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自己与朋友相处

2022-04-29 00:15谭大双
老年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合群友情学会

谭大双

人进入老年之后,在社会关系方面有两个问题会日渐凸显:一方面与老朋友往日的友情慢慢淡化,另一方面交新朋友越来越难。

退休之后,过去的同学、同事,关系一天天淡了,最后相继断了。过去普通的朋友,关系开始一天天松了,最后相继散了。过去的铁哥们,时不时在一起聚聚、聊聊,但随着年岁的增加,也开始各奔东西:有的到异地“投奔”子女去了,有的回老家乐享田园生活了,有的躺在医院里疗养去了。大家见个面都不容易了。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活力递减,活动半径递减,重建社会关系的难度大了。比起年轻人五彩斑斓的生活,老年人的生活要单调得多,生存空间要小得多,生存状态也会日益封闭。老人最怕孤独,而又最容易孤独。

面对友情资源的萎缩和孤独的蔓延,老年人应当如何应对呢?

孤独,是老年人的一门必修课,回避、逃避是不可能的。

人一旦进入老年,就要有面对孤独的准备。孤独是老年人的一种常态,面对孤独,老年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在安静中丰富自我。安静就能摆脱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有内在精神的宝藏。孤独时会有丰富的想象力。面对孤独,最智慧、最管用的办法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方式,以求自洽、自适,而不被孤独伤害,不被孤独打败。

要学会独处,学会自己跟自己玩。独处是一种自然的、适合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独处就是“阅读”自己,“浏览”自己。能与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是很快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独处是自我丰富,孤独是一种自我匮乏。独处是一种力量,善于独处的人,较少受到外界的牵制。如果一个人没有交往的能力,他丢掉的不过是利益;如果一个人没有独处的能力,他丢掉的是自己的灵魂。

要独处,就不能让自己迷失在人群中。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面前不妨麻木些,迟钝些。选择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不被世俗眼中的所谓成功束缚。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别去挤;不是自己的伞,宁可淋雨,也不必往里头钻;不是自己的菜,别伸筷子。

面对滚滚红尘,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做到恰如其分的自爱。不勉强自己,不和人比较就不会焦虑。一个老年人,更用不着在撕裂中煎熬。不与富人比,因此我不穷;不与显贵比,因此我不贱;不与成功比,因此我不失败;不与才子比,因此我不自惭形秽;不与幸运儿比,因此我运气还行。这是一种自爱,这种自爱,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自爱,才能爱别人。这与富裕者才能常常馈赠是一个道理。

茫茫人海一望无际,要学会怡然自适。要以孤独为师,由内走,向外看;与孤独寂寞为伍,品尝孤独的味道。不必为了迎合任何人,通过扭曲自己、萎缩自己来达到与他人的投契。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寂寞。在“三观”不合的人群中,坚持自己的孤独。与其浅薄地合群,不如深刻地孤独;与其违心地合群,不如本真地孤独。

要学会跟自己玩,拓展自己的空间。一个人在退休之前,该努力的努力了,该争取的争取了。退休之后,应该听听内心的声音,按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过日子。可以参与高雅的活动,例如看书摄影、著书立说、旅行画画;可以参加大众的活动,例如健健身、打打牌、跳跳舞;也可以做些日常的活动,例如种种菜、养养花、喝喝茶、做做饭、遛遛狗。不管合不合群,自己的生活丰富有趣、身心怡然、自得其乐就是非常享受的。在这些活动中,阅读应当是排除孤独的最好途径。在阅读中,与经典作家对话,与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谁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小鸟”可以找到“小鸟”的暖窝,“大鹏”可以找到“大鹏”的蓝天。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芸芸众生在大千世界里来来去去,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注定与社会发生某种关联,他必然归属于一定的组织、一定的群体。要通过这些组织和群体,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在这种联系和交往中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的动态,并从中找到新鲜的刺激,以激活自己的思想,激活自己的精气神。一旦找到了这种归属感,就能从中找到自我身份的认定和与之相应的安全感。

人注定要和他人打交道,交友之道也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人上了年纪,要打破人际交往的旧有环境,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就不能把自己裹得太紧,更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而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不妨让朋友的边界模糊些。不必把朋友界定得太清楚、太纯粹。凡是有过交往的,即为熟人;凡是有共同爱好的,即为朋友。可以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的雅友,也可以是网上遨游、旅行观光、扑克麻将的玩友,还可以是球友、钓友、票友,甚至酒肉朋友。与各种朋友交往,不必在乎“神”交、心交,更不必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想法,甚至无关他们的身份修养,无关他们的雅与俗、厚道与刻薄、大方与吝啬。对兴趣不同,甚至互不认同的人,应学会接纳,只求在一个频道上沟通就行。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就成。这样的朋友交往,彼此不计较、心态好;不攀比、无烦恼。

一个老年人,在此前几十年的经历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总有三五个志同道合的真朋友。这种朋友,就好像在生命的某个拐弯处等待注定的相遇。这种朋友,不可能太多。因此,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之说。真朋友间的真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一种重要的人生寄托,弥足珍贵。到了晚年,对这种友情要特别珍惜。不管彼此空间关系如何变换,对真心待人的朋友、掏心掏肺的知己、同艰共苦的至交,都要珍藏在心底里。有条件的,时常联系;没有条件的,“不以山海为远”。这种友情要保持一定距离,就像听闻钟声,从远处才能听到美妙的声音。对于这种老朋友、真朋友,不管晚年还有多长,都要彼此关心关怀关注,互相支持和激励。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港湾,也是漫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编辑/李园李

猜你喜欢
合群友情学会
谈合群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坚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
我有友情要出租
学会分享
帮孩子治疗“不合群症”
我们的友情
找出不合群的词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