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课程 实施生态教育

2022-05-01 01:32傅丙赐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种植园种养养殖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如今的小学生缺失了一份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田园劳作的辛劳与快乐。他们虽然生在农村,但受年龄的限制,或缺少引领和动力,或缺少活动的空间和种、养技巧,有的学生甚至连韭菜和小麦都不能分辨。其实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能回归自然,对如何劳作、如何种植养殖充满好奇,兴趣盎然。

于是,我们从现有条件、环境等客观实际入手,组建了“课程开发小组”,构建了《生态种养》课程目标体系,确立了一至五年级序列目标和梯次内容,课程内容分设“无土栽培”“作物种植”“动物养殖”三大领域内容。每个领域的内容都设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两大板块。旨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全面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学生的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之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学校的“绿色”活动和校外的“绿色”行为,发挥教育对学生的家庭和社区的辐射作用,小手拉大手,使社會形成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依据学校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将《生态种养》作为校本课程的重点课程,群策群力,历经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构建《生态种养》课程体系研究方面效果显著。

一、挖掘身边资源,编写生态种养校本教材

如何编写出符合新课程标准、体现区域特色又切实可行的《生态种养》校本教材,是课程传承生态文化研究的首要环节。我们一边实践一边编写,围绕乡土风情、乡土文化、乡土特产、乡土历史等专题,进行多方面的开发设计,并对已有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汇集,形成系列活动的学习手册。我们开发编撰了《生态培育体验行》《生态种养》等相关校本教材,并且打磨整理出相对应的教学设计、活动指导手册。

二、构筑五大载体,开发生态种养体验基地

围绕《生态种养》课程,我们努力建构生态苑种植园、百芳苑温室大棚、生态养殖基地(养殖园、生态海洋角)、班级生态角、校外研究基地五大载体。五大载体的建设,为《生态种养》课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体验生态基地中,收获着成长、收获着快乐,也收获着文化的浸润。

(一)生态种植园

生态种植园的开辟,是让学生体验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实践的一道风景。园里种有水萝卜、韭菜、莜麦菜、小葱等蔬菜和小麦、花生、地瓜、玉米等农作物。除了种植蔬菜、农作物,我们的种植园还栽种了很多的果树,有猕猴桃、杏树、桃树、柿子树、石榴树、樱桃树等,而园内的小池塘则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园内还有传统的农作物家什石磨、碾子、碓臼等。

(二)百芳苑温室大棚

2018年1月百芳苑温室大棚建成,大棚共分为热带沙漠区、无土水培区、生态盆栽区、温带植物区四个区域。内有温热带植物数十种,设置了风光互补发电、智能灌溉和温湿度远程监测控制系统,融环保和科技于一体。这不仅使学生有了跨地域学习研究植物的机会,也给他们提供了开展大数据应用和分析的创客平台。

(三)生态养殖基地

生态养殖基地占地近200平方米,先后饲养过猪、羊、兔等动物。生态养殖基地实行班级管理制度,每个班级管理一周,课余时间学生在这里喂食、清理院舍、观察记录动物生长过程。学生在这里还研究把动物粪便发酵成生态有机肥供种植使用,制成沼气用来发电。

(四)班级生态角

我们开辟了班级“生态角”,供全校师生鉴赏。学生们种植的各种奇花异草,收获的蔬菜,捕捉的小昆虫,精心饲养的小金鱼、小乌龟、小白兔,新颖别致的创意花盆,琳琅满目。生态角展区里经常热闹非凡,吸引着全校师生的眼球,小小展区成了“小社员们”展示个性、体验成功的天地。

(五)校外研学基地

为让学生真切体验“生态”的积极意义,我们还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里口山水果蔬菜种植基地是我校师生春秋两季必去的研学基地,是生态种养的活教材,学生通过在里口山的参观、考察、研究,感受生态的环境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其间,呼吸新鲜空气,倾听鸟唱虫鸣,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三、开展系列活动,进行生态种养实践研究

