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锦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到中年的游锋对这一诗句有着异乎常人的理解与领悟:胸怀宽广,厚重而不失灵动;志在高远,包容而不失执着。
20年,摸爬滚打,风雨兼程,他用专业、专心、专注,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打造了世界知名帽企——捷锋帽业。
作为全球前五强制帽企业的掌门人,诚信做人、低调谦和,成为他为人处世的底色;锲而不舍、追求卓越,成为他骨子里的信条。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如此哲理,游锋深得其中真谛。在他的人生奋斗史上,诠释的是满满的家国情怀,写就的是如山的人文品格。
引言
悠悠岁月,孕育了这方历久弥新的热土;
泱泱三水,流淌着姜氏筑堰抗洪的传奇。
如今,出身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的民营企业家游锋再次垒起新时代“姜堰”丰碑。他率领集团5000名员工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以弄潮儿敢向潮头立的气魄感知世界同行的“春江水暖”,他的成功被业内人士誉为“捷锋现象”:他在1999年创办扬州捷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1年在姜堰创办泰州捷锋帽业;2006年创立泗阳捷锋帽业;2016年创立河南捷锋帽业;2019年跨出国门创立缅甸捷锋帽业。20年来,捷锋人以工匠精神务实经营、低调行事。以一生只做“一顶”帽子的坚定信念,打赢全球金融危机、中美贸易、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保卫战”,且越战越勇,撑起了自己头顶的这片蓝天,成为年产运动帽5000万顶的世界知名、中国著名,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帽业企业集团。
带着好奇,带着感动,笔者走进捷锋,走近游锋,走向“帽子海洋”。
捷锋之恋,人生最美丽的邂逅
也许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初始创业的经历总是相似的,但游锋的过往却与众不同,颇具戏剧性色彩。
1989年,游锋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扬州粮食系统工作,一干就是6年多。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下海经商成为那个年代的一股潮流。血气方刚的游锋按捺不住一颗躁动已久的心,1996年初,他辞去公职,从此开启了人生的外贸之旅。
初入外贸,第一个拦路虎就跳了出来,那就是国际贸易专业和原来所学专业相去甚远,在工作中他感到力不从心。“一定要补上这一课!”从不服输的他暗下决心。
也许是天作之合,在一次老乡聚会上,他认识了扬州大学国际贸易系的讲师李捷,就从这天开始,一对年轻人因学习而走到了一起。
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照顾,两颗年轻的心终于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这是苍天给我的最好眷顾,我不仅找到了一个贤内助,更找到了事业上的好帮手。”1998年,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8年后,李捷为成就游锋而牺牲事业,辞去公职甘当绿叶。每念及此,游锋感奋不已。
1999年初,游锋萌生出创业的想法,征求李捷意见。李捷说:“我支持你,即使创业失败了,我还有一份工资,可以养你。”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李捷的态度却让游锋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9年3月26日,这一天对游锋和捷锋帽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永远记取的日子。用游锋自己的话说,一间租来的办公室,一台电脑,怀揣10万元的全部积蓄,没有鞭炮,没有鲜花,有的只是无限的压力和不可预知的未来。扬州捷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悄然成立了。
商道酬信,迈开成功第一步
初涉商海,一无资金,二无客户,游锋感受到了四顾茫然的无助。但是他坚信: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上天垂青的永远是有准备的人。
为此,他开始分析不同地区客户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类型产品的价格策略,思考与不同类型客户谈判的技巧,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广交会做准备。
那时候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游锋能接触到客户的唯一窗口,离广交会开幕大约还有5天,他带着精心挑选的样品,第一次踏上了广交会之旅。
虽然今天的捷锋帽业已经连续多年坐拥广交会帽子展区第一展位,可当年他倾其所有,历尽波折,只拿到了三分之一个展位,然而就是这三平方米的空间却承载了游锋全部的希望和未来。
广交会开幕了,世界各地客商云集,虽然游锋的摊位面积最小,但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产品吸引了不少客商的关注,加之他准备充分,对每一个客户都极其用心,从产品的特点到客户所在国家的要求如数家珍,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展馆响起了闭馆的铃声。
