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模新闻宣传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变革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这既给劳模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文章全面分析劳模新闻宣传工作现状及特点,探讨这项专门宣传工作存在的四个问题和不适应,立足全媒体时代新闻宣传的新趋势、新方向,聚焦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个维度,提出推动劳模新闻宣传工作取得发展进步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劳动模范;劳模精神;全媒体;新闻宣传;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149-03
劳动模范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评选好、宣传好劳动模范,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1]。
劳模宣传工作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重大,既有历史延续性,也在与时俱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宣传方式的变革,新闻宣传工作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無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显著特点[2]。在全媒体背景下,劳模宣传的理念、模式、手段等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因应全媒体时代形势变化,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守正创新,更加广泛、立体、深入地开展劳模新闻宣传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正面典型,更好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当前这项专门宣传工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全媒体背景下劳模新闻宣传工作现状及特点
劳模新闻宣传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这是由劳模的评选标准、劳模从事的工作和行业特征、劳模个体特质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从目前劳模宣传报道的导向、内容、形式、节点等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宣传内容:行业特点和专业性较强
劳模宣传对象是按照一定社会价值导向,在考虑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基础上,按照领域和行业选出的先进模范[3]。不同于道德模范、城市榜样等评选,劳动模范的评选紧紧围绕“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标准开展,工作专精、行业一流等硬性要求体现在其中,具有行业性和专业性门槛。劳动分工的精细化以及劳动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劳模宣传内容中存在大量特定劳动细节和行业工作描述,甚至宣传对象本身都会打上鲜明的行业和专业烙印。从老一代的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掏粪工时传祥,到新一代的“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首钢大跳台钢铁“女裁缝”刘宏等,这些劳模的宣传焦点、群众关注点,都与他们从事的专业性工作、立足的行业密不可分,甚至有些劳模个体在人们的认知中往往会作为一个行业的“名片”。从媒体从业者角度看,这就对具体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专业性的要求,需要尽可能准确、生动地描述行业特点和专业劳动知识;从受众角度来看,一方面会引发对不熟悉领域行业先进工作者的关注兴趣,另一方面可能因为“隔行如隔山”,带来对宣传内容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二)宣传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加速转型
劳模新闻宣传工作早期主要是依托板报、报刊等平面媒体进行。因其宣传内容高度契合官方纸媒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需要,成为各类报刊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随着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兴起,宣传形式出现了广播故事、电视新闻报道等形式。声音、画面、图文的多维运用使劳模宣传方式开始从平面向立体化转变。时至今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仍占据劳模宣传的主阵地。进入新时代,新媒体蓬勃发展,受众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方式逐渐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且对新媒体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劳模新闻宣传在传统媒体持续发声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受众习惯转变,加快向新媒体领域拓展阵地。例如,人民日报等媒体采用漫画等形式制作成H5,以网页流媒体的方式在微信、微博等多个新媒体平台投放,抖音、微博等平台则邀请劳模在线直播,用更适应当前时期受众阅读习惯、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新媒体语言开展劳模宣传。
(三)宣传节奏:呈现出明显的节点性特征
总体上看,在劳模年、劳动节等节点,劳模新闻宣传内容密集,出现宣传高峰。所谓劳模年,指的是由国家开展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的“逢五逢十”年份。在这些年份,党和国家领导人会接见评选出的先进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全社会都会掀起新一轮学习劳动模范的热潮,各级媒体也会加强劳模宣传,开展大规模宣传报道。平常年份中,各地各级也会评选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在劳动节、建党日、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围绕弘扬劳动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相应宣传,短时间内在全社会形成舆论热潮。以五一劳动节为例,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等各级各地媒体都会以专栏或专题报道形式对劳模人物开展大规模宣传报道。
二、劳模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劳模新闻宣传树立了一批优秀劳动者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新时代劳动精神。同时也要看到,劳模新闻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
(一)受众对劳模宣传存在刻板印象
南方日报调查显示,多名受访者表示对劳模“没什么概念、没思考过”“提起劳模只能想到上世纪的时传祥、李素丽”[4]。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上不少人对劳模群体、劳动精神认识较为浅显,存在相当程度的刻板印象。一方面,老一辈劳模形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精神符号化对大众理解“劳模”“劳模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年来新闻宣传在塑造深入人心的新时代劳模形象和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上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过去,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模多是“出大力流大汗,平凡岗位作贡献”的典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技术含量的增加,新时代劳模在兼顾敬业奉献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宣传不够深入,加上受众认知的局限性,存在一些人把从事脑力劳动、管理劳动与具体劳动对立起来的问题,更有甚者认为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劳模精神已经不再需要[5]。
(二)依赖传统媒体的现状尚未改变
