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策略探究

2022-04-29 00:44:03靳文智
英语周报· 高中教师版(A) 2022年15期
关键词:思政教材英语

靳文智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

早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主席主持了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由旧版本的“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变成了为“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指出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对应的文化意识课程目标则为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2020年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更是指出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承载选拔和评价的功能,而且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概述

当前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还在高校,大多数关于课程思政的探讨都是以高校为主阵地。有的学者统筹兼顾,从高校视角出发研究课程思政。也有学者从专业课角度出发研究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中学阶段课程思政的研究就要冷清许多,相关文献只有200篇左右,关于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少之又少,而且都从具体的教材入手,研究课程思政指导下的阅读课的课程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有其独有的优势。首先,英语学习和考试都是以阅读文本位媒介开展,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阅读文章。其次,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课本上的文章和考试的文章都跟课程思政的要求是一样的,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好材料。例如,七选五的文章往往跟自身成长有关,完形填空的文章通常是传递善良,而语法填空的文章往往是在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三、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1.精选高中英语阅读思政素材

选择好的高中阅读思政素材是第一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以阅读文本为主要媒介的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选择好的阅读素材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挖掘教材里的思政元素

教材里面的阅读素材经过层层把关,质量很高,本身就是极佳的素材。教师们在授课时,除了利用阅读素材进行语言教学之外,也可以挖掘素材里面的思政元素。以北师大新版教材必修三为例,Unit 7 Lesson 3的阅读文本可以引导学生在逆境中不放弃,努力拼搏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Unit 8 Lesson 1 的阅读文本教会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个体在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作用;Unit 9 Lesson 1 中又指引学生如何去做一个积极的学习者。

(2)开发校本教材

依托本校或挖掘学校所在地的低于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往往更贴合学生的需要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编写校本教材的时候可以加入思政元素,以笔者编纂过的两篇教材为例:第一本《双语话中原》用英语来介绍河洛名胜对于笔者学校的学生来说即使是英语文本也有一种亲近感,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本《洛阳孝道故事》,借助洛阳程门立雪等故事教会学生感恩。深入发掘的话,本学校、本地域都会有一些适合拿来作校本教材的素材。

(3)扩展课外阅读素材

阅读的主阵地不仅仅是在课堂,课外也是。因此,课外阅读素材也可以用来辅助课程思政。教师根据学生最近的学习内容安排相对应的课下阅读材料,有助于思政教育向课外延伸,起到更好的德育成果。课外阅读资源现如今比较丰富,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

2. 教学过程思政化

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教师的精心筹划,因此不仅仅需要课程思政阅读素材,还需要在备课方面向课程思政靠拢。

(1)制订课程思政教学计划

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就要把课程思政提前做好规划。一个单元有大主题,找出大主题符合的课程思政理念。具体到每一节课的目标,教师可以加上这节课的课程思政目标。在准备课下训练和课外延伸时,教师找的补充阅读材料向课上所学习的靠拢,保证思政教学的延续性和延展性。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上,不能再单纯的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纳“后方法时代”(The Post-Method Era)的外语教学观。该体系认为外语教学是多因素互动的结果,要重视外语教学理论、方法和策略的综合研究;它不仅注意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而且重视学生素质与品格、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它发展并赋予了已经存在且占主流地位的整体教学法、基于内容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新内容,使它们在理论上更丰富、方法上更综合,以更好地发挥各种方法在教学中的比较优势。

(3)改善课后习题形式

现阶段,许多学校都以高考为主要目标,存在无论课上讲什么,课后都是语言训练的现象。思政教学的大背景下,除了语言知识能力,我们再课后习题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一个观点、一种社会现象等结合课堂进行反思。也更能重视学生素质与品格、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教学效果的思政评价

一直以来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师们的教学方向,这也是现阶段英语教学以语言能力为主的一个原因。因此,想要落实英语学科的课程思政,学校层面的评价体系可以将课程思政纳入,以评价来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师也可以再课堂评价中加入思政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

英语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也应成为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的课程,承担起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重点的课程思政任务。英语教师要有课程思政自觉、文化传播自觉,不断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提升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能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思政教材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