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京
因为工作需要,诗人之道曾两度前往印尼。在印尼拉努镇客居的日日夜夜,他对那里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淳朴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思考的空间。归国后,他整理并完成了由写生创作的长诗《咖啡园》。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咖啡园》长达千行以上,分为四纪,每纪约五十节,每节都是三段两行的诗句,诗句灵动、短小,诗语隽永精妙,诗人以富有想象力的意蕴,书写了他在咖啡园里满怀诗意的行走与遐想。在那些独自行走的日子里,他用心灵感悟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自然与内心的碰撞与回音,用笔记录着思想与情感、眼睛与自然不期然的邂逅与感悟。宁静的海洋与山峦、千姿百态的草木树丛、神情万端的小动物、独来独往的咖啡园主罗尼、质朴的老奶奶与小莎伊、狗狗哈利、漫步其间浮想联翩的诗人,或许还要加上我们这些沉浸其中的阅读者,共同串联起了一首无比动人、犹如项链一般优美的长诗。
在我的视野内,缘起并兴盛于欧美的自然文学,经过 17 世纪到 19 世纪 200多年的光阴,把人类的目光从物欲横流的都市引向平和宁静的乡村,但在这些影响深远的写作中,还没有哪一位创作者以如此纯粹的诗歌形式、这样大篇幅地去描写过自然。走进我们视线的爱默生、卢梭、穆尔,都是以散文化的行笔作为自己的文学标志,即便是艾略特的《荒原》、艾米丽·迪金森的《为美而死》采取了诗写自然的文学形式,但自然在其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的书写因受体制所限,也没能展开它的书写。而《咖啡园》把诗写自然推到令人侧目的位置。这样的诗写形式,已经逸出自然文学描述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了全新的文学目光。这是否预示一个回归自然、向自然寻求启示的新思维时代的来临呢?
在诗人的笔下,那些芳香四溢的百草生机盎然,“两脚儿金光闪闪”的蜜蜂,妩媚地“吐出金粉”的花仙子们在色彩斑斓的果园里,以各自的姿态幸福地成长生息,经历着大自然春夏秋冬的交替,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自由、和谐与美好。诗人以四季交叠的写作手法构成了这组长诗的内在“肌理”,章节间有着鲜明的自然节奏的变化。以春天开头,以万物苏醒欣欣向荣来呈现四季的一元复始,继而流转、交替、连绵。初春的忙碌,仲夏的喧闹,秋色的斑斓,冬日的深邃,让这里的每一道山坡、每一丛花木、每一片草地、星空与鸟鸣都成为令人心醉神迷无法忘怀的回忆。春天里“果园里堆满了爱情”,夏天里“左撇子的蜘蛛/ 却用右脚在门框上织网”,秋天里“菠萝蜜长在胸前 / 一天紧似一天的臌胀”,冬天里“ 枯叶挂在树梢 / 莫名的等待,不愿随风飘去”。自然与人生互动互生,构成了生命的交响与起伏。果园是真实存在的果园,又是诗人笔下有着艺术美感的果园。诗人在咖啡园中行走往复,心灵在不断感知与畅想中不断打开、舒展、丰富,他诗意地描写它们,把它们的连绵、跳跃、异彩纷呈的画面记录在文字中,如同 19 世纪中叶哈得孙河画派画架上的一幅幅小风景画,为我们呈现了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化的自然,也呈现了人类敏锐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跟随着诗人走进咖啡园,跟随着那遥远而清晰的脚步,在变幻的风景中,在流动的空气中,在啁啾的鸟鸣声中,在日出、傍晚、月夜、阳光、海岸、树丛、清风与落日之中漫步在咖啡园。感受诗句中静谧的大自然画面,它们不断地向我呈现,并让我得知诗人游走于其中、冥想于其中的心境。在这短暂的相遇里,诗人以一个赤子的情怀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书写自然,这是何等的惬意,又是何等的忧伤。