虽然当前劳模宣传工作在新媒体运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工作的官方性、严肃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为主要宣传平台。近年来,不少部门单位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劳模宣传,但由于在互联网思维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容差异化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热度与关注度。再加上全媒体时代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依赖报纸、广播、电视获取信息的群体逐渐被移动互联类媒体分流,导致传统媒体受众数量下降,客观上也影响了宣传效果。
(三)宣传模式化影响新闻宣传效果
一直以来,在劳模新闻宣传工作中,典型人物报道占有重要比例。从选树和报道过程来看,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选树典型人物,宣传对象单位提供素材,以素材为基础组织开展报道,是主流媒体的传统宣传报道模式。这就决定了宣传内容以人物成长经历为主,可以说是“千个故事,一套模式”,报道呈现的方式基本雷同,吸引力不够。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已从“媒体强势”变为“受众强势”[6],受众的新闻获取方式从“要我看”到“我要看”转变。模式化的宣传已不能适应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人们更愿意通过多种宣传报道形式、多角度了解劳模的经历和事迹,让劳模人物形象“看得见”“摸得着”。
(四)宣传内容专业性与可读性平衡困难
新时代的劳模很大比例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特别是航天、医疗、先进制造等领域人才辈出、劳模选树比例加大,宣传中必然绕不开其从事的专业化劳动和行业知识。近年来,一些宣传报道由于记者专业知识储备和前期准备不足,加之一些专业技术类劳模的个人性格、工作性质等因素,报道内容过于机械,甚至晦涩难懂,受众无法从中深入浅出地了解劳模工作,无法产生共鸣,难以达到以劳模为榜样激励自身的目的。同时,一些新闻报道对劳模的专业工作和贡献描述得不清楚、不到位,一味追求受众的可读性和观感体验,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不足,也不利于劳模形象的立体展现。因此,平衡劳模新闻宣传的专业性与可读性,也是对有关部门和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考验。
三、全媒体时代做好劳模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全媒体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劳模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树立全媒体思维,聚焦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特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一)聚焦全程媒体:形成连续深入的劳模宣传态势
全程媒体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不仅使媒体可以同步跟进、记录、播报新闻生产的全过程[7],而且能打破时空限制,更长过程、更全方位地跟踪新闻事件、报道对象的发展,强调新闻宣传的全过程、连续性。尽管劳模新闻宣传具有节点性、阶段性特征,但立足增强宣传的全程性效果,应当在着眼特定时段、节点主动推出宣传报道的同时,以更长远的眼光跟踪劳模的产生和发展,对劳模有更加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挖掘更丰富的宣传素材,把报道链条尽可能延长,深度尽可能拓展,热度尽可能延续。要更加全面地感知和关注新闻报道后续反馈情况,善于从全媒体信息中捕捉受众反应,及时根据舆情态势、反馈意见调整宣传策略,实现劳模宣传报道和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
(二)聚焦全员媒体:增强劳模新闻宣传的交互性
全媒体时代,社会方方面面、各种主体都在通过网络融入信息交互的过程中[8],可以说“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全员媒体强调的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多样性。立足全员媒体趋势,劳模宣传可以尝试调动劳模本身的积极性,通过劳模深度参与新闻生产过程,提升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
例如,在宣传劳模人物时,可通过前期策划沟通,将记者的采编工作中一项或多项具体任务交由劳模本人或其团队完成,运用Vlog(视频博客)等新媒体手段,以第一人称视角产生新闻素材。
这不仅能保证新闻素材的真实性、准确性、专业性,也能丰富报道形式,为后续多样化、互动性的新闻产品提供更多可能。
(三)聚焦全息媒体:发挥新媒体宣传的积极作用
全媒体时代,媒体形式已发展成从技术手段、媒介形态、媒介终端实现立体式传播,通过任何媒介形态、媒介技术和媒介终端都能产生和获取相对完整的新闻[9]。全息媒体强调的是新闻媒介的多元性和实现新闻传播的无限可能。把握全息媒体规律、做好劳模新闻宣传,就要在新闻传播形式、手段上“全面开花”。要全面触网、用好新媒体,针对不同媒体平台传播优势,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新闻获取习惯,更加灵活地确定劳模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新闻产品“适销对路”,呈现形式喜闻乐见。
例如,为解决劳模新闻在年轻群体中渗透力不足的问题,可运用直播、小视频等形式打开局面,用互动性更强的直播、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吸引年轻受众,增强代入感和认同感。
(四)聚焦全效媒体:推动劳模宣传价值最大化
全效媒体,即媒体的传播致效功能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的饱和度和满意度得到空前的彰显和满足,受众对宣传的需求已基本实现各取所需,强调的是新闻宣传效能和社会价值最大化[10]。以全效媒体为导向,就是要在劳模新闻宣传中树立结果导向,追求宣传效果和个人效果、行业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要突出以人为本,通过选树和全面展示劳模风采,树立起劳模群体的正面形象,发挥其精神价值,使劳模成为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模范。要兼顾行业利益,通过选树一个模范,深入展示一项工作、一个行业,推动社会大众对某项专业劳动、细分领域的关心了解,提升劳动者的行业认可度和工作热情,促进行业发展进步。要体现社会价值,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劳模群体的时代价值,开展宣传,在广大劳动者中和全社会唱响“劳动者之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良好风尚。
四、结语
做好新时代劳模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会组织和劳模所在单位的重要责任,也是全社会需要关心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媒体时代,充分把握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趋势、新方向,用好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必将不断推动劳模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2).
[2]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新华每日电讯,2019-01-26(01).
[3] 让劳动最光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20年表彰全國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筹委会负责人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20-11-26(06).
[4] 胡念飞,高金花.不应失落的劳模精神[N].南方日报,2011-05-20(A15).
[5] 陈伶浪.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6] 程力沛.论典型人物宣传的创新策略[J].今传媒,2019(5):87-88.
[7] 李扬.聚力“四维”创新,聚心建设“四全”媒体: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的实践与思考[J].传媒,2020(16):25-28.
[8] 宋建武.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N].广州日报,2019-02-18(21).
[9] 郭全中.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创新探析[J].中国出版,2019(4):9-13.
[10] 沈正赋.“四全媒体”框架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重构[J].现代传播,2019(3):8-14.
作者简介?宋濛,硕士,新媒体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学、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