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五一节”,我的心就不安宁起来,想要回家的心情一次次泛滥起来。
老家在山的那边。这山似乎成了我回家的障碍了。这样说也不合适,这山怎么能成为我回家的障碍呢?想回家时,别说一两架山,就是十架二十架山,又算得了什么。
这时候,老家院里的蔷薇花开得正热闹。风吹扑面芳,馥郁似兰香。那花香似乎一缕缕地从山那边飘了过来,勾着我的魂儿。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我知道原因在哪儿,别无他法,唯有赶快动身,回家吧。
不回去真像得了病一样。
每到这个时节,劳作了一辈子、晚年开始喜欢写诗的父亲,都会为蔷薇花写首诗。
我一回到家里,父亲总会第一时间拿出一个本子,找到写蔷薇花的诗让我看。
其实,对诗歌尤其是律诗绝句,我也是似懂非懂。我的爱好不在这上面。可父亲把我当作了他的诗歌知音。也是的,在农村懂诗写诗的真不是太多。
再者说,我当年是中文系毕业,这中文系还是他供读的呢!
在父亲看来,他会写诗,他人一定也会写诗。中文系的学生能不懂诗?
父亲的诗,韵押得还可以,但不太讲究平仄。父亲给我看,是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必须保护父亲的写作热情,给予火焰。
拿着本子,我总是先在心里默念上一遍,再发声读上一遍,总体上对诗歌肯定一番,说出哪一句写得最好。
这时的父亲,很期待、很认真地听我点评,还会不时点一点头,表示同意我的说法。
就在自我摸索和我的所谓“指导”下,父亲的诗内容越来越广泛,语句越来越成熟,有几百首之多了。
每到年末,我都会把它打印装订出来,设计一个封面,做成一本小册子,把父亲一年的成果汇总到一起,命名为《晚晴集》。
我总觉得,这是另外一场文学田野上的劳动,它同样需要付出心血、付出汗水。
今年,父亲又会给我看什么样的诗作?
父亲为我准备的有蔷薇诗,我回家也须为父亲带点什么。
之前问过老父亲,想吃点啥,想喝点啥,老父亲在电话那边说,牛奶、奶粉都喝烦了,鸡蛋也吃够了,苹果啃不动了,啥也不缺,人回来就行。
末了,他会强调一句说,今年的蔷薇花开得更稠密了。
那是我老家一条街上独有的景观。每次回去,我都要在蔷薇花下站立良久,看了又看,最后还要在花下为父母拍一张照。
挑上两本我认为父亲感兴趣的书,买了他喜欢吃的鸡蛋糕和能吃得了的水果,快马加鞭出发了。
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得出大多和我一个目的——回家去。透过车窗,能看到不少在县城工作的熟识的面孔,看来他们的魂儿也都被这样或那样的东西勾跑了。
老家的大门敞开着。父亲和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打扑克。见我手里提的东西,其中一个叔叔脱口道:带这么多啊!
我一边点头回应,一边吸吮着满院的清香,惊奇地看着厦屋墙上灿烂的蔷薇花。果然如父亲所言,花的覆盖面积比去年又大了不少,一大片花枝在我家汪洋恣肆外,已经友好地跃上了邻家的房顶。细看那花儿,朵朵精神,叶叶轻柔,态若含笑,风姿袅袅。
父亲从桌子前站起来,将东西接到手上,往屋内一放,全然不在意东西的多少和带的什么。
打扑克牌的几个老人,或是邻居或是其他街道的。手中的一局打完,他们起身离场,对我说:回来了,和你爹说说话儿。
这几位老人只会和父亲打牌。也许他们也是冲着这蔷薇花香来的。不打牌了,父亲有自己的事情做,那就是揣摩打磨自己的诗。
父亲在种田上是出色的。他曾在镇上的农业科研站工作几十年,研究培育出了小麦和红薯新品种。晚年他把精力转移到了读书写作上,同样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耕读传家,这是父亲给我的最珍贵的传承。
搬来凳子,坐在蔷薇花下,父子开始了花下论诗。
迎门一帘蔷薇红,蜂携花香过墙东。
花下邀君来做客,赏花悦心乐春风。
我依旧先默念,后朗读,对这首诗积极乐观的格调予以肯定,对“过墙东”和“乐春风”两个词语的使用大为赞赏。父亲的神色中流露出了笑意,显然满意我的评价。
这一次,父亲把这些年来写的七首蔷薇诗集中到了一起。放在一起来看,居然各有千秋。每年面对同样的蔷薇花,他竟然写出了不同的思考。最早的一首是这样的:
青藤婀娜爬南墙,繁花似锦向阳芳。
朝开暮合惹人醉,清香满院蜂蝶忙。
还有一首:
青藤绿叶花正红,日暮西山闭姣容。
不与牡丹争国色,只为春晖报恩情。
这些蔷薇诗,有修改提升的余地,但年年岁岁在不断更新深化。我在想,面对同一题材,我能否有不同的构思,写出不重复的内容来?
父亲年年岁岁把目光投向蔷薇花,殚精竭虑写诗句。蔷薇花,是父亲一年一度的生命希冀、一朝一暮的情感寄托。
我忽然觉得,盛开在五一节前后的蔷薇花,就是大自然送给劳动者的鲜花。
就要返回县城时,我把夕阳的金辉、蔷薇花的繁盛和父母亲的安详照进了手机里。看完了蔷薇花,也读了父亲的诗,像服了一片镇静药,我的心里轻松了。
暮春,蔷薇花在风中摇曳着,绚烂,辉煌,娇艳映日红,香飘云天外……
作者简介:
冯清利,河南省宜阳县文联主席,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所写散文刊发于《洛阳日报》《郑州日报》《河南日报》《人民铁道》《牡丹》《北方文学》《河南文学》《西部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及中宣部“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洛阳学习平台。出版个人散文集《一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