两次往返于印尼,诗人如同当年海明威往返于哈瓦那,看到人类在贪婪的物欲中疯狂地角逐,而大自然无私地给予,让一颗敏锐的心备受煎熬。拉努镇越是宁静,越是与世无争,越是淡然,诗人的心就越是难以平静:“拉努镇满山都是野兽飞禽 / 却没有人去狩猎 // 拉努镇濒临大海/却没有人去捕鱼 //人们年复一年地采摘咖啡、可可 /从十六世纪,时至今日”“嫁接 / 让疯狂上升一个台阶 // 我看见 / 青枣的胳膊长在柠檬的肩上 // 犹如太阳顶着月亮的头颅 / 让光芒获得双倍的收成”。没有主观的议论,没有愤世嫉俗的亢奋,只是把眼中的一切呈现在这里。把审美与思考,把阅读与再创作留给读者,这或许正是《咖啡园》富有独特语言魅力的一个点。
在诗人带回的一张奶奶与孙女打理采摘果实的普通照片里,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老奶奶半跪在咖啡园的草地上,面前是刚刚收获的果实,她用手中的刀正在切剥这些日常的食品,神情安详平和。孙女小莎伊愉快地蹲在一边看着奶奶手中的果子。那种安静与来自内心的幸福感息息相关,那神情是在我们身边孩子脸上很少能够感受到的。宁静无价,只有心灵的宁静,才是这个世界馈赠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人——土地——果实,你可以想象那安宁、和谐、平静的生活曾经感动过诗人多少次,就像每次谈起对这千山万水的思念诗人的眼睛都会潮湿那样!有多少次梦想再次与她们重逢,就有多少次无言的感叹。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生活在诗一样的田园里,有的人生活在田园一样的诗里。无论怎样,只要你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便能领悟生命真正的诗意所在。美国自然文学大师亨利·贝斯顿在《芳草与大地》中说过:“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大地及其诗意时,我们才堪称真正的生活。”正是这样。
在一些夜晚,当因窗外的嘈杂而不能安眠,我就披衣读一段《咖啡园》,跟随着诗人感受那寂静的乡野生活:“果园是音乐的池塘 / 清澈见底 // 鸟儿常来沐浴 / 黄鹂打扮得最为妖媚 // 入园后都默不作声 / 生怕惊醒了旖旎中的涟漪”。这些场景的描写是唯美而清新的,而一些被诗人戏剧化的自然场面则令人忍俊不已:“戴花头巾的蜜蜂 / 给小蜜蜂们讲童话故事 // 头顶的菠萝蜜 / 听得惊心动魄、热泪盈眶”。诗人的幽默、反讽手法在这首长诗中更是发挥到极致:“身着红色盛装站在墓穴旁说 / 瞧这繁文缛节”。他奇特的、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充满张力:“狗在芭蕉叶下咀嚼阴凉 / 风用它医生般的手为苍白的蘑菇号脉”“他的心格外亮堂 / 并非心中装着三个太阳”。诗中描写的许多情景俏皮幽默,有着妙不可言的情趣:“三只燕子 / 喝了一壶烧酒 // 横冲直撞地飞出园外 / 用潜泳的姿势,紧贴地皮 // 表演一连串的高难动作 / 鹰看到了纳闷:哪来的三个傻小子?”这些充满灵感的诗句异彩纷呈。在这畅快的阅读里,月夜中的星辰慢慢幻化成斑驳幽静的林间小路、寂静的山坡、难得的平静时光。渐渐地你开始感知不远处那条缓缓而去的河流,寂静的小树林它们开始与你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開始成为你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你平静而充实。
