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考古学视角下南诏国大理国佛教文化对大理地区白族民俗习惯的影响探究

2022-04-29 06:41刘宇庭
社会科学进展 2022年1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

刘宇庭

摘要|国内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的专家学者不多,文献资料也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大理国佛教文化对白族民俗的影响与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图从民族考古学的视角,探究南诏大理国的佛教文化与大理白族地区的民俗习惯的关系。运用民族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与白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能从更多的视角去窥探大理地区这个曾经的“妙香佛国”。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白族民俗;佛教文化;南诏大理国

Copyright?2022byauthor(s)andSciScanPublishingLimited

Thisarticleislicensedundera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License.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一直以来影响着云南大理地区人民的生活起居方式,对白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尤甚。大理白族地区的起居生活民俗习惯与佛教文化联系紧密,佛教文化对白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学创作,丧葬习俗,婚嫁习惯,命名制度等其他一系列日常生活习俗产生影响。

1 对白族火葬习俗的影响

南诏时期的大理古城被称为羊苴咩城,它是云南地区面向东南亚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这时候的南诏国已有佛教传入。从现有的文物资料来看,白族在南诏之前并无火葬之习俗。隋朝末年,随着佛教传入,白族人民的葬俗才受到佛教火葬方式的影响。《整古通记浅述》中有:“保和年中,赞陀崛多独坐,有乌鸦向国师鸣三。师自知母归于西天,哭泣,令妻亦哭。葬于弘圭山,依九节茶毗之法,请六师开六道,往生诸佛光明天;取阿皮罗下火,用金箔贴骨为紫金骨。自此整人效之,但遇亲丧,悉化葬之,谓此也”的记录。此书详尽地记载了白族人的火葬方式被僧人所影响。在《弘山集序》中有:“滇俗尚佛,蒙、段遗也,丧葬率皆火化”之说[1]。考古工作者在滇池和洱海地区、滇西南以及黔西北等地发现了数量庞大的火葬墓。这些墓葬发掘地隶属于旧时南诏大理国国土,年代范围上至大理国,下至明末清初。

白族火葬墓地的表面大多数都会建立墓幢或者墓碑,地面之下大多会有墓扩。墓幢或者墓碑的造型和墓扩的堆砌样式因年代相别虽稍有变化却还是保留了阿叱力浓郁的文化艺术色彩[2]。而火葬墓的艺术风格,几乎是对比阿叱力教风格来进行建设的墓葬方式。

由于受到了佛教影响,在埋葬习俗方面,白族的传统丧葬方式是火葬,到了明清时期因为官方明文规定禁止火葬,故改为土葬;位于丽江地区的纳西族也受到原始宗教的影响,所以传统的丧葬方式也是火葬。1723 年“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先民被迫实行土葬,由此可见,白族和纳西族都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2 对白族文化教育的影响

由于南诏时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所以佛教逐渐形成白族的全民信仰[3]。大理国时期,佛教更为广泛传播和盛行,佛教寺院在大理地区承载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寺院中的白族僧侣被称为师僧,白族儿童在佛寺中被他们教授佛经儒书,因此,佛教影响着白族先人们的文化教育。大理佛教中发展壮大的佛教徒大多数源于汉文化修养丰富的白蛮大姓,这些大姓由儒而释,甚至是由释而仕[4]。

因为南诏国流行汉文字,所以儒学在阿叱力教佛门子弟中流行。由于儒风流行而导致了该时期特殊的释儒阶层[5]。当时的阿叱力教徒传播佛经,所以要努力学习汉文及梵文。也因为他们经常使用汉语,白语,及文,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阿叱力教书籍是三种文字的混合,故被称为“其流则儒,其教则释”[6]。

这些佛教徒优秀的汉语言水平也导致了当地的文化教育被佛教所影响,《云南志略》一书中说:“有家室者名师僧,教童子多读佛书,少知六经者”[7],说明阿叱力教徒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传播了阿叱力教经典及教义。白族全民信奉阿叱力教与佛寺教育有重要的联系。这也使得众多儒学子弟成为佛教弟子[8]。由于当时靠僧人和儒生来传播知识,所以他们的后辈也学习佛家和儒家思想。

3 对白族音乐舞蹈的影响

大理是佛教传入中国西南的重要地区[9]。近千年来,由于文化政治经济相互融合,这里出现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白族地区文化传统,而白族地区音乐舞蹈又具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艺术价值。佛教伴随着佛教法事音乐舞蹈文化同时流入大理地区。佛教法舞有较高的宗教艺术性,其主要任务是传达佛教教义。

