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
开幕时间:2022年1月18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主办单位:上海博物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
此次展览是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举办的特展,共展出10件文物(含线上展品),包括该馆甄选的6件精品文物,以及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4件交流文物。一楼大厅共展出5件文物,包括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西汉鎏金虎镇与金代秋山玉饰,以及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19世纪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与青花虎竹纹大盘。同时博物馆电子屏将线上展示4件文物,包括上海博物馆馆藏清代沈铨《花鸟走兽册》、清代福建漳州《招财纳福辟邪年画》,以及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馆藏日本宝历十二年熊斐《虎图》与日本享和三年土方稻岭《猛虎图》。上海博物馆三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馆藏元代佚名《白描群仙图卷》。针对此次虎年特展,上海博物馆将推出让文物“活”起来的趣味互动视频和微信表情包,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天地人和—中国国家画院2022北京冬奥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展
开幕时间:2022年1月21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此次展览共展出全部入选的201件作品,其中美术作品101件、书法作品100件。由中国国家画院全体艺术家积极参与,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邀请知名艺术家,围绕奥运展开主题性创作。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等各个艺术门类,且均为2021年表现冬奥主题的最新专题性大尺幅创作,并经过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的严格评审,从而确保展览高质量。“天地人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天地同,人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政通人和,天下大同,展览以“天地人和”为主题,也正契合了冬奥“绿色生态可持续冬奥”的生态人文理念。
生命之光—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开幕时间:2022年1月21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
第九届北京双年展应2022北京冬奥组委会文化活动部之邀加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参展作品既有造型逼真的写实刻画,又有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想象,采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分为“北京冬奥”“大体育”“文化交融”“全球抗疫”“举办国风土人情”等五类题材,阐释了“生命之光”总主题。据悉,北京双年展自2003年创办首届以来,作为“当代国际绘画、雕塑的展示中心”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本届投稿国家达124个,创历届之首。北京双年展开幕式现已成为世界美术界的一件固定盛事,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艺术家们的广泛尊重、认可与赞誉。
岁朝三余—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新春特展
开幕时间:2022年1月21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画院
作为新春佳节策划的特展,此次展览重点选取了齐白石为新春佳节及美好生活祈愿而绘制的作品,题材更是涵盖了水族、花鸟、蔬果、人物、杂画、书法等多种类型。展览还重点展出了齐白石一套极为罕见十二生肖组画《十二属图》。这套作品是齐白石应好友关蔚山所作。关蔚山每年都通过画店向齐白石订画,最后用了四年时间,集齐了这套《十二属图》。该套作品还入选了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办的《博物馆说》短视频栏目。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画院将齐白石艺术中的元素进行新的设计,开发出更加符合今天人们审美的“文创”产品。在展览正式开展之际,以齐白石绘画与书法作品为元素,结合网络聊天对话的场景进行设计的微信表情包“白石来了·新年篇”也正式上线,观众可免费下载,在手机上收获一份齐白石笔下的新年祝福。
灵羽衔春—北京画院藏王雪涛作品展
开幕时间:2022年1月25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
主办单位:北京画院、苏州博物馆
王雪涛原名王庭钧,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家。青年时期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师从陈师曾、王梦白、萧谦中、柯罗多等人,接受了西方绘画的造型训練。后又拜入齐白石门下,潜心传统,上溯宋元、涉猎明清,被白石老人誉为“蓝已青矣”。新中国成立后,王雪涛积极探索“花鸟画如何服务大众”的时代课题。他的绘画不仅笔墨技艺娴熟,同时又融入西方的色彩观念,艺术风格清新雅丽,富有灵动韵味。本次展览通过“转益多师悟本溯源”“色墨辉映生趣盎然”“百花齐放意趣真情”三个篇章系统地呈现王雪涛花鸟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与风格特色。为了更好地向观众普及王雪涛花鸟画的艺术,在展厅里还专门设置了动画互动装置《花鸟怡情卷》,互动视频分为晴天和雨景两个交替的场景动画,观众可在现场的互动体验中感受王雪涛笔下飞鸟的灵动与生趣。
此心安处—范治斌水墨作品回乡展
开幕时间:2022年1月26日
展览地点:内蒙古美术馆10/11号展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美术馆
展览共展出范治斌近几年创作的精品一百件,题材涵盖了山水、人物、花鸟,充分展现了作者在水墨领域里的探索精神。据悉,这是作者的第二次回乡展。由于常年漂泊在外,使作者更加珍惜回故乡的点点滴滴—与家人团聚、和故友言欢,并寄情于家乡的山水景物,这些都使画家的内心获得安宁。范治斌表示:“我的作品,就是另一个我。我的种种情感都物化成迹,凝聚在作品里。”“此心安处是吾乡”,本是东坡居士的独白,是指能让内心安宁的地方,即可看作是故乡。因此,他把这次展览定名为“此心安处”。范治斌,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国画院青年画院院长。
雄踞东方—山东地区汉代文物特展
开幕时间:2022年1月28日
展览地点: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
主办单位: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展览精选两汉时期山东地区最新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章丘洛莊、巨野红土山、长清双乳山、临沂银雀山等汉墓出土的文物163组235件,包括“田横之印”封泥、“车骑将军印”铜印、“齐大官”铜盆、熹平石经、孙膑兵法竹简、汉代丹丸等精品文物。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大邦维屏”总体介绍了两汉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汉代的山东地区诸侯王国林立,农桑鱼盐发达,四民各安其业,社会升平;第二单元“王侯风华”通过山东地区诸多汉代诸侯王陵墓出土的饮食器、生活用具、乐器、车马器等文物,再现了汉代王侯的生活场景,证实了大汉王朝的强盛富裕,体现了汉代的文明发展程度和艺术水平;第三单元“文道丝途”展现了山东齐鲁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流,儒学作为齐鲁文化的核心同政治理念相结合,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
活动
“何以中国”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开幕
2022年1月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29家博物馆举办的“何以中国”展开幕式在故宫文渊阁开展。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套,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古籍善本、印章等类别(受展厅环境限制,大部分纸质和丝织类文物为复制品),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展览分为“源”“流”“汇”三个单元并下设九个章节,分别呈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侧面。据故宫博物院介绍,本次展览源起于《国家宝藏》节目中举办特展的创意和努力,所展出的文物中,有多件文物是曾在《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介绍过的“文物明星”。此次展览作为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将跨越壬寅年春节、北京冬奥会、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延至5月初。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仪式在京举行
2022年2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仪式举行,标志着我国又新增了一处代表国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显新时代文化繁荣发
展气象的重要文化地标。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同时开幕,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积累的珍藏。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多个大型国家级场馆,项目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地上建筑共6层。据了解,中国工艺美术馆成立于1990年。2008年搬离原址后,中国工艺美术馆的业务基本停顿,新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责任编辑:崔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