人最高贵的状态,也许“思考”便是其一。所以,我常常关注一个单独的人他在想些什么?他和远方、孤独、道路、灌木丛、干涸的河床、初升的太阳、辉煌的落日以及那些出现在生命中的人怎样接触并对话。在远离人烟的丛林,在意外出现的果园里,诗人吟出了令人向往的诗句,我知道,那是一个人心灵的伊甸园,是人类出走时的伊甸园。“天堂万般美丽,你要独守一份孤寂。”或许,深陷于乱象之中的现代人无法感悟到这样的人生。现代社会畸形的发展,只能让人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更加孤寂,或更加疯狂,唯独不能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生命是绚丽而多彩的,而人类却只有在孤寂中才能品味到它的芳香。在这片净土上,诗人的歌唱,如湖面轻盈荡开的涟漪,又如春日曦照下静谧的湖水,正可洗涤人的双眼与心灵。当诗人从异乡归来,把这首长诗展示给朋友们的时候,大家是怎样的惊讶?纤尘未染的诗句,素朴沉静的情感,让人想起只有孩童才有的清澈双眸。诗人以他深沉的思考,开启了一次心灵之旅和对美的致敬。
罗尼——咖啡园的主人,是这组诗不可或缺的主角,是整个诗篇的灵魂。年轻时代的他为追逐金钱而远离家乡,年老后却回归乡野。诗人对罗尼这个人物的塑造可谓匠心独具。复归乡野的罗尼,生活有三个中心:去集市。平常朴素的日常生活,种植、收获、买卖。去教堂。每个礼拜日他都会赶往教堂,换下满是泥土的衣装,干干净净地进去祷告。去沉思。每当夜晚来临,罗尼都会独自在夜空下沉想。物质上是富足的,精神上也是富足的,再加上对置身其中的土地的热爱,罗尼的身上孕育着生命诗意的可能性。诗人对罗尼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他在咖啡园劳作画面的刻画,对他在咖啡园对一草一木的神情的描写生动而迷人。他与一棵要砍伐的树长久地对望,最后却放下手中的刀;他不说出一个“爱”字,却深情地亲吻着动物们遗留在泥土上的脚窝,去舔野草尖上那些晶莹的露珠,并由此发出“爱”从来就不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喟叹。诗人在罗尼与自然的交集中,仿佛发现了一本载满爱的大书,在他的书写里,浸满对大自然深情与隽永的热爱。
诗人巧妙地运用暗喻、明喻、拟人、象征等文学手法使整首诗的深层意象潜伏在诗句的背后,妥帖自如,不着痕迹,如同寂静深谷里的景象隐藏在深深的雾霭中,等待在阳光的照射中呈现,在你不经意的阅读中打开。异域的风情与东方的智慧,心灵的本真与率直的对白,俏皮的神情与天真的物语,它们带着深不可测的神秘交织出一个广阔而深邃的思想空间。这首诗歌的独特性还在于,善于通过单纯的物象表达复杂的现代经验,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欣赏性。在诗中你可以读到那些遥远的事物,那些与生命、诗意、梦想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或许就是隐喻的魅力吧。诗人走向隐喻的过程,对身临其境的感悟的加工、发酵、沉思、提纯……就是艺术作品孕育分娩的过程。在隐喻之中,一个灵魂会与另一个灵魂邂逅,他们为一个又一个发现与可能性,生出不断的惊喜与感动。然而,众所周知,优秀的诗歌并不仅仅是诗技的娴熟和词语的灵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情感深处的真,是诗人胸襟的广阔。
长诗《咖啡园》目前还在修改中,作为之道的朋友我很高兴能够先睹为快。诗的形态或许可以再练达,诗的格局可以再开阔,诗的内在联结可以再推敲,而这一切期待皆缘于诗人正走在通往经典的途中,它是写给正在思考为探索自身的存在而不辞辛苦的人们的诗篇;同时,也是诗人写给自己这段人生旅程的诗篇。在春天,在这个晨曦将至的早晨,我突然对诗歌这“无用之用”的物事有了一种联想,它或许就是人类能够诗意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粒保存在心灵深处的火种吧!打开电脑,我记下著名诗人、作家王久辛写给之道《咖啡园》的一段话,并把它作为我这篇文字的结束语:“异域的孤独,使他的才华在山水的咖啡园里得到一次沉静而优雅的挥洒,没有高声喧哗,没有呼喊乱叫,没有愤世嫉俗,没有强烈的反抗,没有舍我其谁,甚至也没有针砭时弊的心,之道兄只是沉浸在咖啡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体会着俗世的滋味儿,让我惊讶的是:俗世的平静生活,也仍然可以写出动人的诗,而且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