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满珍
周末好友带我去她堂哥家摘柿子。早就听她宣讲过她老公堂哥家柿子树形的高大,果实数量之多,味道之美,也有幸尝到了她给我的一颗,确实温润可口,一点涩的味道都没有。想起这么有趣味的差事,还在午休的我一骨碌从床上滚下来,带着嫂子和她的孙子,一同去享受朋友的情意和大自然的恩赐。
驱车前行15分钟车程就到了,她堂哥家位于一个倚山靠水的小坡里。五棵柿子树像彩色的降落伞一样撑在堂哥家的房前院后,柿子有的熟得快要掉下来了,想必摘下来就可以入口;有的还没完全红透,摘下来还要放在大米里面捂一段时间才适合品尝,大小不一的柿子或独个或成对或成群地展示在枝头,给人一种喜庆的好心情,恍如来到了陶渊明描述的诗意栖居之地。
好友问堂哥:“都熟得差不多了,怎么还不摘下来。”堂哥说:“顺其自然,谁吃谁摘。”我顿时惊讶了一下,这么好的果实变成了“路不拾遗”的境地,让我想起了一个“不要把柿子全摘光了”的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每到冬天,村民们都会把树上的柿子摘下来,一个不留。有一年在一个特别冷的冬天,大雪纷飞,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地眷顾着柿子树。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被毛虫吃光了,那年秋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和其他鸟类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很多喜鹊到这里来过冬,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柿子的丰收。在收获的季节里,留几枚柿子在树上,是一道道人间最亮丽的风景,也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很好呈现。
美好的故事让人启迪,美好的东西让人爱不释手。堂哥给我们摘了十多颗柿子,我带了侄孙儿摘了三颗。小小的城里男孩第一次到乡村体验这种摘果实的生活,高兴得手舞足蹈。回到家我可认真把玩了半个小时,黄黄的、红红的柿子摆在茶几上看着就舒服,忆起小时候娘家住在湘江河畔,只有菜地没有果园,苦于家中的贫穷,让我们兄妹只能“望柿兴叹”;柿子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其音又与“事”同,历代文人们就谐其音,绘出了“柿柿平安”“柿柿如意”图,色彩艳丽,美不胜收。记得曾经在西安旅游时,导游讲述的故事,相传300多年前,李自成称王西安后,临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后来,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才发展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黄桂柿子饼成了有口皆碑的美食。
现在生活很是殷实,品尝柿子一年四季都不是问题。交通发达、信息灵通、科技高端,感觉水果店一年四季皆有柿子出售,实在没有新鲜的柿子,柿子饼总是有的,而且价廉物美,很受老人、小孩子们的青睐。而且农村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这种惹人喜爱的果树,柿子树的品种改良得较以前甜蜜得多了。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水库休闲,附近老百姓摘柿子吃,我们有个朋友喝了点酒,仗着“有钱就好办事”的宗旨,大声嚷嚷,“柿子多少钱一斤?”老百姓理都不想理,不冷不热地说,“不卖!”其中一位女友向农民朋友表示非常喜欢吃的想法,农民朋友说,“想吃自己来摘或者打。”当我们很不好意思地去摘柿子时,农民朋友还是很友善地给予了帮助,告诉我们要摘哪个样子的才好吃。我们虽然吃到了沁人心脾的柿子,可留给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很是值得记忆。
回想着曾经的酸甜苦辣,品味着这色香味俱全的果实。我决定在公公婆婆家也栽上两棵柿子树,春天欣赏它们俊秀的花朵,夏天观看它们青青的果实和绿色的叶子,秋天和冬天品尝它们甜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