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猪佩奇》是一部受到全世界低龄幼童欢迎的动画片,随之衍生出的动画故事绘本也风靡世界。在中国,《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和绘本,凭借有趣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内容、简洁的造型、丰富的想象力等优点,在2~5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长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小猪佩奇》的成功对我国这一类型读物的出版创作很有启发。文章介绍我国原创读物发展现状,并结合《小猪佩奇》这一IP大获成功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值得借鉴的理念和方法,旨在为原创启蒙读物的创作与出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我国的原创启蒙读物立足低幼群体,明确年龄分级;创作也考虑市场需求,坚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兼顾家长需求;秉持寓教于乐的方针,努力讲好故事,将知识、价值观融入故事中,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学习。
关键词:《小猪佩奇》;启蒙读物;年龄分级;儿童本位;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191-03
动画片是一种通过一系列逐渐变化的图画或模型来展现人物形象、剧情的短片,英文单词为“cartoon”,因此也音译为卡通片。动画片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近年来,这类专门为低龄儿童打造的影片越来越多。这些动画片角色造型往往比较简单,情节生动、节奏欢快,内容积极向上,吸引了大量低龄儿童及其家长。《小猪佩奇》就是其中的代表。
《小猪佩奇》是英国艾斯利贝克戴维斯动画公司与娱乐壹有限公司制作的一部儿童系列电视动画片,讲述了佩奇与家人、朋友的生活,于2004年在英国电视五台首次播出,随后迅速风靡全球。目前,该动画片已经在全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引起了巨大反响。自2015年8月登陆央视少儿频道以来,《小猪佩奇》在国内已经连续播出了八季,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认可,有很多家长将其作为幼儿学习英文的素材。
进入中国以后,《小猪佩奇》主要通过爱奇艺、优酷、腾讯、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播放。截至2020年底,在多家视频平台儿童品类榜单中,《小猪佩奇》均排名第一。它是唯一一个整体播放量突破100亿次的少儿IP(知识产权)。
《小猪佩奇》动画片的火爆也为其衍生产品打开了极其广阔的市场。《小猪佩奇》主题绘本由企鹅兰登书屋旗下的快乐瓢虫出版社改编并出版,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绘本也就是图画书,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这一类型的图书由大量插图构成,并配有图解文字,但文字较少。绘本不仅可以用来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培养其自我意识,促进孩子人格、心智健康发展[1]。在很多发达国家,儿童的首选读物就是绘本。绘本在全世界受到了广泛认可,是公认的“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企鹅中国达成合作,于2013年在中国出版了第一辑官方正版的《小猪佩奇》绘本,截至2021年,销量已超6000万册,并逐渐形成了动画故事书、主题绘本、游戏益智类、低幼启蒙类、性格&人际关系&习惯类等图书延伸产品线。除绘本外,小猪佩奇的周边产品还囊括光盘、电影、玩具、文具、食品、服饰、游戏等各大领域。
文章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小猪佩奇》这一IP大获成功的因素,并由此为原创启蒙读物提供一些有借鉴价值的理念和方法。
一、立足低幼群体,明确年龄分级
国外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动画片、绘本等已经比较完善。以《小猪佩奇》为例,创作者在最初创作时对目标群体就有非常清晰明确的定位,即年龄不到五岁的低龄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思维活动单一,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显著的特征,缺乏连续记忆能力和逻辑能力,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
《小猪佩奇》非常符合低龄儿童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能力。首先,其角色都是以各类动物为蓝本设计的。创作者以简笔画的形式,用最简单的笔画勾勒出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如小猪佩奇有圆圆的脑袋、大大的鼻子和可爱的小耳朵,斑马苏怡脸上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小兔瑞贝卡有两只长耳朵等。其次,配色以温暖明亮的马卡龙色调为主。人物的配色按性别分类,一种性别是一种色调,例如,男性是冷色调的青、蓝,女性是暖色调的苹果色、橘色等。背景同样以大色块为主,大多是清新的亮灰色。低龄儿童喜欢颜色鲜艳和简单的物品,这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征之一。《小猪佩奇》中的角色的配色都很鲜艳,与之相比,背景则布置得较为简单,因此能够迅速吸引低龄儿童的注意力。最后,每集时长5分钟左右,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各集故事之间没有连续性,不管从哪一集开始看,都不影响孩子对剧情的理解,这样的设置适合注意力不持久的低齡儿童。
