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不仅是一首诗

2022-04-29 00:44:03张珮瑜
书法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郑燮竹石托物

张珮瑜

本文可参考《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竹石》”进行拓展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字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述了屹立于岩石中的竹子,历经风霜磨难,却不为其所折,岁寒不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正直的气节。从竹子的精神中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郑燮自身的人生经历:童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科举不顺,但他不畏逆境挫折,傲立于世,有坚韧的品格与境界。从文学层面看,郑燮运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通过赞美竹子来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

这首《竹石》诗作以书法的形式呈现在《竹石图》中,这种形式被称作“题画诗”。因此,除了文学角度,我们还可以从书法和绘画的角度对它进行一番探究。

只见画面中峭壁嶙峋,表现出诗中所述竹子艰难的生长环境。屹立于画面右下角巨石缝隙中的竹子身姿挺拔,形态俊逸、刚劲清新。郑燮用浓墨表现竹子的盎然生机,背景的竹子墨色较淡,直人云霄,似在与峭壁斗争。两丛高低不同的竹子各具姿态,但都有着一致的生长趋势,我们顺着其生长趋势,就会发现在画面的左上角正是作者自题的这首《竹石》。纵观书写《竹石》的用筆,在楷书的基础上带有隶书的波磔特征及行草的体势:如“咬”“定”“岩”等字整体是楷书字形,但细看其撇、捺却呈隶书的波挑状; “劲”“南”“风”等字又有着行草的书写速度和笔意。整体来看这几行字兼具隶书、楷书和行草书的特点。这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书体,被郑燮称为“六分半书”。

什么是“六分半”呢?我们知道, “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而“六分半”的意思就是带有一部分隶书特点,并融合了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的书体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板桥书体”。这是由于郑燮早年博学诸家,临摹过王羲之、虞世南、怀素、苏轼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有着极强的书法功力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各种书体,这是一种带有艺术家本人独特个性的新书体。

除了融合各种书体特征外, “六分半书”还带有以画人书的独特写法。书法《竹石》中的用笔和《竹石图》中竹叶的形态相像。 “乱”字的第一笔撇如同画中较短的竹叶造型,劲挺有力,而“原”字的长撇则类似舒展下垂的幽竹,极富姿态。在用墨上,这幅作品中的书法与绘画也有着相通之处:书写“咬”“青”“松”字时蘸墨浓重,毛笔中墨的含量较高,笔画圆润,而写到“万”“劲”“风”等字时则变为枯笔。与此类似,画面中的竹叶同样有着干枯浓淡的对比,用笔灵活、飞动,表现出竹叶的生机盎然,使得整幅画面虚实有致,变化统一。

《竹石图》中有诗、有画、有书法,当然还有红色的印章点亮了整幅作品。作品中的印章包括作者印和收藏印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作品的作者印记与历史传承。《竹石图》中“十年县令”“官独冷”“郑大”是郑燮的个人印章,分别盖于题画诗尾部和画面右侧;收藏印则在画面的右下角,内容为“伯梅清供”。郑燮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功力,在他创作的这幅《竹石图》中,绘画、诗词、书法、印章这四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完美的交融。

“竹石”是备受历代文人青睐的创作主题之一,他们运用诗、书、画等不同的艺术方式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元代书法家赵孟频就曾提出“书画本来同”的观点,将诗、书、画、印结合在作品之中,创造了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典范。我们从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可以看出其书法与绘画的相互交融。他在题跋中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认为书法和绘画有着相通之理, “以书入画”是可以从用笔上直接体现出来的。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家往往既是书法家、画家,又是诗人,他们创造了一种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反映了传统艺术家的艺术品格和学识涵养。其中,中国绘画、书法在笔墨形式语言层面相通;而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书法、诗词、绘画同样都能起到达“意”的效果,倾诉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与意念,起到托物寄情和托物言志的效果。

猜你喜欢
郑燮竹石托物
《潇湘竹石图》赏析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中国书法(2023年4期)2023-08-28 06:02:08
竹石
《盆兰图》
人文天下(2021年5期)2021-08-15 12:15:18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中州建设(2020年4期)2020-12-02 03:20:16
竹石
郑燮常用印
中华书画家(2020年2期)2020-07-20 16:38:21
难忘“竹石”监督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52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36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