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主流媒体网格化思维的应用

2022-04-29 18:14:01肖南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营口联系点网格化

肖南

摘要:网格化管理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基层治理中。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创立记者基层联系点,以网格化思维融入社区村屯建媒体,每个行政村(社区)就是一个网格,记者就是网格中的网格员。这种垂直化、扁平化的模型架构不仅撬动了基层沉睡的新闻资源,也强有力巩固了主流媒体阵地,为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探索呈现不一样的打开方式。本文以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创立记者基层联系点为突破口,分析网格化布局在地市级媒体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和现实意义,为地市级媒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格化;地市级媒体;记者基层联系点

一、关于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一种革新,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使管理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更加契合社会创新发展的理念。然而,传播学对媒体的受众研究也逐渐从大众模式转变为分众模式,受众的研究更加细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让一些地市级媒体找到了发展的切入点。营口新闻传媒中心采用避强战略,依托网格化布局在营口全域建立记者基层联系点,扎根基层,深挖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对基层信息进行把控与宣传,实现基层群众和媒体双边共赢。[1]

二、创立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的背景及具体实践

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占有强大的设备和人才资源,对于信息的把控能力,对于新闻事件的策划和采集能力要远远高于地市级媒体。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冲击着包括地市级媒体在内的主流媒体。地市级媒体的发展面临尴尬的局面,速度赶不上自媒体,质量比不过级别更高的媒体,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劣势为增量,成为地市级媒体发展要考量的问题。

2017年,率先为全国地市级媒体提供融合样本的营口新闻传媒中心锁定目标阵地再度发力,于2020年11月启动记者基层联系点专项活动,266名新闻记者共建立364个基层联系点,有效扩大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成为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实现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一)先画格子再绣花,以网格化思维融入社区村屯建媒体

与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相比,地市级媒体无论在节目质量还是传播覆盖率方面都没有竞争优势,唯一的撒手锏就是距离所辖区域受众物理距离近。如何利用好这个物理距离,在新闻资源挖掘上快人一步、深入一筹、增强受众黏性,成了地市级媒体突破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以往跑线记者“散养鸡模式”很容易形成瞭望盲区,造成新闻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只有拉网式排兵布阵才有可能不留盲区死角,将新闻素材“一网打尽”。

社区村屯是城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更是蕴含新闻资源的富矿。由于区位、资源、禀赋的差异,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营口市下辖700多个行政村,最远的行政村到市中心有近200公里,个别偏远山区的村民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记者到村里采访。基于这一情况,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在原有记者跑线归口基础上,开展提升“四力”、锻造“四强”主题实践活动。经过前期踩点调研,中心在全市700多个社区村屯中挑选364个作为记者联系点,为一线采编人员开拓“自留地”,号召大家认领“责任田”,种出“高产田”,到基层一线抓新闻“活鱼”。

被确定为记者联系点的这些社区村屯或是产业集聚或是相对落后,或是相对富裕或是比较贫困,或是有成型的经验或是缺少相关支持,都急需新闻助力。266名采编人员化身网格员,每人至少认领一个社区村屯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沟通对接,迅速进入角色,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指示要求,到群众中汲取新闻的源头活水。

(二)制度激励,内容为王,激发采编人员“绣花”积极性

一个联系点就是一块责任田,格子画好后,记者能否“绣好花”“种好田”便成为记者基层联系点活动能否走远、走好、走实的关键。包产到户后更需制度激励,2021年1-6月,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相继开展农村基层情况调研报告征集、“知党情感党恩·百名党员话初心”作品征集、返乡创业青年报道、美丽乡村show起来、创城随手拍、“大美春天”作品征集等活动,调动采编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基层联系点的风土人情为主要素材,征集图片和视频作品,分类评选出不同奖次,评选结果还被作为评先创优的考核依据。

