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研究

2022-04-29 03:01:45刘东昌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8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转型

刘东昌

摘要:与其他类型的主持人比较,记者型主持人有着其职业独特性,能够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全过程,语言交流表达方式更多样化,屏幕形象也更亲近可信。随着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介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也对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应构建特色媒介形象,以获得受众的认可和喜爱。本文立足于媒体融合发展形态变化,并结合受众的心理消费需求,从多个方面探究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路径,以引导记者型主持人重构职业认同。

关键词:媒体融合;记者型主持人;转型

媒体融合一词,是从媒介融合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媒体融合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了细化深入,二者虽然在概念上有共通,但立意有所差别[1]。在历经2005年的报业寒冬之后,中国报业提倡进行媒介融合的实践,推进各类媒介功能的一体化,但由于媒介融合过度强调多种媒介的优势,而忽视自身的资源特性,导致报业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最后的尝试不了了之。基于此,党中央总结了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规律,提出了媒体融合这一概念,以一体化理念为导向,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形态多样的媒体平台,以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应以改革创新为思想指导,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当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行业发展新趋势,是媒体工作者绕不开的话题。因此,本文以记者型主持人为研究对象,结合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分析媒体融合给记者型主持人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发展路径。

一、记者型主持人的特点

记者型主持人通常是指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以采访、访谈、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工作的主持人,与其他类型的主持人相比较,记者型主持人职业特点有所差异。

(一)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全过程

记者型主持人与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不同,会直接参与整个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包括节目策划、采访、主持、后期制作等工作流程。也正是由于全程参与新闻报道,记者型主持人能够全面把控新闻事件,从而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事件发表独到而恰当的看法,让受众能够直观感受到记者型主持人的专业、自信的形象,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记者型主持人能够将记者和主持人两个角色巧妙地结合,最大限度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深刻性。

(二)语言交流表达方式多样化

记者型主持人的新闻语言表达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进行信息的深度加工,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新闻信息,构建独特的新闻语言报道氛围,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从语言表达角度分析,记者型主持人不是单一的报道角色,而是兼顾倾听者、组织者等角色,以多样化的语言交流表达方式生动地呈现新闻事件,并合理把控节目的语言节奏,能够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受众。

(三)形象亲近可信贴近受众

记者型主持人的形象定位可以是亲切可信的新闻主持人,也可以是专业权威的记者,其整体的形象给受众一种亲近可信之感,又贴近受众具有专业权威性。一方面,作为新闻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不是简单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而是通过人性化的语言交流方式,并通过自身独到的见解,启迪受众一同思考、评述,贴近受众,给人亲近可信之感;另一方面,作为权威记者,记者型主持人应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能够通过深入现场调查,全面收集事件的高价值信息,准、稳、精地提出问题,并进行信息加工,获得具有说服力的结论,给人专业权威之感。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转型面临的挑战

媒体融合是广大受众对于多样化媒体传播集合的需求体现。当前,受众已经厌烦了同质化内容的传播,更趋向个性化的审美,而媒体融合能够进一步细分受众需求,并予以精准信息传播。媒体融合虽然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对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提出了挑战。

(一)主持风格多样化挑战

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的需求要素影响突出,新闻节目的创作不再是以创作者为导向,而是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其创作需要综合考虑受众的偏好及市场趋势的影响。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创作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且互动结构复杂,对于主持风格的要求也趋向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受众作为媒体融合生态系统价值创作的中心环节,新闻媒体可以借助平台,与受众展开深度的需求调查与互动交流,以第一时间了解受众需求变化,从而精准刻画受众画像和分类,为受众量身制作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节目。记者型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需要结合市场和节目创作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的业态发展形势,记者型主持人应从形象、着装、气质、语音、临场反应、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进行学习提升,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2]。

(二)平台多样化挑战

媒体融合充分整合了多种传播媒介,进一步拓展了传播渠道,使记者型主持人活跃的平台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等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记者型主持人与受众能够随时随地互动。基于此,媒体创作者为了获得媒体竞争优势,秉持更开放的态度,整合多种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平台,扩展自身节目传播的渠道。同时,一些媒体创作者为了占据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优势,还会自筹自办新媒体平台,依托互联网进行平台造势,以丰富自身新闻产品与服务形态。媒体融合下的多样化平台,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具备更专业的主持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现场情况。

(三)媒介平台共享挑战

媒体融合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开放性,媒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之间所有的信息、价值交换互动频繁,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一方面,媒体融合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生态的边界,每个人都能参与新闻的制作;另一方面,媒体融合促进了内容与技术边界的消融,数据服务商、中介平台也逐渐进入新闻内容的生产领域,媒介平台共享趋势明显。总之,媒介平台共享不仅促进了行业整合,还在记者型主持人与受众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记者型主持人所面对的职业环境也更为复杂。记者型主持人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仅需要在节目上以专业的工作表现吸引受众,还需要在节目外与受众互动交流,扩大节目和自身的影响力。可见,媒介平台的共享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必须提升自身的互动沟通能力,能够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共享,提高受众的好感和黏性。

(四)特色媒介形象建构挑战

媒体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媒体行业的演变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媒体融合借助数据交互技术进行媒体互动,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海量受众行为数据,也自然成为研究受众需求的基础。可见,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成为新闻节目创作的主体之一,媒体创作者要想节目获得市场认可,必须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挖掘受众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路径