这时一个悠悠的声音从一个角落响起:“OK?Are you finished today?”他这才注意到一个高鼻大眼、面孔黝黑的外商正斜躺在摊位一角的纸盒上。
他就是Omar,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的帽子经销商。原来他已经在展位一角观察了很久,捷锋的展品款式、质量,以及游锋对商品知识的见解和业务流程的精熟,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两人相谈甚欢,两天后签下了游锋创业后的第一单外贸合同,收到了第一笔预付款6000美金。
回到扬州,理单、下单,对主料、辅料、工艺、质量、帽型等游锋亲自把关,三个月后订单完成了,但Omar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他心里忐忑不安起来,如果客人不要货,那创业之旅基本上就提前宣告结束了。他看着满仓库的货物,终日愁眉不展,到了第四天,大洋彼岸的一个来电把他从睡梦中惊醒:Omar已经从哥伦比亚出发来中国验货。游锋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Omar和游锋一见面,简单寒暄后就是紧张地验货、发车。合同上写着带款提货,可Omar却绝口不提货款的事情,像没事人一样和游锋摆起了龙门阵,天南海北,好不潇洒,游锋却满腹狐疑。Omar看到游锋愁容满面的样子,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转身从行李箱里掏出20只鼓囊囊的袜子递给了游锋。游锋接过来一看:好家伙,里面竟然装的是一沓沓美金!原来哥伦比亚因为外汇管制,Omar为不失信,专程带了现钞来支付货款。第二天,游锋把美金送到银行入了账,那20只袜子也永远留在了捷锋的博物馆,成了友谊和诚信的信物。
为何当初仅凭几个样品就贸然下单给了游锋?多年以后,Omar解开了这个谜团:那是他第一次来中国,走遍了所有展位,如此熟悉南美市场又对产品高度了解的游锋,是他唯一遇到的心仪人选。都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今天看游锋,只看到他的光鲜和成功,可有谁知道他所经历的惊魂时刻和艰辛历程:孤身一人去拉斯维加斯参展,被2米高的黑人司机敲诈;去墨西哥拜访客户,连续开车20小时,在异国空旷的马路上疾驰;去哥伦比亚,在安检口迎接他的是4支AK47冲锋枪黑洞洞的枪口。
往事随风,可有一个信念在游锋心中始终坚定:“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他也是这样做的。20年来,凭借着诚信的为人,他赢得了世界各地朋友的信任,很多国际友人成了捷锋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成了他的莫逆之交。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值泗阳公司刚刚投产,公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美国客户听到消息后,在第一时间主动预付500万美金,付款之后给他邮件:不要借据,不要利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终端停摆,所有客户都在等待观望,而南美客户却主动下单,一下就是20个集装箱……
对上游供应商,游锋也总是平等对待,不搞借鸡生蛋。他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们要换位思考,追求合作共赢。”
很多供应商感慨:这么多年,我们就是跟着捷锋的步伐而前进,依靠捷锋的发展而壮大。和游锋做生意,心里踏实!
赤子情怀 在家乡热土绽放
听说过“白米白鸡啼白昼”的传说吗?相传白米地名源于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所赐,这就是荣膺全国百强镇,位于江苏泰州的白米镇。它地处泰州东大门,328国道穿境而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游锋就出生在白米镇昌桥村,一个祖辈务农的农耕之家。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就孝顺懂事,走上工作岗位后拿到工资,都会交给父母,在他心中,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山高,比海深。
经过两年打拼,凭他的诚信和智慧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般的老板都开始买车买房,小富即安,开始享受生活了。而游锋却敏锐地看到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将由贸易型向生产型转移。同时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纺织品市场将对中国全面开放。国际贸易最终的话语权将掌握在生产型企业手中,单一的贸易公司最终会受制于人,只有工贸一体才是外贸企业的出路和方向。做供应链的念头开始在他心头萌发。
虽然游锋的公司有了起色,但父母依然养鸡、忙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与普通农家无异,唯一不同的是,老父亲在农闲之余,偶尔会诗兴大发:“九九登高久久望,九九诞辰久久想,久久健康九九乐,久久善良九九长。”在他的心中,寿过九九、儿孙满堂就是他最大的追求。可是,当时招商引资的热潮,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
一天上午,时任白米镇党委书记仲亚岭、镇长秦永金,来拜访游锋的父亲。仲书记开门见山:游锋事业成功,家乡邀请他回乡开厂!