除制度激励外,营口新闻传媒中心还为广大一线采编人员搭建展示舞台。中心充分利用“掌上新营口”APP及现有的各类栏目等信息传播矩阵,开辟《记者走基层》专栏,鼓励新闻采编人员以Vlog、蹲点日记短视频、快讯等形式发布走基层所见所感、所思所悟、所期所盼,尽展采编人员在基层广阔天地的新作为。中心还通过举办“大美春天”“大美营口”“直播营口”等摄影展、视频直播等练兵比武活动检验大家走基层成果。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全中心266名采编人员,以走亲戚、拉家常的接地气方式,累计行程数万公里,对接各自联系点。走基层的过程中,他们认真倾听、细心收集、敏锐捕捉、专心学习,聚焦脱贫攻坚、聚焦“六稳六保”、聚焦产业发展,全力当好“调研员”“宣传员”“带货员”。很多做惯了案头工作的媒体人,第一次走进牛棚、猪圈、鸡舍,第一次和老农学习农业生产,第一次用乡村俚语与农民促膝交谈,收获沾泥土、冒热气的新闻素材和上百份乡村调研报告,播发走基层新闻稿件1000多篇。很多一线记者开始对自己这份职业重新审视和规划,官话、套话、空话在新闻中难觅踪迹,朴实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

三、开展记者基层联系点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打入社会肌底细胞,精准抓取基层需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增强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核心的“四力”。“脚力”作为基础,是做好新闻的关键,基层素材的挖掘恰恰是记者基层联系点的优势。2021年11月,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新闻记者在与大石桥市水源镇工农村联系点对接过程中,了解到该村一名贫困户患有白塞氏病,双目接近失明,严重影响生活起居,每月3000多元的医药费更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村里还有一些老人因经济条件等原因一辈子没做过体检,他们对健康有着迫切的需求。精准抓取基层群众需求后,联系点记者和营口眼病医院取得联系,帮村民寻求义诊支持。经眼病医院医生的初步会诊,该名眼疾患者需去北京进一步治疗。随即,联系点记者又多方协调,通过新闻呼吁,帮该患者解决了去北京就医的难题。

只有“蹲”得深,才能抓得准。这样一则暖心的新闻线索就是记者在联系点村民微信群里蹲点得到的。2021年11月初的一场大雪给营口大石桥市虎庄镇杨家村的一户肉食鹅养殖户带来不小的挑战。鹅棚被多年不遇的大雪压塌了,眼看200多只死鹅窝在院子里,一年的辛劳血本无归,养殖户很上火。热心的村民把这件事发布在村里的微信群,呼吁大家伸援手。随即,村民们在群里开始爱心接力,你买一只,我买两只,帮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记者马上赶到现场进行采访。“这些鹅肉质还不错,是可以食用的,扔掉太可惜了,大家都帮一把,她家也能过个好年。”采访中,村民们朴实的话语,让记者动容。感动之余,记者第一时间将这则充满正能量的新闻及时采写播发。试想如果没有记者联系点的信息速递,恐怕这样的新闻就很难出现在受众视野里,更多暖心的故事就要被转瞬即逝的时光淹没,悄无声息。

(二)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新闻媒体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传声筒和扩音器,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如何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第一时间传入基层百姓家?记者基层联系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涉及三农领域、事关乡村振兴的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是广大农民关注的话题。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刚发布,中心涉农战线记者就开始认真研读文件,寻求采访方向,同时也将文件“干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各自联系点的农民朋友,让农耕任务繁重、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民及时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惠农政策。

在联系点,记者还化身信息“快递员”。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召开的重要会议、开展的阶段性活动,联系点的记者都要及时掌握并迅速传达,让基层群众紧跟政策不掉队。例如,营口正在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如果单纯靠开几个会、发几条消息、播几条公益广告,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肯定不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了调动城市里每个人的积极性,记者在与联系点群众互动时,强化正向预期。哪个老旧小区装上了电梯、改善了环境,哪个村的村民上了“创城”光荣榜、获得了惠农贷款,通过典型引路,凝聚大家“创城”共识,让“创城”工作成为全体市民的“大合唱”。

