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编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2022-04-29 00:44苟福安
秀江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竹编技艺文化

苟福安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四川以其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创造了诸多非遗产品。具有代表性的如因道明竹编非遗所发展起来的道明竹艺村,成为了四川省崇州市的新晋网红旅游目的地。“艺术点亮乡村、文化延续未来”就是对道明竹艺村围绕竹编非遗发展的内涵诠释。道明镇拥有制作和使用竹编制品的悠久历史,素有“竹编之乡”美誉,作品以竹编生活用品见长,其编制技艺也比较特别。通过当地相关部门的努力,2014年,道明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学界乃至社会界不断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通过对道明竹编非遗进行考察分析,探究道明竹编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更持续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竹编非遗技艺及其非遗文化提供参考。

竹编非遗主要指竹编编织技艺及其系列文化产品(图1)。传统竹编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其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竹资源,四川地区也由此涌现出许多独具特色的竹编工艺品,比如青神竹编、渠县刘氏竹编、道明竹编等。

道明竹编,作为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崇州市道明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川西平原(俗称川西坝子),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铸就了其与竹相辅相成的命运。1996年崇州市道明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其产品被评价为:“所产竹编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2007年“道明竹编工艺”入选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崇州市文化馆获得道明竹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道明竹编由此正式跨入国家级行列。

道明竹编悠久的编制历史也是有迹可循的。据《华阳国志》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道明镇的群众就已经开始种竹和使用竹子,且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扭竹绳、作屋架以及编织背篓、撮箕等农具。到了清朝,道明竹编工艺逐渐呈现“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趋势。据《崇庆县志》记载,清代道明竹编“所作竹器最繁,夙称优美”。到民国时期,道明竹编已经驰名省内外市场,遂有“畅销境外,以获盈利”的记述。

历史悠久、编制独特且市场潜力较大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崇州市文化馆内的相关记载和介绍,道明镇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使用竹子编制农具,经过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3个阶段的竹编历史变迁过程,竹编工艺已形成了多种特色编织方法,比如有“十”字编织法、“人”字编织法、胡椒眼编织法和穿插编织法等。编制手法虽较为复杂,编制内容逐渐演变,但编法的理念几乎未变,较好地保持了老祖宗的编制手法。除此之外,道明竹编所使用的竹子原料并非普通生长的竹子,而是质地坚韧且柔软的慈竹,这就为各式竹编产品设计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当前道明竹编产品经历了从粗到精、从简到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精致艺术品的演变,也得益于相关负责人和艺术家对此的关注和重视。从结构上看,在当地见得比较多的主要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三大体系,而且一些室外大型立体竹编艺术景观在近几年也很受欢迎。

竹编文化的内扩与外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不断加深,人们对于文化体验的欲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在不断提升,相对于文学类文化的耳濡目染,非遗文化能带给人们更多新奇和实际的文化体验。同时,得益于国家提出的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与当地旅游结合、协同发展的模式也遍地开花,为人们提供了接触认识此类文化的平台。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乡村旅游项目有序开发的道明竹艺村,在文化热潮背景下,竹编非遗文化具有广阔的市场。比如,在当地比较出名的“丁知竹”竹艺馆就是四川省竹编非遗传承人丁志云的女儿丁春梅用个人积蓄所建。如今,丁春梅创办的“丁知竹”竹艺馆已成为道明镇最大的竹编创作基地。通过访谈得知,正是因为私人出资修建了“丁知竹”竹艺馆,并且在非遗文化传承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竹编文化受到了省市级领导进一步重视,政府斥资打造了现在的网红旅游景点“竹里”(图2)。

通过调研发现,在实际的竹编非遗传承过程中,丁春梅把“丁知竹”竹艺馆看作是自己对道明竹编非遗文化传播所做出的一份公益力量,也希望将这份受益分享给更多人,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保护和传承好竹编非遗文化。在她的竹艺馆中,经营模式紧跟时代,既开设了线下DIY体验课程,让来到道明竹艺村的游客能体验竹编编织技艺,理解竹编艺人的匠心,真正认识和爱上竹编文化;同时也打造了专属公众号平台的活动,传承和保护竹编技艺,传播竹文化;现场配备有非遗竹编传承教学体验包,包含足量的竹编编织材料、辅助材料以及详细说明书,提供了扫二维码在线观看的竹编制作全过程,以及入驻各大直播平台,不定期进行艺人竹编直播活动,让网友们远在异地也能直观感受道明竹编文化的魅力。