当天,老父亲给儿子游锋打了电话,说明了白米镇党委政府的意图,游锋却犯了难:原来扬州、江都、高邮等好几个县市级开发区都已经向他发出了邀约,并且给出了很优厚的条件。虽然在游锋心里蕴藏着一颗报效桑梓、回馈家乡的赤子之心,但是考虑到地理位置、优惠政策、用工形势,白米镇并不是最优的选择。怎么办?
一周后,白米镇党政领导组团来到了扬州,他们不仅带来了家乡热情的邀请,同时捎来了游锋老母亲的一句话:“游锋啊,农民种田一年到头望天收,也落不下几个钱,你把厂开到外面不如开到老家来,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啊!”
游锋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乡亲们热切的目光:回来吧!来家乡创业!
2001年10月12日,一个令游锋难忘的日子。
鞭炮震天响,锣鼓迎客来。经过100天的紧张施工和筹备,投资数百万元、占地50亩的泰州捷锋帽业有限公司落户姜堰区白米镇工业园区。
“在家乡创建新捷锋,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奔小康,一起走进新时代。”那一刻,他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
革故鼎新,打响异军突起第一枪
如果说成立扬州捷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创业的起步,那么创办生产基地——泰州捷锋帽业有限公司则是游锋登高望远、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20世纪90年代,韩国、中国台湾帽企占领了制帽行业的制高点和第一方阵,那时候中国制造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是地摊货和廉价品的代名词。是继续走老路,匍匐在业界霸主的脚下,还是另辟蹊径,登上世界同行竞技台,一决高下?这是摆在游锋面前的两条路。第一条路轻车熟路,投资可控;第二条路前程未卜,充满挑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的志向就是要走上竞技台与世界顶尖高手较量。
随后他八面出锋,一套组合拳打得精彩纷呈:高薪聘请的韩国制帽专家应邀而至,带来了最先进的绣花机和帽版技术,他们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从呱呱落地开始,捷锋就不走寻常路,掀起了一场帽子革命。裁剪直接升级为冲床,绣眼直接使用进口自动机器,双针直接换代为自动工具,所有关键设备全部从韩国进口,许多设备在当时属于国内首次使用。
第一批产品下线,让众多业内人士惊叹;产品漂洋过海,苛刻的欧美客商竖起了大拇指:捷锋产品,棒!
事实证明,游锋的这一招,整整比同行领先至少10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至今捷锋帽业仍然拥有众多业内拥趸。
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竞争,也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暗战,更是实力与智慧的较量。
在捷锋声名鹊起的时候,不少业内人士以各种理由来工厂参观学习,明明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可是游锋总是坦然面对,不仅热情接待,而且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他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制帽水平提升不是靠哪一个企业,而是要拥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才能抢占世界制帽行业制高点。”
也有好心人提醒他,当心技术被人学走。在一次管理人员会议上,他回答了好心人的疑虑:“我们不怕学习,不怕竞争,竞争会激发我们的危机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产品创新和精益管理两个抓手,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做行业的领跑者。捷锋的命运才能永远掌握在捷锋人自己手中!”
