》(1950)、《题歙县革命烈士纪念碑》(1951)、《嘉陵江上舟行所见》(1951)、《松风流水》、《摩崖看古篆》、《五龙潭小景》、《柳荫晚渡》、《之江晓望》(1952)、《黄山西海门》(1952)、《湖山初霁》(1952)、《会心琴趣》(1952)、《蜀中山水》(1952)、《峨眉山水》(1952)、《巨然墨法》(1952)、《玉泉纪游》(1952)、《湖山泛舟》(1952)、《西溪幽境》(1952)、《临安山水》(1952)、《江上晴帆》(1952)、《池阳齐山》(1952)、《画宗北宋 浑厚华滋》(1952)、《湖上晓望北山》(1952)、《舟入溪山》(1952)、《元季画家多宗北宋》(1952)、《宛委藏书承以文玉》(1952)、《黄山朱砂泉》(1952)、《冬寒万木枯》(1952)、《唐人刻画炫丹青》(1952)、《集名离垢入邗江》(1952)、《清溪垂钓》(1952)、《不朽先尊立德功》(1952)、《为雪庵先生作山水》(1952)、《夏山苍翠图》、《宿雨初收晓烟未泮》、《和合乾坤春不老》(1953)、《江上渔舟》(1953)、《苍生霖雨》(1953)、《峨眉龙门峡》(1953)、《黄山朱砂泉》(1953)、《溪桥烟雨》(1953)、《黄山境幽》(1953)、《溪山深处》(1953)、《野桥山店》(1953)、《桃花溪旧迹》(1953)、《北宋人画云中山顶》(1953)、《北宋人画法简而意繁》(1953)、《参差离合书法有论》(1953)、《古人立法本大自然》(1953)、《西泠桥上》(1953)、《拟元人简笔》(1953)、《范中立画层层深厚千笔万笔无笔不简》(1953)、《吴渔山龚半千画》(1953)、《画须熟中生》(1953)、《唐吴道子有笔无墨》(1953)、《雁荡纪游》(1953)、《宿雨初收》(1953)、《古法积点成线》(1953)、《柳荫摇渡来》(1953)、《有笔苦无墨空谈吴道玄》(1953)、《溪山深处》(1953)、《溪桥烟霭》(1953)、《湖山烟雨》(1953)、《林暗久不霁》、《论天地人图》、《松溪晚渡》(1954)、《董巨遗意》(1954)、《干裂秋风润含春雨》(1954)、《山中话旧》(1954)、《宿雨初收》(1954)、《夜山图意》(1954),以及《渔梁图》《山霭笼嘉树》《散花坞》《松谷道中》《清水湾》《溪山清秋》等多幅山水册页。

香港缘山堂藏有其《落日照荒台》(1948)、《白岳纪游》、《仙山楼阁》(1949)、《湖山清兴》(1950)、《山水》、《湖山清晓》(1951)、《西溪山水》(1952)、《天然图画海山居》(1952)、《拟黄公望笔意山水》(1952)、《溪山深处》(1952)、《江行所见》(1952)、《青城樵者》、《湖舍晴初》(1952)、《拟北宋人笔意》(1952)、《云山欲雨》(1953)、《纪游山水》(1953)、《雁荡山水》(1953)、《看山读书之余》(1953)、《西泠小景》(1954)以及为黄居素所作山水画(1952)。

1954年夏,黄宾虹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捐赠百余幅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这些作品有《宿雨初晴图》(1948)、《拟北宋山水》(1950)、《雁荡龙湫》(1951)、《西湖皋亭》(1952)、《山水》、《黄山松谷白龙潭上》(1952)、《桃花溪旧迹》(1953)、《川蜀山水》(1953)、《漓江纪游山水》(1954)、《歙浦上游黄山白岳》(1954)、《颖水流合丰溪》(1954)、《剑门山水》(1954)、《川行游峨眉》(1954)、《会稽山一角》(1954)、《九华山》(1954)、《皖浙纪游》(1954)、《卷幔山》(1954)、《齐云山》(1954)、《永康山峰》(1954)、《郑师山钓台》(1954)、《若耶溪西子浣纱石》(1954),以及《纪游山水——泷水南经曲江县东》《镜湖山景一角》《方岩》《万松烟霭》《狮子林望松谷》《白岳纪游》《黄海松涛》等。