(一)依托基地挖掘特色资源,让活动主题喜闻乐见

1.生态种植园

学生在生态种植园中学习各种蔬菜、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学会翻种、搭棚、种植管理、收获,了解其季节特性和营养价值。每班认领一块蔬菜基地,种植一种蔬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本班蔬菜进行泥土的翻松、种子或秧苗的选择以及浇水、施肥、看护等种植管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关技术技能,学会了科学种植,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在种植园里培养了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由于种植园中基本包含了本地常见的植物,模拟了一定的生态环境,使学生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开展多种研究性实践活动。而学生在对种植园的精心管理呵护中,培养了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例如:种植园的土壤贫瘠,造成农作物长势和收获欠佳。学校就请来了日本生态专家河口智章教授和袁黎明博士走进种植园指导。袁博士测试种植园土壤,显示土壤酸性较大,建议利用含有壳聚糖的肥料改良。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成立土壤改良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走访社区老人,知道可以利用海蛎子壳粉末改良土壤。家委会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到海边、到养殖场收集海蛎子壳粉末改良土壤,效果显著。如今,学生们种植的农作物长势喜人,他们最后还将研究活动整理成研究报告。这样的主题研究活动还有很多,例如“葫芦的一生”“柿子保鲜之探秘”“无土培育记”“向日葵培育记”“花生成长记”“纸上种菜”等等,先后打造了10余个典型活动案例课。

2.生态养殖园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小金鱼、小兔、羊、猪……无论哪一样,都是他们渴望拥有的。学生在养殖园里喂养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观察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培养了养殖动物的兴趣和耐心,提升了养殖技巧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培养了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怀。在活动中,学生做好养殖记录,写好养殖心得和观察日记,同学间还互相交流共享。

(二)依托科学课程整合,让活动内容精彩纷呈

生态种养课程与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打开了学生学好科学、用好科学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撰写观察日记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同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也为科学课程教学的更好实施提供了保障。

1.科学课堂走进生态基地

根据教学需要,我们把科学课堂搬到种植养殖基地,让学生亲身去读大自然这本活的真实的书,到大自然里去实践。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猫和兔》一课时,笔者摒弃课本上的插图,师生共同移步养殖园,通过零距离观察羊和兔,学习哺乳动物的身体构造知识,给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比比皆是,触手可及的环境教育资源,为学生接触、亲近、赏析大自然提供了条件。

2.种植养殖延伸科学课堂

比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研究自己培育的已经发芽的小麦、黄豆、油菜等种子,课后还到生态园中进行种植,继续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且做好观察记录。这使科学课堂得到延伸,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提升课程品质,生态种养绽放光彩

(一)强化了学生的幸福感

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究,通过写观察日记、写研究报告,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还学会了探索,提升了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幸福的体验,增进了建设家乡的情感。在活动中,学生把真实的场景作为学习的场所,在亲历探索实践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生态种养课程实施以来,生态学子成绩喜人。2017年王银同学的“我是绿色设计师——生态苑”和谷梓禾同学的“我是绿色校园设计师”成果分获全国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设计方案奖,2019年曹庆德同学的“微重力环境对植物根向地性的研究”获全国太空搭载方案二等奖(小学组第一名),生态种养小组的科技实践活动“播种绿色希望 放飞科技梦想”获威海市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

(二)发展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一是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

二是研究能力的发展。在《生态种养》课程研究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研究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组织、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开发方法等;在组织开展活动中经历的思考、研究和处理,让教师不断提高着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

三是组织能力。活动性课程不同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整合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因此,在《生态种养》课程研究中,教师的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得益于生态种养课程的开发研究,任课教师得到长足发展。刘爱静教师的“无土栽培知多少”获2020年环翠区实验室开放案例一等奖并发表在《威海教育》上,傅丙赐教师的“播种绿色希望 放飞科技梦想”获2021年环翠区科技活动案例评选一等奖、威海市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发表在《威海教育》上,“水培地瓜 创意生活”获2021年环翠区科技案例评选一等奖、威海市辅导员创新成果二等奖,2020年“创生态校园 爱绿色生活”获全国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活动方案奖。

(三)增强了学校特色发展品质

《生态种养》课程的建设,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且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其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多次出色地承担了学校特色展示和各級参观展评任务。多家媒体,特别是中国最具权威的新华社、央视少儿频道曾以大篇幅对我校的生态种养课程建设做了长篇报道。《生态种养》课程助力学校相继成为“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国际生态学校山东省首批环保科普基地”。

总之,我校的《生态种养》课程体系研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一方面,学习资源从生活中来,经过整理、组合,在优化的基础上产生效能;另一方面,学生又将学习所得运用于实践,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态种养》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推动了校本课程建设,提升了综合研究课程质量,更重要的是成为拨动学生快乐成长的琴弦,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下了美丽的底色。

猜你喜欢
种植园种养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