然而,目前我国国产低幼启蒙读物的数量还比较少,质量也参差不齐。英文类启蒙读物大多都是从国外原版引进的,而汉语原创启蒙读物缺乏年龄分级的概念。《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等的覆盖面非常广,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包括在内。为了迎合不同年龄段,尤其是高年龄段孩子的需求,这些动画片无论是角色造型,还是人物性格,往往都非常复杂,每一集长达20分钟。孩子的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每隔2~3年,孩子的需求就有所不同,因此,读物要明确年龄分级,在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的内容,从而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教育儿童是启蒙读物肩负的重任之一。因此,想要启蒙读物的教育效果更显著,就必须对读者群体进行明确的年龄分级。只有适合相应年龄段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实现启蒙的功能,规避非适龄因素对儿童造成的误导和不必要的伤害。我国启蒙读物在与低龄儿童的匹配度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从孩子出发,亲子双向驱动
儿童本位,简言之,就是指以儿童为本,从其立场出发,从其角度考虑问题。创作者是从孩子的视角设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场景对白等,这是《小猪佩奇》成功的关键因素。
小猪佩奇的故事是作者在认真研究了儿童心理需求后才创作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作者发现,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朋友的孩子觉得很困惑,经常伤心难过[2]。他还注意到,在许多动画片里,父母常常缺席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陪伴是一种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因此“有父母陪伴”成为《小猪佩奇》的价值观基调[3]。
《小猪佩奇》不光剧情设计是从孩子出发,那些看似简单的对白、角色配音和绘画风格,也是主创人员用心为孩子设计的。他们希望简单、干净的整体设计,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整部动画。例如,佩奇家的房子在山顶上,山上也只有这一栋房子。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创作者对低龄儿童的认知方式和兴趣点进行了研究:当孩子画房屋时,即使是在一块平地上,孩子也会只画这一栋。
无论从画面上,还是配音上,《小猪佩奇》都像是由孩子创作的。年纪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模仿动画片,简单画出来里面的场景和人物。动画片中一个个稚嫩的童声,并非来自专业的配音演员,而是小孩子的声音。正是因为这样,幼小的孩子才能跟动画片里的角色真正产生共鸣,觉得动画片是他们的同龄人创作的。也正因如此,《小猪佩奇》才能够吸引那么多年幼的观众。
《小猪佩奇》的创作充分贯彻了儿童本位意识。此外,它也没有忽略家长们的需求。在对低龄儿童的教育上,家长的需求偏理性、实用性,家长偏好有教育意义、益智作用的读物。《小猪佩奇》既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又注重选择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内容,使得作品既有娱乐性,又有独创性,更有教育性。
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孩子们在不同年龄段的喜好和需求。孩子只有在符合不同年龄段的教育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创造力及想象力,才能够在实践中正确选择已知的知识经验,从而逐渐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
在启蒙读物的创作上,创作者应当充分考虑低龄儿童的喜好、习惯、思维方式等,以他们的理解能力为基础进行编排、构思。设计主要人物或角色时,创作者应最大限度地选择与其思维方式相似、水平能力相当的人或事物,这样可以缩短角色与低龄儿童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寓教于乐,不刻板,不说教
《小猪佩奇》以亲情和友情为基线,讲述了小猪佩奇与家人温馨、平凡、幸福、和谐的生活。佩奇是一只非常可爱的粉色小猪,她家有四口人:猪爸爸、猪妈妈、弟弟乔治和佩奇。佩奇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在户外跳泥坑,还经常把自己装扮成童话里的小仙女,她最喜欢的食物是意大利面和巧克力蛋糕,最爱喝的饮料是橙汁。佩奇有时候有点专横,不讲道理,有时候会犯迷糊。佩奇去意大利旅行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泰迪熊弄丢了;洗衣服的时候,把猪爸爸的白衬衫和自己的裙子一起放进洗衣机,结果把爸爸的衬衣染成了粉色。这些小情景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生活小故事,基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传达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与人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低龄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内心可能会反感,甚至排斥家长向他们灌输大道理。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启蒙读物往往承担着向孩子们阐述某些道理的重任,然而有些读物中的故事有明显的说教痕迹,导致孩子产生排斥心理。其实与呆板的说教相比,孩子们更倾向于选择有趣的故事。故事让枯燥的道理变得有趣,对他们来说,接受起来也就更容易。