“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如果说开业之初的变革只是对第一方阵的学习和模仿,那么在后来长达20年持之以恒的创新之旅就是游锋带领他的团队在不断地追赶和超越。
他亲自担任创新领导小组组长,每年拿出销售额的5%作为研发经费,涵盖了材料创新、产品创新、设备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五大方面。
公司设立创新专项奖用来鼓励员工创新,历年来,累计搜集创新议题1089项,累计发放奖励基金超过500万元。
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在捷锋帽业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武汉纺织大学、常州工学院教授担任捷锋帽业的科技副总,常年为公司提供新材料的前沿信息和最新行业动态。
2016年泰州公司建成了领先同行的材料检测中心;2020年,泗阳公司和江南大学联合研发的多功能健康“智”帽,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省工程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牌子一块块挂上了捷锋的荣誉墙……
公司通过了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WRAP、SLCP、SCAN、SEDEX、GRS/GOTS、BSCI等多项国际认证。旗下有两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级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外观设计专利每年在1000项以上。
如今,他精心培育的“lackpard”品牌已经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帽子出口扶持知名国际品牌,以品质好、款式新享誉海外,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游锋终于带领他的团队站上了与世界顶级制造商同台竞技的竞技台。但这不是他的终极目标,2018年,打造民族帽企第一品牌写进了捷锋愿景,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在赶超中胜出,更要在行业中领跑,为民企争光,为中国争气!
壮士断腕,捷锋在变革中升华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你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
捷锋帽业在正常运营后,游锋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乡里乡亲走进了工厂,从小一起长大,平常嬉笑怒骂,现在究竟是乡亲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大学同学成了高层管理,如何处理工作之内和工作之余的关系?亲戚长辈们习惯评头论足、说东道西,如何处理工作和亲情的关系?
员工都是农民出身,他们离开了土地,走进了工厂,角色变了,可浑身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工作散漫、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从其他工厂请过来的管理人员也有意无意地灌输给他们三个传统观念:帽厂要按时交货不可能,车间干干净净不可能,不加班不开通宵不可能。
如何脱“土气”?是办一个传统的作坊还是办成一个现代化管理企业?游锋再次陷入了沉思……
但促使他下决心还得从2004年的大年三十说起。游锋忙完公司的事回老家过年,空气中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按照惯例,他会到工厂转一圈,然后请不回家的外地员工一起吃年夜饭。可当他到了包装车间,却让他大吃一惊:包装工人已经连续开了两个通宵,还在热火朝天地忙碌,有的工人实在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片刻,然后继续干活,来带家人回家的家属们也加入了劳动的行列。此时他百感交集,一方面为员工的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却感到了深深的歉疚:哪个家庭此刻不在忙着准备年夜饭?谁不想赶快回家和家人团圆?于是他立即安排业务部延期交货,通知工厂马上给员工放假。同时掏出一沓纸币,见人就发,一边发一边说:“我对不起大家,快回家过年吧。”这时候,他已经无从辨认对方是员工还是员工家属。
偌大的车间,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游锋一人站在那里。此时,他的心里就像大海扬起的波涛,翻滚起伏……
“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必须变革!”
当别人还沉浸在节日气氛里,他已经直下广东,与台湾福友管理咨询公司签订了长达2年的管理咨询合同。3年后再下南京,与金蓝盟管理咨询公司达成了3年的管理咨询协议。前后历时5年,耗资数百万,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在捷锋帽业蓬勃兴起。
各领域管理专家轮番驻厂,吃住在生产一线,不仅有丰厚的理论,更有可行的实操,从市场营销到计划控制,从物料管理到精益生产,从绩效考核到薪酬激励,从现场管理到人文关怀。一轮不行两轮,两轮不行换人。一批长辈、亲戚从管理岗走向了一线岗位,从热点岗位走向了普通岗位:老父亲从后勤管理转岗到爱心基金会,亲叔叔从采购部转岗到了保卫部,他说:“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做,我不能仅对家人负责,更要对捷锋几千名员工负责!”