南归沪杭时期,私人藏黄宾虹作品有《合川舟行》(1948)、《江南春树图》(1948)、《瓯江一角》册页(1948)、《黄山卧游》册页(1949)、《青绿山水》(1949)、《漓水奇峰》(1950)、《纪游画》册(1951)、《烟江叠嶂》(1952)、《桃花溪旧迹》(1952)、《夔巫山水》(1952)、《为世清学兄作山水》(1952)、《漓江山水》、《全州纪游》、《水旁云更深》、《湖山晴霭》、《分明在笔融洽在墨》(1953)、《歙县前清校武场》(1953)、《溪亭春晓》(1954)、《为赖少其作山水》(1954)、《溪山访友》(1954)、《乐居图》(1954)、《禹杭藻溪途中所见》(1954)等。

另外,关于黄宾虹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安徽博物院藏有《臨安山色》(1951)、《黄山小景》(1952)、《青绿山水》、《西海门》、《溪桥欲雨》、《与会淋漓》、《江行纪游》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有《西泠桥上望栖霞岭》(1950)、《拟包按吴山水笔意》(1952)、《董北苑江南山法》(1954)、《黄山九龙潭一角》(1954)、《秋江钓艇》(1954)、《垢道人笔意》(1954)、《邹衣白笔意》(1954)、《浑厚华滋北宋人画法》(1954)、《画不欲明如行夜山中》(1954)、《宿雨初收》(1954)、《万壑松风》(1954)、《秋山烟霭》(1954)、《蜀游山水》等,西泠印社藏有《雁荡山色》(1948)、《蜀山纪游》(1949)、《临安山色》(1950)、《新安江舟行所见》(1953)、《栖霞岭下闲眺》(195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有《山川浑厚 草木华滋》(1952),上海博物馆藏有《山川浑厚》册页(1949)、《云间画派蹈于凄迷琐碎》(1954),故宫博物院藏有《题敦煌鸣沙石室古遗经》(1950)、《黄山汤口》(1955)以及为陈叔通所作《栖霞岭下晓望》和《山水》(1955),桐乡市博物馆藏有《水仙梅花图》(1948),杭州博物馆藏有《钟馗图》(1949)、《国画山水》(1951),中国美术学院藏有《西溪纪胜》(1950)、《癸巳之春山水》(1953)、《栖霞岭晓望》(1953)、《观其落纸风雨疾》(195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有《湖山欲雨》(1950)、《溪山深处》(1951)、《江南山水》(1951),香港艺术馆藏有《湖山爽气图》(1951)。

目前,在黄宾虹书画作品的收藏中,山水画居多,有卷轴、册页、扇面、横批等多种形制。此外,浙江省博物馆还藏有大量毛笔、铅笔、钢笔等绘制的山水写生画稿。黄山、钟山、雁荡山、武夷山、青城山和桂林、香港等名山胜景被黄宾虹尽收笔底。浙江省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院还收藏有不同时期的仿古山水画稿,数量巨多。自唐以降,从唐、宋时期名家王维、荆浩、李公麟、李成、范宽、马远、 夏圭、刘松年等,到元、明、清巨擘赵孟、吴镇、倪瓒、黄公望、董其昌、王时敏、渐江等,黄宾虹拟百家之所长,兼收并蓄,熔铸成自己的山水画魂魄与风格。除山水画作品以外,花鸟画也是黄宾虹中晚年自画怡情、馈赠亲友的选择。这些作品目前被国内各大博物馆珍藏,尤以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最为丰富。蔷薇、辛夷、牡丹、紫薇、萱花、蝴蝶兰、月季、桃花、灯笼花、芍药、鸡冠、蜀葵、凤仙花、虞美人、秋海棠、红蓼、野花,无论富贵还是野逸,都被黄宾虹描绘得风致妍雅。“四君子”题材中,他犹爱墨竹。竹石、花鸟、蜂蝶、草虫组合,生意盎然。浙江省博物馆藏有《牡丹瘦石图》、《芍药》(1949)、《顽石图》(1951)、《黄山野卉》(1953)等,安徽博物院藏有《清香透竹篱》、《一枝春》、《梅竹图》(1951)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有《背拟陈沱江笔花卉》《拟王澹轩写花》,中国美术馆藏有《牡丹梅花》《拟丰道生写花》,西泠印社藏有《老梅图》,香港缘山堂藏有《梅竹图》(1949)、《花卉草虫》(1952)、《石花蜻蜓》(1952),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水仙山茶梅花》(1949)等。

