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天才”需要努力,更要“刻意”

2022-04-29 00:44李妍
中学生报 2022年46期
关键词:特等奖字帖公共汽车

我是一个体育迷。东京奥运会期间,隔着屏幕为中国队加油,是我们家每天都会上演的场景。激烈的比赛振奋人心,也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可爱的运动员。

我猜,人们在为运动健儿呐喊的同时,大概也会好奇,这些优秀的运动员是如何练成的呢?其实,哪有那么多所谓的“天才”,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数以万次的重复练习。正如那个著名的定律所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花一万小时进行练习,任何人都能从新手变成高手。这句话很火,也被很多人推崇。然而,真的只要练习一万小时,就能成为大师吗?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里说:“我们通常对练习有很多误解——练习就是不断重复吗?不是。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比如,许多人有练字帖的习惯。为了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他们练习得很勤快,也很刻苦,写完了一本又一本字帖。但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一万小时定律”仅仅只告诉我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却没有告诉我们练习需要刻意。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刻意练习”不是同一水平的、机械的反复练习,而是有目的的练习。就练字帖来说,要写好字,需要关注笔画本身、字与字之间的结构和空间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刻意地依次去练习。如果只是看似写好了一个又一个字,重复练习了一页又一页字帖,那这样的练习不过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我的一个学生要去参加演讲比赛。她很认真,一个人反复练习了很多遍,但其效果却和第一次演讲没有太大区别。看到这里,相信你应该能够明白这个女生恰好走进了重复练习的误区。那应该如何帮助她提高呢?书中所说:“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如果没有反馈,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就像同学们做了习题之后,一定要对照答案进行修改,不然就不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的薄弱点,如果不根据这些反馈进行修正,那这样的练习就是徒劳的、无意义的。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假努力”、一种“低效的勤奋”。

我曾看过一部很棒的剧。剧中,女主角为提高自己讲脱口秀的水平,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她想到或听到有趣的段子,就会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在餐厅进行试演。如果观众在听某个段子时笑了三次,就保留这段。如果观众并没有作出反馈,她就会再次打磨那个段子,直到把餐厅里的顾客都逗笑为止。

因此,我告诉那个女生,要站在讲台上去讲,讲完一次,马上根据班上同学的反馈进行调整优化。我把她的演讲拍下来,和她一起看视频回放,发现视频中的她在3分20秒处词的断句不合理,没有气势;5分10秒后,她的眼神一直飘忽躲闪……就这样,不断“演讲-反馈-纠正”,如此刻意练习了八次,这个女生的演讲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除了有目的、有反馈的练习,本书还着重阐述了“大脑的适应能力”和“走出舒适区”。作者说,人的大脑中有两个海马体,掌管着人的记忆,如果不断刺激海马体,使它更发达、敏锐,记忆力就会增强。书里对比了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和公共汽车司机各自的海马体的体积,发现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并且出租车司机的导航能力远远胜过公共汽车司机。经过调查,作者找到了发生这一改变的原因。书里说,出租车司机不仅需要对伦敦2.5万条复杂的街道了如指掌,时常还需要思考从甲地到乙地的最佳线路是什么。就这样,在经年累月的驾驶中,他们的海马体因为得到了密集的“训练”而变大,从而更加熟悉伦敦的街道,导航能力明显提高,而“公共汽车司机一般只是反复走一条路线,不用思考从甲地到乙地的最佳线路是什么”,因而他们的海马体没有明显的变化,导航技能也没有增强。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脑瘫男孩考上大学”的报道。也许因为他们足够努力,刻意练习了很多次,所以创造了“奇迹”。

当然,通过公共汽车司机的例子,我们也看到了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但讽刺的是,尽管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但“单个的细胞和组织在尽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天然地喜欢稳定,而抗拒改变。因此,过分逼迫自己远离“舒适区”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李妍

任职于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西南大学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获重庆一中优质课大赛特等奖、全国第二十一届信息化教学大赛市级一等奖。主研两项重庆市基础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在《课堂内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多次获评为“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指导教师特等奖、“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指导教师特等奖、“世界华人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有自媒体公众号“拙域”“生态语文”。

猜你喜欢
特等奖字帖公共汽车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小字帖
特等奖作品
小字帖
小字帖
乘公共汽车
跌跌撞撞的公共汽车
不一样的公共汽车站
特等奖作品
坐公共汽车不在车上玩耍或跑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