换了思想,换硬件!传统设备用人多、效率低,产品质量还得不到保证。人能不如物能!在最近的5年里,游锋以投资过亿的大手笔,引进全新进口绣花机、全进口缝纫机、自动行眉机、自动小条机、自动行盆机等,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替换了传统老旧设备,产能和工效明显提高。
换了硬件,上软件!游锋经过多方考察,确定与金蝶公司共同研发捷锋专用ERP管理系统,大量智能化设备、信息化沟通工具导入了企业,接单、下单、技术、供应、生产实现了无缝对接;生产进度、品控数据、业绩报告实现了资源共享;电子审批、移动办公打破了时空界限。旗下公司全部成为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20年度河南公司被评为河南省智能化优秀企业。
一大批风华正茂、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经培养锻炼,充实到生产、销售、财务等多个岗位,彻底改变了人员素质差、年龄结构老、文化层次低的状况。
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然而2018年公司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却在第一轮评审中遭到了否决。专家组意见非常明确:服装、箱包、鞋帽等轻工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打产品,也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符合申报要求。同年10月,专家组受邀走进了企业,现场映入专家眼帘的不是他们想象中老破旧的厂房、脏乱差的车间、传统的机缝作业,而是车间窗明几净,生产秩序井然,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产品功能多,技术含量高,员工精神饱满,工间操尽显风采……
专家组考察结束后动情地说:“捷锋,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小帽子里面有科技,小帽子做出了大文章!”
勇于担当,做共同富裕的践行者
时光转到了2007年,万物复苏的季节,地处苏北腹地的泗阳县招商引资团队慕名而来,邀请捷锋投资泗阳。当年5月,游锋走进了泗阳。这里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妇女本地就业难,如果外出打工,又照顾不了孩子和老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个点子在他脑海里闪现:能否把工厂开到老百姓家门口,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从大处讲,有利于农村稳定、农业复兴、农民增收,避免形成农村空心化,符合国家三农政策,同时也符合公司进军苏北的产业转移战略。从小处说,外出务工人员在家有班可上,有钱可赚,照顾到家庭和孩子,务工持家两不误!
实施模式: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触角,多处布点,全面开花。
谋定而后动。当年8月,一个投资5000万、占地2万平米、建筑施工100天的姐妹企业——泗阳捷锋帽业有限公司顺利落成,招收当地剩余劳动力近2000人。
开业那天,没有庆典,只有简单的挂牌仪式,但他却拿出10万元捐赠给泗阳的贫困学子。这一义举赢得了当地干群的啧啧称赞。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捷锋!”卢集镇郝桥村经济基础薄弱,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游锋的乡镇布局第一步投向了这里:投资金、上设备、修厂房、装空调、配队伍。2008年捷锋帽业第一个“家门口就业”示范点开始运行:吸纳留守村民100余人,招收低收入户18人,月均工资4000元以上,每年通过租用厂房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40多岁的包大嫂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在外打工心系家庭,工资又低,现在工厂办到了家门口,一顺两当,再也不用为照顾不到老人和孩子发愁了。“我打心底感谢捷锋,给我们带来了好运!”如今的郝桥村已经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样板。
“郝桥村帮扶经验”成了国家脱贫致富的典型,多位省市主要领导前来指导参观,并给予极高评价,一致称赞捷锋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榜样,这种既符合国情又适应乡情的郝桥经验值得推广。
于是,爱园镇分厂、南刘集镇分厂、八集乡分厂、中杨镇分厂等“家门口就业工程”纷纷设立,捷锋帽业在泗阳大地上落地开花,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如今他执掌的捷锋集团已经向国家贡献税收超5亿元。游锋本人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回乡创业青年”。
2020年庚子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大街小巷按下了“暂停键”。
由于成本无法消化,许多工厂裁员、放假,甚至关门、歇业。捷锋帽业同样“冰火两重天”,面临巨大压力:国际终端市场需求全面下降,订单断档,营销受阻。眼看在手订单接近脱节,要不要停工?停工就要放假,放假就要降薪,如果不降薪,企业又无法生存。管理层建议降薪、裁员,以渡难关,而他总是回复:再等等,再等等……
他正苦苦思索着企业和员工的出路,彻夜难眠。
几天之后他向全集团宣布:不裁员,不降薪,捷锋不丢下任何一个员工!
