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节日——春节,一直以来深受炎黄子孙的重视喜爱,我们总会设法隆重庆祝。年味不仅是物质的丰盛,更有文化的丰美。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春节留下的故事,不仅让人深受启发,更让人感受到别样的年味。
1929年:“借”来的团圆饭让士兵们打了胜仗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新春佳节大多是在炮火连天、繁忙艰险的行军征战中伴着枪炮声过的。
1929年2月9日,农历除夕,红四军抵达江西瑞金大柏地山区。当时,连队已经断炊一天,而国民党刘士毅部队又紧追不舍。行軍中,毛泽东发现大柏地麻子坳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他找来朱德商量,决定在打仗前让战士们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难题落到军需处长范树德身上,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既不违反纪律又解燃眉之急的办法:把已经出走的老乡家里留下的过年物资全部收集起来,斤两过秤、名目造册,“打欠条”,先借后还。这顿“借”来的特殊团圆饭,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2月10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大柏地的上空飘起了毛毛细雨,追敌刘士毅部钻进红军伏击圈。毛泽东率领红军指战员们与敌军浴血奋战,全歼被围之敌,俘敌正副团长以下800余人。
当时红四军缺少弹药,他们急中生智,借来老百姓过年的爆竹,在桶里燃放出“噼噼啪啪”爆响的声音,此番别出心裁的妙计既迷惑了敌人,又展现了红军除旧迎新的豪迈姿态。
这个特殊春节,毛泽东终生难忘,不但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的壮美诗篇,而且还留下了他与红军将士生死与共过春节的一段史话。
1935年:“捐”出年夜饭慰问伤病员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转变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向,全党全军一派喜气洋洋。
1935年2月3日是大年三十,中央红军前进至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被称作“鸡鸣三省”之地的石厢子村。红军在相对比较富庶的土城筹集了不少食物,到石厢子后又没收了当地民愤极大的彭姓、周姓两家土豪的粮食、财物和年货,这些东西先由穷苦乡亲分享,之后没收委员会再根据需求分配。后勤部门本来想多搞到一点鱼、肉庆祝一下,无奈贵州这个地方当时实在极穷,那些没收的财物大都分给群众之后,炊事班“挤牙缝”一样给军委首长做了一顿“年夜饭”:油亮亮的腊肉、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水卤的大肠…毛主席也分到一碗红烧肉、一碗米酒和几个辣椒。即使是这么一点来之不易的珍贵美食,毛泽东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分给了伤病员,并捐出自己节省下来的伙食费,用以改善战士们的生活。这一举动让伤病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1940年:被长枪连请去吃年饭
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比长征时期安定了一些。1940年春节前夕,老连队杀猪宰羊,而组建不久的警卫中央首长的长枪连家底薄,只买了20斤猪肉。正在这时,管理中央首长生活的同志抬着半边猪肉送来说:“昨天杀了一头猪,这是毛主席叫送给你们过年的。”实际上,当时的中央首长平素也见不到荤。连队开会讨论中有人提议:“请毛主席一起来吃年饭。”大伙不约而同都说“好”,并叫长枪连指导员张久厚去邀请。
毛泽东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吃饭嘛,我就不去了。你回去就说,我祝大家新年愉快!”张久厚执意不肯离去,毛主席放下文件笑道:“你们这不是请客,是在下命令。看来,我只好服从了。”片刻,又说:“光请我一个不好,能不能给我点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样?”张久厚以笑作答。
除夕下午3点多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来到长枪连。进窑洞落座后,他问:“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他环视一下说:“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开饭后,没有酒,大家热情地向他敬肉。他一看就笑言:“这么大块的红烧肉,我还是第一次见。你们存心不让客人吃呀。”一排长便夹起三两重的一块肉吃下去。毛泽东见状,说:“你厉害,比不过你,我认输了。”
大家一个劲地给他敬肉。他看了看周围,说:“能者多吃,互相帮助。”说着,用筷子把肉分开,先放到周恩来碗里一块,随后自己吃了一小块。
1943年:与延安群众欢度春节
无论是住在杨家岭、枣园,还是王家坪,毛泽东每逢过年都要到当地基层政府给民众拜年,同左邻右舍的老乡们一起欢度佳节。
1943年正月初一,延安当地老百姓穿新衣,敲锣打鼓,扭着秧歌,拿着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去给毛泽东拜年。大家集中在一个已搭好戏台的广场上,毛泽东等领导前来同老百姓一起观看演出,当观看到秧歌剧《兄妹开荒》时,他被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激发群众生产的剧情所感动,赞许道:“这还像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
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此前,毛泽东在枣园村外的地头与两位老农拉家常时,得知他俩的生日。他笑着说:“明天正好是元宵节,请你们到我那里去坐坐,咱们大家一起来贺大寿。”下午,毛泽东把枣园乡24位60多岁的老农请到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并对他们说:“咱们今天做主人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咧!”欢声笑语中,他招待大家吃寿饭,为大家敬酒,还送给每位老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当寿礼。
这年冬的一天,陕西葭县的贫苦农民李有源,走过一个山梁,抬头处,红彤彤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升腾出不尽的光。他情不自禁地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1957年:颐年堂宴请与会者吃肉末挂面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外出视察和进行慰问之外,忙开会也是毛泽东过春节的一大特色。
1957年3月1日是大年除夕,这天的清晨8点,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言:“马上就要过年了,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用如此简便省事、饭菜合一的一碗挂面来招待他们。颐年堂地方不大,摆40多把椅子已经很挤,无法再加桌子了,于是,大家一个个端着碗站着吃,气氛轻松愉快。这顿毛泽东请吃的年饭,大家仅仅用时10分钟就解决了,非常契合毛泽东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多次提倡的反对铺张、反对浪费的原则。
1962年:开国领袖宴请末代皇帝溥仪
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季范4位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一切从简,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唯一能撑点场面的是喝葡萄酒。
毛泽东边吃边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咧。”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位前的小碟内,见他吃进嘴里,笑着问他:“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早已辣出一脸热汗,忙不迭地说:“不错,不错。”
毛泽东打趣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咧!”他指了指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是不是?”
毛泽东妙语连珠,在座诸位无不捧腹,溥仪笑得前仰后合。毛泽东听说溥仪在抚顺时已离婚,于是关切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溥仪答道:“还没有呢。”毛泽东说:“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的婚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说到这里,他深切地望了溥仪一眼,说:“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溥仪点点头:“主席言之有理。”
1963年:大年初二“还债”
1963年初,毛泽东向其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原来,早在1920年他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大笔银款。当时在上海的他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悉数交给他。
这次,毛泽东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10年还完。”数日后,毛泽东果然派秘书送来2000元,并说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
对此,章士钊嘱咐女儿:“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毛泽东对她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稿费中抽的。”
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初二都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到了1973年春节他又认真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曾在中央警卫团担任警卫员20多年的毛尚元回忆说:“主席的年过得很简单,他很少有时间出来娱乐,极喜欢看书,只要有时间就看很多书。过年对于他来说,与平时没啥两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毛澤东的一言一行都感化和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党的事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插图/陈自罡 编辑/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