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知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宣传与引导成为目前信息传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报纸等传统媒介作为主流文化的宣传者与引导者,在推进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立足于新的发展时期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的导向型要求,结合当前一些地区的文化发展现状与信息传播特点,着重以一些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为探究点,对准当前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理念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西北地区报纸;“文化民生”理念;问题策略探究
“文化民生”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要做到文化惠民,就要做到“文化民生”“文化得民”,用文化提高修养,用文化服务人民。“文化民生”理念一定程度上说可以是“社会民生”的发展延伸,这是与我国的社会性质与文化理念密切联系的,我国的国情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不同地域性和多元性,同时我国的文化服务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1]
穆青最早提出了“文化民生”理念,其结合了相应的新闻传播报道实践又统合了西北地区的文化特点,提出“文化民生”的理念通俗来说就是以新闻传播的角度与专业方式,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为着眼点,看到西北地区群众的民生生活,将适应西北地区的政策与文化进行因地制宜的落地改造,“用少数民族语言说好少数边缘的故事”。
一、西北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西北地区文化民生发展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中国的现实国情下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历史上来看,西北地区的文化民生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地区报纸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和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话语框架等政治任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现代化的视角,用文艺“教育民众,组织民众”的同时反映西北地区的现实生活。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历来始终关注中国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并通过报纸等手段加以推动。关注西北地区的文化发展是与我国发展的现实国情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定位上,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到的是,西北地区基于一定的地域与历史性因素,其发展与我国当前社会实践存在相应的差距,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保障发展更是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社会稳定,更需要着重从民生的角度进行发展提升。
二、西北地区报纸传播理念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的重要代表形式,其出现的时间早,从《大公报》《申报》到《解放日报》《光明日报》《延安日报》等不同地区的主流媒介,最开始都是以报刊的形式在社会上发挥文化引导和政治引领作用的。基于一定的社会生活需要,大部分的西北地区的报纸传播理念还是以服务当地民众的生活为主。但是报纸的文字性传播对于读者的文化素质存在相应的门槛标准,因此我国目前对于西北地区报纸传播的理念引导在于更加适应全国文化宣传的主题,同时兼具地方文化落地的色彩。因此,从这个层次上来说,西北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理念是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与社会实践需要的信息传播理念。
三、西北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理念的相应思考方向
(一)党性认知与“文化民生”内化融合
“文化民生”理念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延伸而来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也是民生改善的关键领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新闻专业主义与“文化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性。党的政治理念与方向仍然坚守于为人民服务,目前西北地区限于经济发展与地域发展的因素,报纸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政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党性认识。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认识党性原则,将其与“文化民生”理念相结合,并内化成为指导新闻工作的原则,才能完成新闻为人民服务的任务,推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自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信息传播事业,对于文化民生理念的落深落细落实来说,政治站位是第一要素,但是僵化地或形式主义地讲政治并不是新闻事业的目的。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精准、有效、客观、全面、实用的信息才是目地。
(二)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新闻传播事业尤其是报纸的信息传播工作,其本身存在较强的专业性限制,对于信息的选择、核查、组织、撰写、排版、发布、传播等一系列流程都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考量与综合审查,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欠发达,经济的发展落后导致其对于人才的吸引能力有所下滑,因此专业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流入较少。[2]同时本地报纸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存在需要提升的地方。在当前媒体迅速发展和传播方式和途径有新的变化和挑战的传播环境下,与报纸的结合也是新闻媒体和工作者专业化的重要体现。西北地区的新闻工作者在坚守报纸这一重要舆论阵地的同时,更要积极开拓新媒体领域,打造报纸、社交媒体账号、应用软件等多手段组成的融媒体矩阵,增强新闻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增强自身专业化建设,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锻炼他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传统报纸信息传播时代要求的信息采集、选择、编辑等专业素养外,新媒体时代还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设备操作能力以及网络思维等新的专业素养。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西北地区的网络技术发展水平往往低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硬件设备的落后与不充足往往也会限制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发挥,一方面降低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导致无法自主培养具备更高专业素质的新闻工作者。此外,报纸编辑部的革新也能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由于新媒体平台同报纸的新闻传播和编辑逻辑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报纸编辑部进行革新,将其与新媒体部门进行整合。在此过程中,需要新闻工作者之间通力合作,将传统新闻报纸的专业性与新媒体部门的专业性相结合,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对西北地区的新闻工作而言,专业化建设是提升新闻工作水平的必经之路。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新闻专业性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加强最新理论政策的学习,久久为功,日日做功,为西北地区文化民生事业提供帮助。因此,西北地区报纸应该注重自身专业化建设,将其与文化民生理念相结合,通过专业素养的提升为西北地区政策落地和民生文化环境改善提供助力。
(三)“群众路线”与“民生发展”结合
