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
橙色鸢尾兰Tritonia Parvula,这个品种我最初是2016年开始种植的,从一开始摸不清脾气,导致植株倒伏严重,花量稀疏。再到2017至2018年,大致了解植物性格,慢慢摸索出养护经验,开始养出状态。过渡到2018至2020年,更是锦上添花,花量不断增加。但直至2020至2021年花期,才真的养到花开爆盆。而它的爆盆,其实异常简单,就是密植。
橙色鸢尾兰,是秋天播种,冬季生长,春天开花,夏季休眠的球根植物。其实早在2017年我就采取了密植手法,当时最主要是想通过密植,从而达到叶片相互支撑,辅助株型不倒伏的目的。那时候刚接触鸢尾科植物没多久,对植物的生长习性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起初的密植,25×25厘米的盆子,我只埋了10颗左右的种球。对于10颗球根的密度,当时的思考是,必须预留球根繁殖的空间,因此控制了埋球的总数量。开花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以至于我误以为那就是爆盆的效果了。这个误会也造成了我的固化思维,一直到2020年,这些年的秋播季,始终保持在10颗球左右播种密度。让我打破这种常规操作的还是实践,由于橙色鸢尾兰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每颗种球在夏季休眠期从土里挖出来,都能繁殖出十几颗大大小小的球根,这也使我手上积累的种球数量越来越多。大多数自己种不下的多余球根我都会拿出来和花友们分享、转让和交换,自己留下10颗左右的球根种植。但2020年那会儿工作生活比较忙碌,多余球根处理得不够及时,致使秋播季到来,我手上还有大大小小几十颗球根,也没多想,依然用了25×25厘米的方盆,全部密植到一个盆里(图1)。这给后来的爆盆花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爆盆的产生除了密植的基础,还要搭配养护手法上的细节调整。鸢尾兰不管是株型、花型还是花期等各方面,都非常像香雪兰,国内花友对香雪兰比较熟悉,香雪兰的花序是穗状排列,鸢尾兰也是类似的情况(图2)。这就对花苞孕育期间的养护手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想要开花时看起来更爆盆,就要让花朵在开放时的朝向,都一致地往一个方向绽放。一旦花朵朝四向开放,不仅观感上有凌乱感,也会产生花量稀少的错觉。想要达到花序整齐一致的效果,就需要在花苞孕育期间,根据植物向阳性的特征,创造光照条件。我在橙色鸢尾兰孕育花苞的时间段,也就是2~3月左右,直接把花盆摆放到了靠墙的位置(图3),利用墙体遮挡背面的采光,致使花苞只能正面受光,它的花序就自然而然地朝一个方向生长。这个步骤必须在花苞孕育期间完成,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段,后期哪怕人为地手动掰正,都很难做到让花苞朝一个方向生长的目的,甚至可能会掰断花序。
但是,花苞孕育期间遮挡背面采光的做法,也是有一定弊端的,单面采光造成了花茎前倾问题严重(图4),其实这个情况是可以通过合理养护避免的,比如减少单面采光的时间,也就是花苞孕育前期可以不用单面采光,直至花序开始出现弯曲前兆的时候再采取这种遮挡背面采光的手法。我也正是因为过早把花盆放在贴墙的位置,才使得花茎前倾的情况特别明显。当然,也可以通过后期人为修正的手法弥补这个问题,比如利用铝线捆扎向后牵引的手法,辅助前倾的花茎,往后方靠拢,更笔直地站立。我在发现问题时,就是采取了这种手法调整株型的。
橙色鸢尾兰的盛花期在3~4月,经过密植和花苞孕育期的养护,橙色鸢尾兰直接爆盆,让我也有点诧异于它的表现。这也给我之前自以为是的预留种球繁殖空间从而减少密植度的做法,提出了实践上的反证。至少在花量上,密植绝对是最容易达到爆盆的快捷手法。至于密植是否会影响球根繁殖,答案也是肯定的,原本一颗球根就能繁殖出十几颗种球的情况,在密植后,由于生长空间受到限制,球根繁殖数量锐减。但是又因为密植的球根基数比原先10颗种球提高了数倍,也因此,我在橙色鸢尾兰夏季休眠期,从土里挖出来的球根总数,并不比前两年少。而且它的小球养护得宜,当年花期也是能够开花的,这就让密植的手法又可以产生更多的变化,比如全部都是大球的密植、大球搭配小球的密植、小球的密植,这些完全可以根据花盆大小、养护环境、花境搭配等需求做出调整。
有花友调侃我养出来的这盆橙色鸢尾兰,已经不像盆栽,更像假花和插花了。确实,这个爆盆的花量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在给它拍全景照时(图5),还有一半的花苞尚未打开。也就是它的花量还可以提升。橙色鸢尾兰,原本就是开花性特别优秀的品种,通过密植和养护,再创造出花量倍增的效果,可以说,我是非常满意的,也通过这次种植,破除了我多年的陈旧思想,给以后的球根种植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当然除了以上改进的种植手法,播种时期的底肥、养护期间的追肥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橙色鸢尾兰球根不需要春化条件,对广东等珠三角地区的花友也非常友好。是我玩球根植物这么多年,比较钟爱的一个品种,它也从最初引进国内时,市场价格有点小贵,到现在变成普货,只要2~3元左右一颗种球,让更多的花友可以体会到爆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