基于他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他立即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转型,拿出部分产能,转产花式纺织口罩,全部出口美国。
短短的8个月,捷锋经历了生死考验,由于他审时度势,应对及时,捷锋又渡过了一次险滩,筋骨变得更加强壮!
“绝不丢下任何一位员工!”游锋掷地有声的表态,解开了捷锋帽业20年队伍稳定的疑团:“金杯银杯不如员工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员工的夸奖。产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利润微薄,但我们靠精益生产向管理要效益,靠综合实力向客户要效益,靠产品创新向市场要效益,绝不靠降低待遇向员工要效益!有本事就多赚外汇,我们不仅做财富的创造者,更做财富的分享者。员工待遇每年都必须维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关爱员工,首先关心他们的收入。”一位有20年工龄的老员工也给记者扳起了手指头,如数家珍:“我从进厂到现在工资增长了15倍,月入万元在捷锋早就不是梦想。工龄工资、五项保险……”
正因如此,捷锋人才能够招得到、留得住、用得久。2008年,《江苏工人报》以“捷锋‘八有暖人心,员工流失近乎零”为标题,专题报道了捷锋的用人先进事迹。
在捷锋的管理团队里,高层团队清一色是同学,中层团队鲜有离职,局外人一直不解:20年同心协力,和衷共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采访他们,答案却是惊人的一致:只要锅里有,碗里就会有;只要捷锋在,就会对大家进行终身兜底。能做出这样承诺的企业有几个?有这样胸怀和格局的老板有几个?
每当你走进捷锋,一定会看到:忠诚感恩、敬业进取、公正廉洁、责任奉献、团结协作,善良包容的“六心”行为准则,恪守准则的捷锋人一定会站得更高,一定能走得更远!
拒绝诱惑,在专业领域内深耕
捷锋帽业就像一列快车,在游锋的领导下一路前行,收获了一路赞誉,“捷锋现象”成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游锋为何对帽子情有独钟而心无旁骛?
其实诱惑无处不在:
2006年泗阳政府表态,捷锋如果需要也可以配置商业地产;
2007年上证指数冲过6000点,一轮大牛市扑面而来;
2009年创业板启动,几家投行登门,争先为捷锋上市做包装;
2010年中国房市启动,一路飙升,投资几套房,胜过半年忙;
2020年疫情肆虐,熔喷布,一天一价;一次性口罩,一罩难求;
自我控制,是最强的本能。在种种诱惑面前,游锋保持了特别惊人的定力。
他坦陈心迹:“人要学会战胜自我,要经得住诱惑,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快钱不取,外财不图,国难财不发。尽管我们做得很辛苦,但是我们做得很踏实。我们从事的是最简单的行业,但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多年来正是他专注主业和“不要求商业配套,不追求廉价用工,不指望贷款支持”的“三不承诺”,赢得了各地政府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2006年投资的泗阳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亩产英雄企业”和“十佳金牌企业”,2017年投资的河南公司仅一年时间就成为夏邑县工业龙头企业。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视察时对“捷锋现象”给予了高度肯定。
但是在客户服务和产品研究上他却深耕不辍。从帽型到用料,从开发到试产,从主料到辅料,从裁剪到缝制,从绣花到包装,帽子的每个部位、每道工序都建立了标准,而这些“小事“游锋事必躬亲,乐此不疲。这才是他最关注的事情,他经常会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对着一顶帽子端详许久……
2014年,他带队去美国拜访客户,同行的同事忙购物、尝美食,玩得不亦乐乎,只有他在“lids”(美国最大的帽子专卖店),痴痴地看着每一顶帽子:是不是捷锋生产的?是哪个基地生产的?问题在哪里?与同行相比,差距在哪里?他一看便知,问其秘诀,答“知子莫若父”。直到店铺打烊,他才不舍地离开,此时腹内空空,日已西斜。陪同的客户送他一个昵称:“ cap fans ”(对帽子着迷的人)。
如今捷锋凭借开发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与数十家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合作伙伴并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肯定。捷锋出品,已经成为业内高品质的代名词。