在第二季第22集“运动会”中,佩奇和小羊苏西参加跑步比赛,两个人一直在争论谁跑得快,导致起跑晚了,结果得了倒数第一。佩奇非常难过,埋怨苏西,这时猪爸爸并没有批评佩奇,而是告诉她,重要的是参与比赛,而不是赢得比赛。跳远比赛的时候,小兔理查德跳得比小猪乔治更远,乔治哭了。佩奇也用猪爸爸的话劝慰弟弟,“赢得比赛不是最重要的,参与比赛,享受过程更重要”。佩奇又参加了接力比赛,也没有获胜。但在运动会结束的时候,佩奇开心地说:“我喜欢学校的运动会。”猪爸爸让佩奇和乔治明白了输赢并不重要,失败也不可怕。在第二季第32集“滑冰”中,佩奇第一次滑冰,不小心摔倒了,她很受打击,生气地说:“滑冰太难了,我再也不滑冰了。”这时猪爸爸既没有纵容佩奇放弃练习,也没有对佩奇说教,告诉她要勇于面对挫折。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4]。猪爸爸主动摔了一跤,然后站起来。他用这样的方式让佩奇懂得了一个道理:滑冰时任何人都有可能摔跤,大人也不例外,滑倒没有什么可怕的,重新站起来就好了。在第四季第20集“话匣子”中,小羊苏西指责佩奇一说话就停不下来,是一个话匣子,佩奇非常难过,决定不说话了,然而却发现她根本做不到,总是忍不住想说话。猪爸爸告诉佩奇:“這又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佩奇,我觉得你非常擅长说话!”于是,佩奇重拾信心,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自己喜欢说话的事实,继续当起了话匣子。猪爸爸的鼓励和认可向佩奇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小猪佩奇》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空洞的道理,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东西[5]。孩子可以了解佩奇是如何与最好的朋友小羊苏西相处的,发生争吵的时候又是怎样解决的,从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朋友沟通交流。佩奇与弟弟乔治的相处,以及猪爸爸、猪妈妈对两人关系的处理,对二孩、三孩家庭的孩子也非常有教育意义。
在中国,寓教于乐是长久以来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传统理念,但国产动画、绘本往往过于重视“教”,却忽略了“乐”。以各种成语故事动画片为例,这些动画片往往以旁白为主,故事讲述简单机械,人物形象脸谱化,缺少趣味性,说教意味非常重。当然,国内也有一部分制作精良的教育类动画,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其将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不过有些知识较为复杂,低龄儿童难以理解与学习。
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启蒙读物的首要任务。唯有先激发孩子的兴趣,读物寓教于乐的作用才能发挥,如果读物本身就吸引不了孩子,那其教育意义终究只是一句空谈。
四、结语
对儿童来说,低龄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是基础性的,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原创启蒙读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情节过于简单、教育意义并不丰富、缺乏统一的价值理念等。《小猪佩奇》无论是在题材制作,还是在教育功能上,都十分优秀,有许多值得中国启蒙读物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启蒙读物的创作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创作时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兼顾家长的需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尊重、责任、真诚、友谊、宽容等品质的意义,帮助他们一步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此外,读物创作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要在儿童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故事情节,摒弃不适合儿童或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情节,人物设计和整体风格更要符合儿童审美。由此才可以创作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读物,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产生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蕾.绘本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作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1(5):77-79.
[2] 张熠如.《小猪佩奇》:动画故事如何以价值观取胜[J].风流一代,2018(20):56-57.
[3] 刘玉红.中外动画片中的父母角色形象研究: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小猪佩奇》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7-71.
[4] 陈鹤琴.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39.
[5] 张靳.从《小猪佩奇》看学龄前动画创作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39.
作者简介 宋文娜,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