“文化民生”的内核在于“民生”与“文化”的结合,可以看到的是当前我国的整体国家发展格局是“五位一体”的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发展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新闻事业正好处于多项业务交叉的地方,一方面在于新闻传播事业是信息传播的事业,除较高的政治性之外本身还带有较强的文化性;另一方面在于新闻传播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因此其可以较为巧妙地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发展的相关信息,因此新闻传播事业的“文化性”是关键。同时目前我国文化事业要求靠近“民生”发展,民生问题关乎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团结,因此在西北地区,关怀西北地区的群众生活,走好“群众路线”是目前西北地区新闻事业发展需要践行的理念。这要求新闻工作人员要更深更细地做实群众性工作,走向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进行相应的文化交流,真正做到“深入群众,扎根人民”“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进行新闻采集之外,也需要重视新闻的表现形式,在进行新闻的采集和传播工作时,走好具有特色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与民生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遵循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挖掘新闻,并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新闻,才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推动文化民生发展。因此,西北地区新闻工作者需将文化民生的理念与群众路线理念相结合,内化成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以新闻服务群众。
四、西北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理念与实践发展举措
(一)强化政治理念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新闻工作的首要原则,目前我国的发展到了特殊的阶段,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发展更是关乎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的稳定与进程。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和力量。对于文化事业核心的日报权威媒体的信息传播来说,从业人员要确定的就是自己的政治素质要硬,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西北地区的日报“文化民生”理念而言,政治性是其必须遵守与坚持的首要任务。[3]笔者认为,需要对西北地区的权威日报社进行体制机制的相应完善更新,一方面强化思想政治的教育,定期开展相应的党组会议与内部人员碰头会,定期讨论日报信息传播的发展更新方向;另一方面则要对西北地区人员的政治素质进行定期考核,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与相应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文化活动帮助其内部的工作人员切身感受“文化民生”理念,强化政治操守,坚定政治方向。
(二)推进新闻“民生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也是认识落地的最终检验标准,尤其是对于文化传播等事业的发展,“文化民生”理念最生动的写照与落实就在于切实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倾斜政策,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于新闻传播来说,最好的“文化民生”在于要推进相应惠民政策的普及,用更加适应西北地区人民理解的话语方式与语言进行传播。我国的西北地区发展有其地域的特色,要进一步贴合其地域特点进行相应的信息普及,如对农活时间提示、土地政策优惠传播、文化活动宣传等,都要结合西北地区的特点以推进“民生实践”的发展,最大化地发挥新闻传播事业为民服务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新闻工作者的民生实践不应止步于新闻事业。除去新闻传播外,新闻工作者还以通过打造和运营融媒体中心的方式,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在提供新闻信息、宣传惠民政策的基础上提供政府行政服务网络窗口。此外,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宣传活动外,更需要走好“群众路线”,脚踏实地下基层进行采访,传播当地群众的声音,反映当地群众的需求,完成新闻媒体信息传递的功能和使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实现新闻的“民生实践”。总而言之,西北地区新闻工作者的“民生实践”始于新闻,但不应终于新闻。[4]在当今新媒体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工作者能够在更多更广泛的层面推动文化民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地方贫困群众的发展内生动力,从而为西北地区社会进步提供助力。
(三)引入专业化人员队伍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人力资源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对于西北地区的发展来说,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存在不足与滞后和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笔者认为,推进西北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民生”理念落地的关键在于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搭建。主要可以从业务素质与新媒体技术等方面进行发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外来“输血”的方式引入更多专业化与高素质的人才,以新生人员的“血液”来助推西北地区的新闻活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党史的学习教育与民生理念和相应英模的宣传,创建在新闻传播领域内的赶学比优的氛围,要进行“本地专业化的造血”,要在本地的日报人员队伍中进行专业化队伍的创设,可以一定程度地引入相应的专家进行讲解,老同志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新同志强化学习,做好组织队伍的整体化建设。在引入专业化人员的过程中,要注重西北地区自身特点,避免盲目引入外来人才和设备造成的“水土不服”。由于西北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都各具特色,因此需要在引入专业化团队和设备的过程中遵循“群众路线”,以服务西北地区人民为首要任务,全面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实现当地新闻业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五、结语
西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以资源型工业和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和商业欠发达,导致西北地区在国内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严酷,导致人才引进受到了影响。西北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尤其是日报的新闻传播事业关乎新时代我国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整体布局与发展,在目前的战略规划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今我国传媒业有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变化,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之下,西北地区的传媒仍然由于经济、区域发展、创新力、制度、现有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而得不到更快的发展,遭遇了发展瓶颈。所以西北地区传统媒体发展要结合“文化民生”是重中之重。媒体文化民生切实关系贫困群众的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民生”的理念结合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党的宗旨目标,是适应当前西北地区文化宣传引导的目标方向的,推进“文化民生”理念的实践落实需要在理念上、人才队伍建设上、民生实践上等多方面进行发力与综合性的思考,同时不能忽视西北地区的地域特色与民生发展,最好的是可以结合不同西北地区的地域特色进行民生新闻事业的探索,方便西北地区文化事业与整体国家战略布局的适应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哲鑫.民族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理念与实践[J].传媒论坛,2020,3(16):64-65.
[2] 陈钟浩.民族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理念与实践分析[J].新闻传播,2019(12):67-68.
[3] 何胜坤.民族地区报纸的“文化民生”理念与实践[J].中国发展,2017,17(5):72-74.
[4] 周德仓.《西藏日报》的创办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西藏的建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3):1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