阿吒力教是大理地区重要佛教形式,它属于密教宗法,同时和儒教及本主崇拜联系紧密[10]。阿吒力乐舞是阿吒力教佛教法事的重要内容,是综合音乐,舞蹈和佛教为一体的白族民间艺术珍宝,被誉为 " 中国佛教乐舞的活化石 "。目前在大理地区的阿吒力佛教乐舞主在剑川县洱源县流行,而剑川县又与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理地区佛教法事全程历时一到三天,但只有两天以上的才会表演乐舞,可见此乐舞的地位和重要性。演出通常在堂屋进行,并且是在法事结尾时才表演,表演时间大多在下午至晚上。这种佛教乐舞以念诵伴唱以及多种器乐相伴,乐器以唢呐为主,其他民族乐器为辅,且有打击乐器相伴[11]。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由白族地方歌舞与佛教互相融合,是佛教艺术的本土化,是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佛教文化表征的展现且表现出与世界其他地方相异的佛教艺术形式[12]。时至今日,大理白族地区的庙会,集会,地区庆典,宗教活动中依然可以见到佛教法舞及带有佛教文化特征的音乐及舞蹈。因此,佛教文化影响着大理大理白族人民的音乐舞蹈艺术的演变与发展。

4 对白族民居的建筑影响

大理地区白族建筑承载着白族人的艺术追求及宗教信仰,是白族文化的结晶。房屋的选址布局,外观装饰等是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和审美需求的外在表现。而大理地区佛教建筑不仅代表建筑技术水平,也是大理地区的宗教文化的展现,显现着白族先民的信仰观念。与其他建筑作对比,大理白族佛教建筑蕴含的宗教色彩更为深厚,它是白族人民信仰生活的聚集之地[13]。

白族民居有着较为浓厚的宗教艺术气息。例如白族居民在堂屋里会放置专门的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且一般置放于案桌或供桌之上。房屋里面的很多地方也放置有神灵,房梁会有梁神、灶房有灶神等,当然这些是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此外,白族民居家家中不但供奉先祖牌位,还会供奉佛造像及佛龛,这些都是佛教文化的表现[14]。白族的本主崇拜也在民居建筑中有所体现,如今的大理古城及周边区域一带村落民居建筑的布局也充满了儒释道的不同元素。在乡镇和村落中,本主庙与前戏台通常组成以方形为中心的广场,许多地方还在入口处修建具有特色的照壁,使得一个村子如同一个大型院落,而本主庙便是这一院落的中堂。综上所述,儒释道及本主文化在白族民居建筑及宗教习俗中得到了多元融合与传承[15]。

5 对白族文学创作的影响

大理白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与儒释道文化以及本土文化进行了交互融合[16]。佛教文化和白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于佛教教义传入了白族文学创作之中且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白族文人墨客的创作理念。从佛教文化传播的历程来看,白族文学和佛教文化紧密相连。佛教文化的思想观念对白族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佛教对白族文学的影响不仅在创作中有所体现,也在学者的认知中产生巨大影响[17]。尤其在佛教中的独特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方法滋养和补充了大理白族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佛教是助力白族文学和思想文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早在佛教文化传播到大理白族地区之前,大理地区与中国内地就已经有已十分频繁的经济文化的交融。白族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已相当成熟。因此,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后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成为一条儒释结合互补的文化之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白族文人知识分子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佛教对白族文学的影响能在书籍文献以及史料经典里得到验证。白族学者更多的在理论角度去接纳吸收佛教教义,并将其和白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条全新的文化道路。白族文人喜欢将佛教文化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实现儒释调和,共存共荣。因此,白族文学受到的佛教文化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良性且有益的。

6 对白族命名制度的影响

据文献资料记载,大理国之后的白族姓名里有大量佛号的存在。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里提到:“乾道癸巳冬,忽有大理国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率以三字名,凡36人至横山,议市马……”[18]。而书中的这三种名字就是佛教姓名,且都是双名制,故大理国时期佛号姓名丰盛流行。

最近的考古发掘及文物整理工作中,学者们发现了一批位于大理古城五华楼旧址的石碑,其中有很多是这类佛号姓名。冠姓双名制是少数民族中被佛教所影响的命名方式。这类姓名的出现深深受到了密宗本尊信仰的影响。如姓杨,名观的一个人,如果他以大日如来作为本尊,这种命名制度要在姓之后及俗名前加上“大日”的佛名,即杨大日观这样的双名制冠姓。这样的命名制度由于佛教密宗的日益发展和传播而盛行,却也随着佛教密宗的衰落而消失。这种充满佛教文化色彩的命名制度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影响白族先民的姓名制度长达700余年。