除此之外,在文化外延方面,依托于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当地政府也积极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打造出“竹里”这一造型独特的景观建筑,并结合竹编创意馆、竹编文化博物馆作为其面向社会大众的竹编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倡导通过租赁农村宅基地的形式,修建创意书院、酒馆和民宿等多元建筑,为游客提供了餐饮、住宿、娱乐和其他综合性服务,营造出了具有竹编文化氛围的空间。据了解,周末也经常会有来此地开展户外研学、亲子活动的团队。依托竹编文化发展起来的竹艺村在完善自身振兴的同时也起到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竹编技艺及传承人问题

在道明镇,一件普通的竹编作品看似造型简单,实则完成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至少要经过去青、破竹、晾晒、启篾、匀丝、煮染等6个步骤,且竹丝材料要求厚薄均匀、粗细一致。在制作竹编手工艺品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到精细,保持充足的耐心和恒心。而现在,随着竹编艺术品不断多元化,编制成本提高,加之同行竞争,导致以前流传下来的竹编产品类型销售相对困难。据了解,该镇一些竹编大户都开始转向大型景观竹编的制作,只有少许手艺人在闲暇时间编制日常器具到镇上售卖,竹编的整体收益回报率不高。

其次,谈到非遗竹编技艺,就一定离不开传承人,其在非遗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得知,在整个道明镇,超过50岁的人基本都会一些竹编技艺。据镇上老人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每天在镇上都能遇见吆喝叫卖各种竹编生活用品的邻里,但是现在就很少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塑料和金属生活制品的规模化生产逐渐降低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竹编生活用品的需求,竹编生活用品变得越来越少见。很多竹编技艺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其中也不乏传承人的坚守,做出了不懈努力,使道明竹编技艺传承在一定程度上焕发生机,但是在其传授过程中,道明竹编非遗传承和非遗研学多为耳濡目染、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且只注重技艺手法的传授,较少去深挖其背后的竹编非遗文化,被传授者所接受到的知识较为表面,从而降低了人们对竹编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和传承发扬的积极性。

竹编非遗外宣不足

可以发现,当前无论是通过移动端软件、相关自媒体公众号或者直接网站搜索,针对道明镇竹艺村的民宿、景观、娱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营销宣传占比较大,主要是通过宣传吸引游客前去观览和游玩,顺带推广部分竹编手工艺体验活动,而较少真正地去传播道明竹编非遗文化。此外,据了解竹艺村村内也会联合其他组织举办竹编文化艺术节、竹编大赛等活动,大部分有技艺的年长村民都是抱着看个热闹的心态,缺乏对竹编文化传承的凝聚力。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其发展模式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传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真正做到非遗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同频共振,是应该不断反思和考虑的问题。

众所周知,文化资源基于属性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种。道明竹编技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的传承主要基于师傅与学徒之间的继承关系,以及对技艺、文化的解释和研究。在发掘及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其文化资源表述的完整性和方案实践落地过程中的可行性。因此,对竹编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既要紧扣当地的竹编发展历史,也要切合实际生产过程,不断创新模式。

注重竹编非遗文化的传播推广

不管时代如何快速发展,文化自信是根本。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迅速变换以及非遗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有利价值的同时,更要做到坚守本质,而道明镇竹艺村的文化本质上就是道明竹编非遗文化。在其传播推广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播推广道明竹艺村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艺术感的建筑,更要加强对传统竹编文化的传播力度,让更多人认识、理解竹编非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竹编非遗。

完善产学研发展模式,提升文化教育意识

文化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丢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教育传承本质。而教学育人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小初中等教育研学模式,为竹编传承与发展注入更多年轻血液,适当开设更多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兴趣课程以及文化交流活动,打破原有文化课程的专属性和封闭性,带动区域整体提高文化教育意识。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猜你喜欢
竹编技艺文化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谁远谁近?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