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老舍先生的《猫》,在课堂起点处应立足文本,催生思辨问题;学习过程中巧搭支架,在引领学生据“言”索“意”的“解密”过程中,促进多元思辨,提升高层次阅读能力;最后,借助课后“阅读链接”,通过互文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培养理性精神,提升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课堂”;《猫》;思辨能力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1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前慎思】
老舍先生的《猫》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课文。课文开头独立成段的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作为总起句,无疑强调了“古怪”的特点。后文提到的“可爱”表现和“不可爱”表现,是构成它“古怪”性格的两个方面。第5自然段“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又着重强调了“可爱”的特点:猫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胆小又勇猛,如此古怪的性格着实让作者觉得可爱。
如此一来,矛盾的问题出现了,到底是“古怪”中包含了“可爱”,还是“可爱”中包含了“古怪”呢?统观全文,答案不唯一。结合课后习题,我们不难从词句中读出一种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语气词“吧”和叠词“玩玩”的出现,像拉家常一样,写出了对猫的怜爱与关心;事例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这种喜爱之情呈现于读者面前。“阅读链接”中所提供的两个写猫的片段,需要学生在与本篇课文的互文对比中,体会出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不同视角,丰富学生仿写的形式。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教学本课,可设计有梯度的学习活动,在起点处催生思辨问题,再搭建支架,促进多元思辨,最后通过互文阅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词语复习,思辨热身
师:(出示图1)加点字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老师想选三个词语作为代表,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结合预习单上的写字情况,你建议大家写哪个?请说出理由。
生:我选“无忧无虑”,因为这个词中的两个生字都有“心”,词的意思是“没有忧愁和顾虑”,需要注意的是“忧”左边的笔顺是点、点、竖,“虑”第五笔是横不是撇。
生:我想让大家默写“蹭”,这个字笔画多易写错。写这个字的时候总会让人想起猫咪在人脚旁亲昵的样子。
生:“遭殃”两个字都是形声字,笔画较多,值得大家注意。
师:同学们建议写这三个词,不仅留意到字形,也联系了它们的含义。请大家默写这三个词。
(学生默写,并自查。)
[思考:思为学之端。“你建议写哪个”这一活动,就是结合课前写字情况,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后有感而说。说出建议的同时,还要说明理由,这渗透了基于证据的表达,是思辨的热身训练。]
二、立足文本,催生思辨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有着怎样的性格?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齐)古怪。
师:查一查这个词语的解释。
生:词典上说“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罕、罕见的”。
师:猫的这种“古怪”性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概括一下。
(学生自主阅读、勾画。)
生:第2自然段写了它老实、贪玩、尽职,第3自然段写了它高兴、不高兴时的表现,第4自然段写了它胆小、勇猛。
生:我补充一下,第3自然段“高兴”那里我画的是“温柔可亲”,“不高兴”画的是“一声不出”。
生:“一声不出”不就是“冷漠”吗?
师:(根据学生意见,板书完善鱼骨图,如图2)可以这么概括。同学们请看黑板,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猫,谁能用上“有时”把这些词连起来说一说?
生:这只猫有时老实,有时贪玩,有时尽职,有时温柔,有时冷漠,有时胆小,有时勇猛。
师:怪不得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说——
生:(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古怪的猫让人讨厌吗?
生:不讨厌,在第5自然段,作者说“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他喜欢猫。
师:面对这么古怪的猫,不但不讨厌,还觉得可爱,甚至是喜欢,岂不是古怪极了!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思考:作者将猫的“老实”“贪玩”等用对举的方式来写。本环节,借助鱼骨图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形成思维冲突,让学生循着问题,深入文本进行思辨。]
三、巧搭支架,促进多元思辨
师:同学们,说话要有根据的,请回到前面几个自然段,找出作者喜欢猫的证据,来说服我吧。
(出示第2自然段。)
生:它老实的时候,是很乖的,什么事也不问,成天睡大觉,睡醒了就抓老鼠,所以作者很喜欢。
师:可是它也贪玩呀,而且一出走就是一天一夜,呼唤也不回来呀,还让人喜欢吗?
生:喜欢,它不过就是出去玩玩,也没干什么坏事啊。
师:你的发现很独到。就是从“玩玩”这个词上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猫。不信,你们把“玩玩”去掉一个字,读读看,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的确是的,去掉一个“玩”字,喜爱之情就淡了许多。
师:看来,运用叠词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个写作密码。(板书:运用叠词)不过,一玩起来,一天一夜不回家,这也太贪玩了吧!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呢?请看这两句话,(出示图3)我读改过的,你们读原文。
师: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改过的句子很生硬;原文有语气词“吧、啊、呢”,读起来感觉很亲切。
师:作者的感情就藏在这些语气词里了。除了这里,还有哪些句子里也用上了语气词?