大爱如山,营造捷锋“家”文化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游锋深知:有一种情怀叫大爱;有一股精神叫公益;有一份责任叫担当。
按照游锋的要求,每年公司财务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进行资金划拨,存入捷锋爱心基金会专用账户,用于扶贫济困。
有这样一组事例:20岁的员工周某正值豆蔻年华,进厂不到一年,突患脑瘤。公司及时伸出援手,予以救助,花费8万元为她摘除了危及生命的脑瘤,术后痊愈出院,恢复如初。姑娘动情地说:“是捷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员工胡某因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右手伤残,鲜血淋漓,公司连夜派专车、着专人送到上海抢救,同时承担了她的护理费、医药费、生活费等,前后历时2年,耗资83万元。
…… ……
有这样一组画面: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汶川大地震捐赠、家乡路桥建设捐赠、慈善总会成立捐赠、乡镇结对帮扶、每年教育捐助都有捷锋的名字出现,20年来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达2000多万元,他在担任首任扬州姜堰商会会长期间,主导成立“商会捐资助学基金会”,至今已经连续9年开展回乡捐资助学活动,捐助资金逾328.2万元,惠及姜堰区贫困学子262人。
在员工的心目中,游锋是一位邻家大哥,他心系员工,和蔼可亲。员工有困难他总是站在最前面,可是有了荣誉他却走到了幕后,公司成立以来从捷锋帽业先后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人大代表张兆丽;“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赵海清;“江苏省劳动模范”王耀东;“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艳……
张兆丽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员工的心里话:“‘我的捷锋我的家的核心文化,让每个捷锋人没有后顾之忧,而关怀员工生活,关爱员工家庭,甚至为他们解决工作之外的问题,又让所有捷锋人心有所依、情有所系,员工队伍的稳定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这就是捷锋的魅力所在,也是游锋的人格魅力所在。
党建引路,捷锋在这里加油续航
“人要学会感恩”是游锋的口头禅之一,他常说,我们遇上了好时代,没有党的政策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捷锋的今天。在他心中,党建不是务虚,而是要考虑党建和企业如何嫁接,如何赋予新形势下党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于是“忠诚”“信念”“制度”“人才”“创新”“发展”等党建关键词和企业发展要素在他脑海中不断融合,不断升华,不断凝练:
磨信念熏陶之锋,行忠诚之道;
磨制度建设之锋,行遵纪之道;
磨组织温暖之锋,行关爱之道;
磨技术革新之锋,行创新之道;
磨人才培养之锋,行发展之道。
2019年7月,泗阳捷锋帽业“锋行工作法”应运而生,迅速在企业党建领域蹿红,成为民营企业党建的一大品牌。
2021年8月,泗阳捷锋帽业和王集镇花井村的“锋花”民族村帮扶示范项目,开始正式启动……
一批又一批先进个人、生产标兵、优秀新员工脱颖而出。母婴室、图书馆、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尽显人文关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回首捷锋20年,是艰难拓展、奋力追逐的20年;是不忘初心、坚守底线的20年;更是打造百年捷锋、叫响民族品牌的20年!
在结束采访前,笔者问了两个一直悬浮于脑海的问题:“支撑您坚守制帽行业而心无旁骛的动力是什么?”
游锋顿时变得凝重:“责任!5000名员工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
“那可否为读者描绘一下捷锋的未来?”
他的回答干脆又异常坚定:“一生只做‘一顶帽子!”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
远方,阳光明媚,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