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南京中醫药大学的王老师在处理学生离校申请时,发现了一张特殊的请假条,写着:“2021年11月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目前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我二次捐献淋巴细胞,故请假去成都进行捐献。”落款则是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余同学。
原来,这名余同学在读本科时曾经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年8月,她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消息,与一名4岁的小患者配型成功。同年11月,经过四个多小时采集,余同学成功捐献了201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
不料,今年3月,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的余同学再次收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消息,表示曾救助的患者恢复得不理想,可能需要再采集淋巴细胞,并询问她是否考虑再次救助。“可以!”她当即回复表示愿意,并第一时间向学校递交请假条。
4月19日,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下,余同学前往南京当地医院准备二次捐献。次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采集,余同学成功捐献了124毫升淋巴细胞悬液。
从造血干细胞到淋巴细胞,这是她第二次为这名小患者送上生命的礼物。余同学在捐献前,为救助的小患者写了一封信,并委托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转交:上天一定是看到你太可爱、太优秀啦,所以想给现在的你多一点磨难,让你成长得更加坚韧。希望你一定要坚持,要努力跑过病魔!我也要谢谢你,因为有你,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坚定,让我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服务社会。遇见你,是我最幸运的事!
(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