这种命名制度大理国时期达到顶峰,上至王室国王,下至普通百姓不论男女老少,皆有佛名[19]。可见佛教文化影响白族地方习俗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这是中原汉地密宗所不可比拟的[20]。

7 对白族节假日的影响

由于佛教的传播与风行,大理地区的节假日也随之改变。许多佛教节日逐渐演变成为了白族节日,每年都会隆重举行。比如“中元会”“观音会”“三月街”等节日,尤其是“三月街”对大理白族地区的影响最大[21],每年此时全州人民都会放假三天进行庆祝,大理古城附近的三月街及观音堂等地方就因此而设立。

南诏时期白族先人大都崇拜佛教人物中的观音菩萨。南诏时期传说中的观音心地善良、救苦救难,还降服了当地的恶魔罗刹[22]。为答谢菩萨恩情:“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焦,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23]”。《云南通志》中也有这样的记录:“观音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也[24]”。由此可见,大理三月街的产生与佛教的影响有关。

8 小结

南诏大理国的佛教文化对大理地区白族的影响是宗教与地方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典型例子。佛教文化对大理地区白族的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文化也成为了大理地区白族文化的璀璨珍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白族人民,对白族的民俗习惯产生了重要且持久的影响,使大理地区白族人民接收了佛教文化,推进了白族文明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东红.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与白族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56-60.

[2]黄天云.浅谈佛教对大理白族文化的影响[J].红河学院学报,2004(5):58-62.

[3]杨金亮.从剑川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6):44-45.

[4]尤中.云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5]乾夫.明代政治文化下大理白族士人的政治心态[J].前沿,2011(12):158-160.

[6]永明.中国佛教学术论文集(第七章“ 仪轨法术”)[M].台北: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7]张颖夫.论儒学的传入对南诏大理国教育的影响[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5):169-172,185.

[8]王崧.南诏野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57.

[9]王万平.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和节庆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J].民族学刊,2019(4):17-26+102-105.

[10]李树华.虔诚的舞者[J].大理文化,2018(10):90-97.

[11]王蕙.管窥大理白族阿吒力佛教乐舞的文化与传承[J].音乐时空,2014(2):110+87.

[12]王蕙.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大理白族佛教法舞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4):45-52.

[13]杜新燕.从兴教寺建筑看白族宗教文化的融合[J].大理大学学报,2018,3(9):12-16.

[14]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5]邹丽娟.多元文化互动语境下的大理白族传统习俗[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2):64-68.

[16]邓涛.基于多元文化论的大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互动发展解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147-149+151.

[17]禹志云.佛教与大理白族文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9-73.

[18]夏绍先.论文化传播的动因——以唐宋时期中原文化在云南的传播为例

[J].思想战线,2001(3):94-96.

[19]魏玉凡.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和佛教[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7-62.

[20]张锡禄.佛教对白族民俗的影响[J].中国宗教,2003(7):39-41.

[21]余悦.画说中国传统民俗,岁时节俗,第一节“三月街”与“三月三”[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

[22]李智红.大理,时光交汇之城[J].中国三峡,2018(8):28-37.

[23]张纲.打造 " 千年一街 " 国际知名节庆文化品牌[J].大理文化,2009(6):48-52.

[24]赵敏.在大理赶街[J].大理文化,2010(3):104-112.

ResearchontheInfluenceofNanzhaoKingdomand Dali Kingdom Buddhist Culture on the FolkCustomsofBaiNationalityinDaliAreaFromthePerspectiveofEthnicArchaeology

LiuYuting

SchoolofHistoryandArchives,YunnanUniversity,Kunming

Abstract: There are not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who study the BuddhistcultureofNanzhaoDaliKingdominChina,andtheliteratureisrelativelysmall,soitisofpositivesignificancetostudytheinfluenceandrelationshipofBuddhistcultureofDaliKingdomonBaifolkcustoms.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uddhistcultureofNanzhaoDaliKingdomandthefolkcustomsoftheBainationalityinDalifromtheperspectiveofnationalarchaeology.Byusingtheresearchmethodsofethnologyand archaeology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Buddhist culture of Nanzhao DaliKingdom and the customs and habits of the Bai people, we can get a glimpse ofthe formerMiaoxiangBuddhistKingdom inDalifrommore perspectives.

Key words: Archaeology; Bai folk customs; Buddhist culture; Nanzhao and DaliKingdom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从“禅韵壶”看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融合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首届中国(承德)佛教文化書畫藝術作品展——书画艺术作品征集通知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康萨仁波切与能海法师的师徒往事——兼论民国时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以杭州灵隐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