黄宾虹在山水和花鸟画上的成就,离不开他在书法上的精勤与学习。“作画当如作书法,笔笔宜分明,方不落画家蹊径。”他以金石入画法,与书法冶于一炉,形成了健实朴茂、浑厚华滋的新风格。黄宾虹的书法作品有集字篆联、临古书稿、自怡书迹、绘画题记四大类。安徽博物院现藏有大量集字篆联,例如《大篆青水绿杨七言联》(1923)、《大篆观剑进觞五言联》、《集大篆文字耕种醉题七言联》、《集大篆文字存辔雕栏七言联》(1927)、《大篆钟期康乐七言联》(1928)、《集大篆文字乐天吉德七言联》(1930)、《大篆赞皇枢密七言联》、《篆书星分雨足七言联》、《篆书野兴文心七言联》、《大篆华错笋参七言联》(1937)、《大篆醉有丐余七言联》(1937)等。浙江省博物馆现藏有大量临古书稿,既有临习褚遂良、颜真卿、苏轼、米芾、祝允明、文徵明、李刘芳等名家草书墨迹,也有摹写钟鼎铭文的魏碑书法。集字篆联《集大篆文字花错光生七言联》(1943)、《集大篆文字陆子许君七言联》(1947)、《集大篆文字繁华散木七言联》(1951)等,自怡书迹《大篆千字文》、《缪篆杨万里诗》、《钟期康乐大篆联语》(1949)、《大篆龙友鱼香五言联》、《篆书驹影龙文七言联》(1952)、《钧天大夏大篆联语》(1950)、《大篆和声平顶七言联》(1954)等以及大量行草书诗词作品如《行书五言律诗归路飙车动》(1952)、《行书黄山杂咏四首》(1952)也藏于该馆。温州市博物馆藏有《集大篆文字山林田舍五言联》(1932)、《篆书王孙右军七言联》、《篆书雕绘校雠七言联》。私人藏有1907年《隶书李白七绝一首》(1907)、《大篆动人入眼七言联》(1923)、《集大篆文字鹿疑龙宿七言联》(1949)、《大篆食力洒心七言联》、《篆书和羹平槛七言联》(1952)等。

综上所述,黄宾虹一生书画遗迹颇丰,这是他每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最好见证。在新旧时代变迁中,他以自然造化为美,写胸中丘壑,吐万丈长虹。他低调内敛,淡泊名利,虽生活拮据,却拒绝达官显贵重金索画。他多次参加书画雅集为友人和新生代画家募资办展,为新华艺术大学募集办校资金,联合上海书画界捐助画作赈灾,募款施药。他整饬国故,毕生致力于沟通中西画理,振奋民族精神,重振民族画学,弘扬笔墨精神,使中国画万古常新。黄宾虹的书画作品为近现代书画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围绕着作品的收藏流散情况也折射出其光芒永存的艺术精神。

猜你喜欢
书画作品黄宾虹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少儿书画作品4幅
少儿书画作品4幅
小读者之友(2020年9期)2020-10-09 11:16:24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黄宾虹的佳作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大众文艺(2017年2期)2017-03-13 13:50:42
少儿书画作品8幅
浑厚华滋 别具一格
黄宾虹的1952
中国收藏(2014年11期)2015-03-12 15:48:38
9月书画作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