上情下达有方法,下情上传有渠道,信息才能畅通。农村宅基地和住房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村人口转移进城,造成大量农村宅基地和农房闲置。如何盘活这些沉睡资源,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虽然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却没有可直接复制的模式,因为农村宅基地改革是个比较复杂难以一刀切的老问题。盖州市双台镇松树沟村是营口新闻传媒中心364个记者基层联系点之一,这个村在农村宅基地改革方面大胆探索,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宅基地改革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记者在与联系点对接的过程中发现,该村通过建立村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勇敢迈出了宅基地改革第一步,成功地将城市资本“活水”引入农村,助力乡村振兴。但这项改革向深水区挺近的过程并不顺利,尽管守住了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可又如何平衡村集体、农民和租赁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呢?如何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同户籍、财税、金融等政策相配套?这些问题一直滞留在基层,无法有效向上传递,困扰该村宅基地改革深入推进。联系点记者通过一周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采写了《记者调查:松树沟村宅基地改革如何破局?》,将基层的声音和诉求有效传递上来,把基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揪出来,交给相关部门研究解决。中心还将该新闻所反映的问题以内参的形式及时提交市委宣传部门,为党委政府决策做参考。自记者基层联系点建立以来,中心已收集社情民意数百条,部分社情民意以内参形式报送党委政府,畅通基层表达渠道。

(三)信息统合群策群力,提升主流媒体战斗力

一个记者基层联系点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如何才能让这些分散在各地的据点组成联合舰队发挥整体效应,而不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信息的统合至关重要。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充分发挥新闻指挥平台的“大脑”作用,定期调度驻“点”工作。在一次信息汇总中,指挥平台发现拥有地缘优势的城中村——老边村通过发展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每年为村里60周岁以上老人共发放256万的老年福利金。距离老边区80多公里的山区村——七一村,因发展蘑菇大棚产业实现富民有产,村民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在城市和山区之间,没有地缘和自然资源优势的平原村——东岗子村,也利用集中连片生长的油葵,建起了“葵花小镇”,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单看这三个村,各具特色,都有成熟的发展经验,但信息统合起来,就有了不一样的视野和格局:这三个新农村建设先导村都有着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那就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明确主题后,中心选派骨干记者采写《新闻调查:乡村振兴必须走因地制宜之路》,新闻播发后,在农村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农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明确的展望和期待。

指挥平台通过整合记者基层联系点信息,让很多好题材好线索进入记者视野。红旗镇胜台村的果农种植暖棚葡萄产值高、旱涝保收,而两公里外馒守山村的果农种植裸地葡萄产值低、靠天吃饭。同一个乡镇、同样一亩地、同样种葡萄,不同的是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结果一个春天收获,一个秋天收获,效益相差两倍多。有了这样的新闻线索,联系点记者通过让同一乡镇的两户典型葡萄种植户现身说法,结合设施农业的鼓励和补贴政策,引导农民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最终形成深度报道《知否:春葡萄“绿肥” 秋葡萄“红瘦”》,这篇新闻荣获了辽宁新闻奖二等奖。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群众是最大的市场。地市级媒体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媒体自身的力量,还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尤其是基层群众的力量。深入基层,走进乡村成为地市级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依托记者基层联系点,启动了“主播乡村行惠农促振兴”活动,自带流量的记者和主持人化身带货主播,让营口的水果、水产、水稻行销网络,媒体力量叫响“三水”之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受益于媒体助力的基层群众,看到了宣传带来的切实利益,发自内心认同媒体,主动向媒体靠拢,提供线索、寻求帮助、转载转发新闻资讯。《创城进行时》栏目,有三分之一的视频和照片来自基层群众随手拍,曝光身边不文明行为,表扬好人好事。“掌上新营口”APP单条资讯平均浏览量是之前的十几倍,受众不再是新闻资讯的“冷眼看客”,丢失的受众正在加速回归。量化的数据和质化的效果充分检验了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握指成拳的战斗力。

四、结语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创立记者基层联系点是以网格化思维在巩固地市级媒体阵地中的生动实践,让媒体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变压力为动力,然而这只是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想更好地做好基层宣传工作,还需要更深入地调研和挖掘,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对媒体感兴趣,对媒体更加信任和依赖,提供更多的新闻素材,这种良性的互动才是未来地市级媒体的发展方向。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并不断实践与磨合。

参考文献:

[1] 齐卫平.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5):35-39+25.

猜你喜欢
营口联系点网格化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奋斗(2021年9期)2021-10-25 05:53:02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9年11期)2019-05-21 02:55:02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4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营口古代文明展》的内容设计与特色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7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30
坚持包联系点 打造过硬品牌
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40:03
高分-2卫星营口融合影像
国际太空(2014年10期)2014-07-25 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