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张慧 李珊珊
[摘要]政治安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极强的军民两用技术,使用门槛低,防范管控难,容易被不法分子与敌对势力利用,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既要打好防范抵御智能化浪潮潜在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打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主动战,坚决守住国家政治安全生命线。
[关键词]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政治安全
[中图分类号] TP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4-0029-04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是安邦定国的基石。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掀起的全球竞争和发展浪潮风起云涌,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①“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②面对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既要做到有备无患,又要善于化危为机。
科技革命与政治演进的历史性耦合是探讨人工智能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逻辑起点,技术嵌入政治领域并极大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突破引发技术革命成为社会第一生产力,不断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组织交往方式,促进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古典时期,有限的教育、局限的讯息、不便的交通使民众的政治力量极为松散,真正能够形成社会影响的主要是因机缘巧合汇聚成群的流民和因某种崇拜集结起来的信徒。工业革命以后,广播、报纸、电话等媒体的出现加速了人们的交流互通,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为人们往来和聚集创造了条件。进入互联网时代,通信成本急剧降低,讯息的随身随时推送使人们相互联系更为广泛紧密,人们的自我组织能力和政治参与度空前提高,政治控制的成本和挑战日益增大。新技术革命既对普通民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影响,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政治权力运行带来深刻变化。技术革命源于人类不断发展的生产实践与生活需要,显著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重塑了世界政治新格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既是一部技术革命创新史,也是一部政治革命演进史。
政治安全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历史范畴,既包括一国在国际上防止外部政治干涉、保障国家主权完整,也包括在国内保持政治制度稳定、执政党的地位巩固。较之以往的技术,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多样性特征,不断拓展着传统国家政治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以往的技术革命主要由物理定律驱动,而智能技术革命主要由信息和算法驱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学变量的定量分析,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可以将数以亿计的政治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精确分析,来揭示和把握权力聚集、政治威望、公众参与等特征规律,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供技术和智慧支撑。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先的世界大国,政府治理模式已经开始从传统治理向数据治理、算法治理等智能治理模式转变,或多或少地呈现出政治行为过程数据信息化、政治情感中立化、政治权力去中心化,甚至出现政治结构不對称性等外化特征,为国家治理和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影响。在国际上,人工智能促进国际政治主体多元化,深刻影响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国际政治格局加速调整,新一轮大国兴衰交替蓄势待发。有观点认为,智能媒介和政治元素的连接日益紧密,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政治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将可能彻底重塑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强势扭转维持了百余年的“社会—政党—国家”传统政治格局,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巨大影响堪比核武器。
人工智能对政治领域前所未有地赋能,在潜伏着诸多技术性风险的同时,也混含着倒逼国家政治转型的新动力,孕育着推动政治安全现代化的新机遇。世界上一些国家纷纷把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开始运用智能技术对利益相关方进行精准分析,跟踪民众的政治认同、研判恐怖主义行迹、明晰国家战略风险等,以期提高政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技术革命也是思想革命,迎接智能化浪潮要深入探讨技术革命与政治安全的基本逻辑,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又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防范智能化浪潮对国家政治安全威胁的同时,抓住机遇,让国家政治安全坚实可靠、行稳致远。
智能技术广泛渗透社会各领域,为有效保障国家安全、科学进行社会治理、提升抵抗风险挑战能力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同时越来越高级的人工智能正逐步突破传统人力物力局限,不断放大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威胁,对国家传统政治秩序带来冲击,给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带来新挑战。
智能算法推荐影响公众政治判断。数据是智能的基础,算法是智能的核心。人工智能基于海量数据的提炼与分析,利用算法设计辅助作出政治判断和政治决策。算法是否公正不偏袒、数据是否真实完整、未被删减篡改和伪造污染,将直接决定机器的研判结果,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政府政策制定。有证据表明,西方一些党派在选举中会组建专业化数据团队,对有关议题设定、投票率与得票率预测、支持者变化、媒体影响等进行实时分析,利用新兴媒体、社交软件操纵公众心理。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商业网站、移动客户端、直播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等,都在运用智能推荐算法这个“读心术”,为网络用户量身打造信息,一旦有人点击浏览,平台就会进行数据画像,经常性针对性地推送相关话题,创造出一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种智能推荐技术使得政治信息传播更加精准,同时也使得其中混杂的政治有害信息更加隐蔽,如不及早加以防范,将会动摇公众的政治信念和理性认知,危害国家政治安全。
“权力去中心化”影响国家政治秩序。智能时代,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被称之为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各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和决定中心。谁拥有更多的数据信息谁就拥有更多的某种权利。政府对拥有数据和算法优势的企业依赖越来越大,公众也获得了更多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在智能化技术支撑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摄像机”,处处都是“舆论中心”“事发现场”,“所有人面对所有人”成为智能时代新特征,任何一条讯息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重大事件。美国黑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事件一度成为全球热点,美国反种族歧视运动热度持续升温,自媒体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不断升级对TikTok、微信等中国社交软件打压频率与力度,除掠夺经济利益、维持商业垄断的原因外,也有出于“坚守”其国内舆论阵地、“维护”其意识形态安全的考虑。“权力去中心化”的显著特征弱化了传统的线下科层制①国家管理结构和单向治理模式,使非国家行为体在某种意义上得以成为与政府平等的发声主体,政治话语权由政府这个传统权力中心正逐渐向社会各层面弥散。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势力为争夺政治领导权和话语权,往往制造敏感政治议程,通过信息精准投放渗透、舆情导向控制、公众心理干预,对其他政治势力进行诋毁攻击。