(一)建立优胜劣汰职业竞争机制

媒体融合对记者型主持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适应媒体融合变革,行业必须要严格规范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门槛和从业要求,督促记者型主持人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受众带来更多优质的新闻节目。首先,建立标准化的记者型主持人选拔制度。行业应深刻分析媒体融合带来的变化,明晰其对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挑战,从而建立标准化的记者型主持人选拔制度,严格行业从业限制。例如,除了必要的记者型主持人从业资格证外,还应侧重其综合素养的考核,包括政治、语言、心理、专业、形象、新闻、经验等素养,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职业选拔环境,选拔出真正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其次,建立常态化的优胜劣汰职业竞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媒体融合下,行业、主持人之间的竞争无法回避。因此,为了引导行业的良性竞争,相关部门应针对记者型主持人岗位特征,建立常态化的优胜劣汰职业竞争制度,对记者型主持人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淘汰平庸不合适的人员,营造良性的优胜劣汰职业竞争环境;最后,建立奖惩激励制度。为了激发记者型主持人提升自我能力,积极参与行业的良性竞争,行业应建立规范的职业奖惩激励制度,对表现优秀、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优秀文化的记者型主持人予以肯定和行业表彰,而针对违背职业规范的记者型主持人则予以严惩,如造成恶劣影响的则直接取消其从业资格,由此营造良性的行业竞争秩序。

(二)高校重点培养媒体融合专业技能

记者型主持人是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媒体融合对记者型主持人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必须深刻理解媒体融合发展后形态多样的新媒体业务,熟练掌握采、写、编、播、评等各种专业技能,相应的高校新闻媒体专业培养计划也应做出调整。为了积极迎接媒体融合的挑战,高校应迎合行业发展趋势,将媒体融合相关的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媒体融合专业技能。首先,构建特色媒体融合课程体系。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应对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不能局限于传统知识体系,而是应与时俱进地主动调整主持专业课程内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系统地教授媒体融合专业技能;其次,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3]。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培养工作应以媒体融合能力为导向,构建循序渐进的媒体融合实验教学体系,重点开展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工作,提高记者型主持人的专业实践能力。例如,建立跨媒体实验工作坊,让学生能够根据专业要求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主题的工作坊,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媒体融合技能实际应用能力;最后,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记者型主持人。媒体融合必然会带来全球传播的一体化,高校应将国情世情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增设双语新闻课程,强化国际传播教育的协作,与国际具有传播教育优势的名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提高人才的国际新闻传播技能,推动记者型主持人的国际化转型。

(三)注重专业素养自我提升与实践

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要想把握住机遇,应积极谋求自我升级和职业转型。第一,政治素养。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承担着更为艰巨的舆论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明晰自身的职业责任,做好良性的示范表率,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自觉学习并遵循新时代职业道德知识,利用自身的公信力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弘扬社会正能量,降低媒体融合下繁杂的碎片化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4];第二,专业素养。媒体融合背景下,针对新受众多样化的需求,记者型主持人应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打造风格新颖的记者型主持人形象,制作更多优质的新闻节目;第三,智能素养。为了应对媒体融合的挑战,记者型主持人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智能素养,主动学习互联网传播相关的知识,尤其是信息甄别、整合、提炼、加工的能力,能够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生成高质量的新闻节目,为受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新闻节目;第四,心理素养。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应注重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提升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养,能够灵活应对各类事件。

(四)以媒体融合重构职业认同

媒体融合并不是让新媒体完全代替旧媒体,而是促进媒介、技术等多要素的融合,形成全新的媒体生态系统。基于此,记者型主持人这一职业也不会消失,但为了贴合媒体融合的市场需求,记者型主持人必须以媒体融合为导向重构职业认同,避免发生职业认同割裂的问题,通过角色转型谋求职业发展。一方面,要引导记者型主持人与受众建立情感认同,记者型主持人应重新思考受众和自身的定位,转变传统的职业思维,以合作共赢的思维重构媒体与受众关系,挖掘自身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情感认同,获得受众的认可和信任;[5]另一方面,强化社会支持。记者型主持人作为专业人士,其专业价值需要被受众、社会及组织等认可,才能真正构建职业认同感。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认同重构,社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为记者型主持人提供众多职业发展机遇,让记者型主持人的个人想法能够得以实践,从而增强职业成就感,有利于重构记者型主持人职业认同。

四、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应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顺应时代和受众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树立自身的新媒体角色形象,坚定维护媒体的公信力,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要建立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机制;高校需重点培养媒体融合专业技能;需注重专业素养自我提升与实践;媒体融合重构职业认同,促进记者型主持人真正成长为新时代有智慧、有情怀的媒体人。

参考文献:

[1] 张茜.浅析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技巧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1(11):136-138.

[2] 苏丹.融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多元知识的构建[J].参花(下),2020(10):51-52.

[3] 颜小瑶.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传统媒体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生存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0):158-160.

[4] 胥鹏.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打造新型主持人[J].记者观察,2021(18):42-43.

[5] 葛雨虹.探析媒体融合环境下主持人业务素质提升[J].传媒论坛,2020,3(3):48+50.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安凯转型生意经
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30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6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32:22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8:01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0:58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