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英,凌珍美,庄垂加,许 翔,潘文谦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结晶刺激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所致的关节炎症性疾病,常因受凉、劳累、饮酒、暴食、精神紧张、手术刺激、感染等诱发该病急性发作[1],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作息,若未予积极控制可引发关节畸形、皮肤溃烂、呼吸及肾脏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病机为过食肥甘、嗜酒、疲劳过度、情志不畅等导致湿邪内生,体内湿邪重而蕴久化热,湿热结于经脉而血行不畅,湿、热、瘀阻滞经脉,发为该病,治疗以清热除湿祛瘀为主[2]。笔者运用改良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处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15±4.62)岁;平均病程(16.27±0.17)个月;膝关节病变3例,踝关节病变10例,第1跖趾关节病变19例。观察组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35.21±3.22)岁;平均病程(15.22±0.21)个月;膝关节病变3例,踝关节病变9例,第1跖趾关节病变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制定:诊断包含3个方面,8个条目,共计23分,当得分≥8分,可诊断为痛风,对已在发作关节液、滑囊或痛风石中找到尿酸盐结晶者,可直接诊断为痛风[3]。②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湿热痹证的辨证标准制定:局部小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遇热加剧,得凉症减,常伴发热,心烦,口渴,溲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关节炎急性发作;年龄15~60岁;6个月内未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2周内未接受其他治疗;病变关节限于下肢且为单侧发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皮肤局部病变不宜放血者;凝血机制异常,有出血倾向者;体虚、孕期等不宜放血或不配合放血操作者;合并其他炎症性关节炎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患者。
两组患者均采取低脂、低嘌呤饮食,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增加饮水量,戒烟、酒,避免紧张、劳累、受寒、下肢负重活动等。
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放血疗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病变关节,根据腧穴近治理论及“筋病调筋,候病所在”原则,选择病变关节红肿较明显或压痛较敏感的部位,即阿是穴,用抽气罐对准阿是穴吸拔约1 min使局部充血,取罐后用复合碘消毒液局部消毒,应用无菌注射针头快速散刺15~20次,针刺深度3~6 mm,迅速将抽气罐吸拔于局部,时间5~10 min,取罐,擦去局部瘀血,再次消毒,无菌纱布覆盖,间隔3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
2.2 观察组 给予改良放血疗法治疗。取穴、拔罐、放血操作与对照组相同,擦去局部瘀血,再次消毒后,不用无菌纱布覆盖,再次应用无菌注射针头对阿是穴快速散刺、拔罐,操作同前,多次反复放血,当罐内见淡黄色液体时结束治疗,间隔3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取一长10 cm的刻度尺,刻度尺最左侧刻度0表示无痛(0分),最右侧刻度10表示最大疼痛(10分),分别于治疗前及第1、2、3次治疗后评估患者关节疼痛程度。②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于治疗前及第3次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③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分别于治疗前及第3次治疗后采用肌骨超声测量病变关节的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情况,并根据严重程度,予半定量分级,分为0、1、2、3级。关节腔积液:无积液为0级,少量积液为1级,中等量积液而未见关节囊扩张为2级,大量积液而关节囊明显扩张为3级。滑膜增生:无增生为0级;轻度增生且不超过关节面夹角之内及骨面最高连接点为1级;中度增生且高于骨面最高点连线,但没有延伸到骨干部位为2级;重度增生且高于骨面最高点连线,并最少延伸到一侧的骨干为3级[5]。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正常;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较前改善,生活自理,工作略受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影响生活及工作[6]。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65.63%(21/32),高于对照组的53.13%(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次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第1次治疗后评分第2次治疗后评分第3次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32 8.30±0.33 4.92±0.36△ 2.47±0.22△▲ 0.33±0.11△▲对照组 32 7.94±0.34 5.79±0.44△ 4.50±0.21△ 3.22±0.24△
(3)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比较(±s)
表3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尿酸(μmol/L) 红细胞沉降率(%)观察组 32 治疗前 562.32±50.32 58.66±10.06第3次治疗后 365.28±31.17△▲ 24.25±4.36△▲对照组 32 治疗前 576.21±51.21 56.98±9.97第3次治疗后 430.44±33.23△ 30.96±6.42△
(4)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治疗后,两组患者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增生=2.403,P=0.016<0.05,Z积液=2.840,P=0.005<0.05)。见表4、5。
表4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滑膜增生水平比较(例)
表5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积液水平比较(例)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部,引发无菌性炎症,表现为病变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甚则发热、头痛等。若病情未及时控制,可引发关节畸形、强直,关节功能降低,甚至尿毒症等。西医治疗以消炎止痛、抑制尿酸结晶、碱化尿液为主,但存在药物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患者依丛性较差。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历节”范畴,病机为平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水湿乏力,湿热内生,痹阻经络关节,不通而发为该病,临床以祛毒清热除瘀为主要治法。朱良春认为该病为湿热瘀毒痹阻经脉关节而为患,属“湿热痹证”范畴[7]。纪维峰[8]采用清热利湿、健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苏稼夫擅长运用放血疗法治疗该病,秉承“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认为“不通”是人体发病的核心机制,通过放血可以使血行气通,经脉通畅[9]。研究表明,放血疗法通过放血排出致痛物质,可加快炎症物质吸收,将周围含氧量高的新鲜血液引入,改善微循环,起到镇痛作用[10-11]。
本研究选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基于“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腧穴近治理论及“筋病调筋,候病所在”原则,应用局部拔罐放血疗法清热利湿、通利关节,以达通则不痛之目的。传统放血疗法常因出血量少,未能将湿、热、瘀等邪毒排尽,使治疗效果有所削弱。改良放血疗法是从传统放血疗法演变而来,即重复且多次地拔罐放血,令血色由紫或暗或黑转变成淡黄色为止,具有放血量大、刺激力强、力专而宏之特点,故本研究选用改良放血疗法作为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放血疗法均能控制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减少关节积液,抑制关节滑膜增厚,改善血尿酸及红细胞沉降率,表明放血疗法具有决其血实、泄其湿热、除其菀陈、出其恶血之功效。而改良放血疗法在减轻关节疼痛、减少关节积液、抑制关节滑膜增厚、改善血尿酸及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放血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仅纳入下肢单关节患病者,且未予随访观察,无法在复发率方面进行比较。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针对多关节发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做好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