智能深度造假削弱国家政治影响力。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伪造相结合,可形成极为逼真且难以察觉的对数据及音频视频的数字操纵。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势力利用智能化技术将公共话语框架置于有利于自身的显著地位上,伪造民意制造虚假民主,通过“武器化”的意识形态宣传丑化目标国国际形象,诋毁其政治制度,实行根本性打击颠覆。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美国利用智能化技术制造国际舆论,多次诬蔑中方隐瞒信息,散播“中国病毒”谣言,诋毁我国抗疫措施、歪曲抗疫事实,否认我国对全球抗疫的突出贡献,并以此来破坏我国国际形象,抨击我国政治制度。大国竞争本质上是政治制度和道路之争,智能化技术不仅被用来直接操纵国内舆论导向,更能够通过操控意识形态间接影响全球政治发展,对智能技术影响力,我们决不能忽视和低估。
智能武器增大重要目标安全风险。人工智能与现有攻击性武器装备结合,可提升袭击的隐蔽性和破坏力,引发安全防卫装备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智能化武器装备以其强大突防渗透能力、超长的持续行动时间、卓越的技术和战术性能不打折扣地执行命令,在战场上呈现了出色表现力。俄罗斯、美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组织开始研发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自主性武器,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施火力打击。2017年美国国防部曾启动一个人工智能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无人机识别目标,实现无人机的远程精准打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目前智能无人攻击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个人或组织越来越容易获得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给国家政治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以隐蔽手段破坏金融秩序、引发社会伦理问题、助力恐怖袭击和违法犯罪等,也会向政治领域传导,间接冲击国家政治安全。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确保国家政权稳定、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②面对智能化浪潮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冲击,必须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兼顾发展与安全,在创新智能技术应用的同时加强政治风险防控,坚决守住国家政治安全生命线。
加紧人工智能安全的法规政策制定。虽然人工智能进入公众视野为时尚短,但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已经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人工智能风险不断泛化并与其他领域安全风险叠加扩大的背景下,应当在法治框架内拓展治理思路,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进行分层次全寿命的思考应对。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规制定修改过程中,要从原则上明令禁止人工智能技术被用来对政治安全造成现实危害;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也应考虑增加算法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新内容,对攻击智能算法、破坏政府数据、伪造政治事件等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作为新型违法犯罪予以明确处罚。对军队来讲,要积极参与国家层面有关人工智能的立法活动,及时跟进掌握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推进的相关人工智能法律制定进程,研究提出涉军政治安全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从顶层设计和法规治理层面防范化解重大涉军风险,维护涉军政治安全和部队安全稳定。
抓紧人工智能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外部防范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内控方面安全防线建设,提高国家综合防控能力。充分运用智能技术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提供便捷通道,推动国家逐步形成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格局,实现政策制度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落实受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共享,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最大程度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建立强大的统一战线。着力提升重要设施、重大活动的应急安全防控能力,坚持技术运用与技术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建立人工智能政治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根据使用范围和功能作用设定不同的安全评估方案,准确掌握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的风险因素,为国家政治安全提供基本安全技术与措施保障。
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应对智能化浪潮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冲击和挑战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拓展全球合作,集合各国智慧与经验,深化智能技术治理原则和价值理念共识,相互取长补短,努力增信释疑,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应对难题。我国要展现大国姿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技术强国开展务实交流合作的可行性路径,加大对国外优质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与合作,鼓励国内实体企业大力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创办研究机构,增强智能技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强人工智能国际交流与合作,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治理的原则和主张,形成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共识。积极主动参与人工智能国际议题设置,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及时宣示我国主张,努力掌握规则制定话语权和国际交往主动权,推动制定人工智能和国家主权安全的责任框架,与各国人民一道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安全、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孙会岩.人工智能技术视野下党的政治安全:机遇、风险与治理[J].毛澤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9).
[3]陈廷.人工智能的政治安全风险及其防控对策[J].中国军事科学,2019(05).
(作者简介:李琦,中国人民解放军65529部队助理工程师、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慧,陆军航空兵学院陆军航空兵研究所军事理论与作战需求研究室编辑部编辑;李珊珊,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申洁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第1版。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2页。
①科层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