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
2006年国庆节,我与一帮自驾游朋友同赴安化,傍晚抵达东坪,听说罗亮夫先生有一个摄影展览在图书馆。其时已经很晚了,怕展览已经关门。我执意要去看,一个是因为我喜欢摄影,更多的是对亮夫先生人品的仰慕。
在我的印象里,他既是安化县文化局长罗亮夫,又是摄影家罗亮夫,我还听说他写过电视剧本。
40年前,我在益阳某工厂工作,编制是集体所有制工人。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们,大多散落在基层,各自从事与认识文学不相干的工作。当时我们益阳的文学青年特别羡慕安化的同行,因为安化文化局有一个罗亮夫局长,有才华的青年总被他这个伯乐发现,调到文化部门工作。安化出了不少在湖南或者在中国都有影响的作家、摄影家、画家,他们中间许多人当年是农民或工人,是罗局长从基层发现挖到文化部门来的,最后又都调入省里市里。
见我执意要看罗亮夫摄影展览,马上有人帮我联系到罗亮夫先生在展览厅见面。
突然见到罗亮夫先生,我迟疑了一下。不记得是1984年10月还是11月,当年他50来岁吧,我刚刚到湖南日报社工作不久,省文联的莫应丰领队组团参加安化县文联成立大会,我也去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罗亮夫,在我的印象里一直保留着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样子。
此时,亮夫先生好像比当年瘦了一些,有一点沧桑感,毕竟已经78岁了。但他的眼神里流露出那种平和与慈祥的神态让我心生感动。
走进展览厅,我看到一幅幅表现安化山水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是亮夫先生几十年时间里行走山乡拍出来的,有的是胶片拍的,也有的是数码照片,作品还是在本地冲洗的,效果居然比长沙还好。
我非常仔细地看了每一幅作品。亮夫先生在摄影上的审美取向和我相近,他笔下的安化山水全是润透了水气的鲜活,对于环境与人物、光感与构图做了最为艺术的表现。他把水墨画无法做到的“润”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化是典型的山区,交通极为不便,他拍摄到的洞市,是只有马帮才能够出入的地方。还有许多冰雪景观的照片,要在雪天抵达那个地方相当不容易。拍出这样高格调的作品,工夫不全在摄影里面,在按动快门的那一刹那,就考验一个人的全部艺术素养。
亮夫先生拍摄的《唐溪茶场》《湖上青螺》,表现的是广角大场面,非常有气势,数十里湖山全收入眼底。特别是《唐溪茶场》,他是选择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在一座山头上拍摄的,画面里的采茶的人物点缀得恰到好处。
我最喜欢亮夫先生2002年拍摄的《静影闻蝉》,作品表现的是一个山村一角的风景,一口绿得透明的水塘,与远处静静的农舍、金黄的稻田,以及错落的树木、远山,相映成趣,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
摄影展中还有多幅他拍摄的表现乡村黄昏与清晨色彩调子的作品,都是妙不可言的佳作,我看了真舍不得离开。
影展还陈列了亮夫先生的部分老照片,其中1958年毁林和“文革”时期的重要照片,为安化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还有他的书法作品和美术作品。亮夫先生真是多才多艺啊!
我借看展览的形式来表达我对于亮夫先生的敬意。离开图书馆的时候,我在留言本上写着:“我从亮夫先生的作品里,看到了一位人格高尚的艺术家的心灵。”
有天我正在写作时,接到湖南实力派中年画家阮国新的电话。他说起亮夫先生,也是十分激动:“搭帮亮夫先生,要不我还在乡里当农民。”
阮老师还说,罗亮夫是当年安化文艺界的贵人。在亮夫先生主持安化文化工作的时期,创造了安化文化艺术的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极具创造力的文化艺术人才,比如欧阳吉元、萧幼松、彭铁生、严放军、孙再华、罗欣荣、刘林武、罗剑凡、廖静仁等卓有成就的文学作者。尤其是安化剧团当年很有影响力,每年的省和地区的汇演都能拿大奖,还选派晋京演出。那时安化文化艺术界的风生水起现象离不开亮夫先生的领导,也与其艺术与人格魅力有关。亮夫先生尤其可贵的是,他的艺术观一直是超前的。直到晚年,他所做的设计都很有新意,且能操作电脑,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一个从文化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十多年的老局长,还有很多人念记他,不忘记他在任上所做的好事,很难得了。
我2008年去安化挂职之初,专门拜望过亮夫先生。2009年夏天,我在桥上散步还遇到了亮夫先生,给他拍了一张照片。
不久,主编《湘菜大典》的彭子诚,与我谈起书里面用了罗亮夫的摄影作品,说罗老不讲条件,不要稿费。彭子诚很感动,托我把一本厚厚的《湘菜大典》转交给罗亮夫。我记得与罗老通电话之后,他在益阳市朝阳路新华书店的马路边等我。这是我与罗老的最后见面,大概是2010年初吧。
十年过去,虽然后来一直没有再见到罗亮夫先生,但还是会经常想起他。
2019年3月,我在深圳听到91岁罗亮夫仙逝的消息,遥望北方,致敬祈祷。好人将得永生,让人永远记得。
编辑/贺小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