生:还有前面“说它老实吧”,和第3自然段中“它若是不高兴啊”,也用了。
师:了不起!你们发现了老舍先生的又一个写作密码。(板书:巧用语气词)句子里有了“吧”“啊”“呢”这些语气词,语言自然了,读起来亲切了。
师:如果说第2自然段运用叠词、语气词写出了对猫的喜欢,我认同了。可是第3和第4自然段又是怎么表现出这种喜欢的?请同学们继续找出依据,来说服我。
生:猫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还会“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踩印几朵小梅花”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猫的脚印。作者是用比喻的方法写的。
师: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脏脚印也变成了小梅花,真好!继续说。
生:“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给自己解闷”,这里是说它的叫声多种多样。
师:这都是在说它高兴时候的表现,要是不高兴了呢,它的叫唤——
生:也就不丰富多腔了。
师:无论跟它说多少好话,它也——
生:一声不出。
师:你请它到稿纸上来踩一下,它——
生: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师:你们又发现了作者的一个写作秘密哦!
(板书:善用修辞。)
师:还想继续说服我吗?
生:“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说明作者很喜欢它的勇猛。
师:可是,作者也写了猫的缺点“胆小”啊——“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生:(一时语塞)但是……
师:不着急,你们已经快要把我说服了。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还统计了两组数据。(板书补充鱼骨图,如图4)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生:写优点用的字数多,写缺点用的字数少,说明在作者眼里,猫的优点多,缺点少,更表现了他的喜爱。
师:既然这么喜爱,可不可以不写缺点,只写优点?
生:那样就不真实了。猫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过可以少写缺点。
师:说得好!真实的确很重要!请看——
(出示图5。)
师:既写它老实,又写它贪玩,详写它老实,略写它贪玩,优点和缺点并存,才是真实的小动物。作者是怎么从优点转到写缺点的?
生:用了一个“可是”。
师:眼睛真亮!这叫“转折词”。(板书:转折词)用上它,相信你也能写出真实自然的小动物。来,动笔写一写。
(学生写后交流。)
生:奶奶家养了一只小白兔。说它老实吧,的确很乖,成天趴在笼子里无忧无虑地吃草。可是,它要是想跳出笼子到处跑,你追都追不上呢。
师:语气词的巧用,让小兔子显得格外可爱。
生:我姥姥家有一只小狗,可调皮了,常常钻上蹿下,甚至跑到床上去。可是有时也很乖,它不会乱跑,就算跟别的狗跑远了,也会自己回家。
师:你的写法不一样,是先写缺点,是不是不喜欢小狗?
生:不是的,我特别喜欢它,我觉得它很调皮,跑到床上去也是令人喜欢的。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表面上是在写不好的,(板书:贬)其实心里要表达的却是喜爱的感情,(板书:褒)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
生:贬词褒用。
生:先贬后褒。
师:同学们猜得有道理,造出来的词也挺有意思,不过,它有个更好听的说法。
(补充板书:明贬实褒。)
师:课文不仅写了成年猫的古怪可爱,还写了满月小猫的淘气。自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猫淘气的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生:我注意到了一些动词,“耍、摔、跌、撞”。
师:你很会读书,这是它们的行为,的确淘气。不过,作者还有一种写法,就是用带动词的短语,(出示图6)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生:都用了拟人的写法,很生动。
师:不错。想一想,同样是动作,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我觉得在作者眼中,满月的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可爱,就算是再淘气,怎么忍心去责打它们呢?
师:你不光读懂了表面的文字,也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思考:“巧用语气词”“运用叠词”“善用修辞”和区分详略,都是理解的支架,帮助学生一层层解开写作秘密。另外,在感受小猫淘气可爱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从留心动词到留意含有动词的短语,从而感悟出拟人化写法所隐含的怜爱和宽容。这些学习支架的搭建,为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互文阅读,提升思辨能力
师:听说同学们这么会读书,有两位作家也想请你们来评评他们写的《猫》。请大家看“阅读链接”,和老舍先生的《猫》对比,体会三位作家分别是怎样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生:我们认为,老舍先生是用“明贬实褒”的方法来表达喜爱的,夏丏尊先生直接赞美“好猫”,周而复先生是通过外形描写来表现喜爱之情的。
生:我们小组认为,老舍的《猫》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夏丏尊的《猫》写了路人、邻居、妻子、儿女对猫的喜爱,也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周而复的《猫》从毛色、眼睛、尾巴、嘴巴、叫声和胡须各方面来写对猫的喜爱。
生:我们的看法跟前面两个小组相似,另外,我们发现夏丏尊和周而复两位作家写的都只是自己家养的一只猫,而老舍先生写的是猫这一种动物。
师:写猫的人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但表达的感情相同的——对猫的喜爱。
[思考:互文阅读可以实现语文学习从单篇到多篇的迁移,有利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也有利于学生在互文阅读中,提升思辨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于富民,江苏省邳州市南京路小学,邮编: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