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活在青藏高原,从十年前开始,就没有再承受过酷寒和风雪,即使在凛冬时节,这里依然四季如春。他们是幸运的一代。
可今年夏天,气候却忽然变得异常。高山上的风暴突然侵袭,冷热空气的强对流导致持续降雨,突如其来的低温天气让空气中的水分迅速凝结,地面被一层厚厚的冰雪覆盖。山区里的农耕劳作和生产不得不全部停下,这白茫茫的一片,是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景象。
益西榮博家里的老人说,“你们没见过,从前的大寒潮又要来了。”
进入“气候共产时代”后的青藏高原巍峨依旧,连绵起伏的山脉,似波浪般向四周纵横延伸。不过,山顶尖的积雪早已褪去,岩壁披上了一层生机盎然的植被,永久冻土也被浇灌成肥沃的土地,远望去,浓淡不一的翠绿层层叠叠,盈满视线,有碧莹的闪光点缀在山地间,那是清甜的湖泊。从前环境恶劣的无人区,慢慢长出灌木丛林,成了动物的乐园。山峰之间的沟壑也都变成坦途,由四通八达的公路连接起来,平地处聚集有村庄、工厂、县城,延伸到市区。
这是大自然都为之赞叹的工程,由一颗名为“青藏号”的气候卫星主导,和无数台粒子迁流衡动机械组完成。从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到祁连山地、高山峡谷区,通通变了模样,往昔苍茫荒芜的高原,现在换装成一位水灵灵的温婉少女。人们在焕然一新的土地上扎根,像种子一样将热闹的生活和文化散播于高山之间。
在老一代高原人的共同记忆里,有两件事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命运,第一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第二便是2028年气候卫星链工程的建成。
十多年来,高原气候机械组一直正常运行,无人机阵列为高海拔地区制造和输送氧气,悬浮在空中的太阳能辐射板将光照放大作用到高山树木上,智能播种车把特种水稻种植在自动生成养料的田地里,甚至还有作用到分子层面的热能和光能调节仪,它们是数不清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们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忙碌着……
不知出了什么问题,负责这片区域的气候卫星链忽然停止工作,就像夜空中的某一颗星星熄灭了光亮,地面的机械组也与之断掉讯号。人们好几天都不敢走出屋子,毕竟很久没再受过严寒的天气,附近的县和市都缺少抵御寒灾的物资。
来自北京的环境气候工程学博士宁昭在昨天匆匆赶到,他和项目组成员都裹着最厚实的防寒服,在拉萨市区附近查看了一番。尽管天空碧蓝如洗,失衡的气候还是造成了大面积寒潮,街道上冰雪封冻、人烟稀少,往昔繁忙的街市大门紧闭。如果不及时修复,包括中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以及不丹、尼泊尔等地区的经济、交通、生活将可能面临瘫痪。
宁博士眉头紧皱,望向书记益西荣博,说:“看来,咱们要飞到天空上去修理机器了。”他说的机器,就是位于地球近地轨道上的“青藏号”卫星链,是全球气候卫星链中负责中国青藏地区的工作卫星群,需要将它重新校准数据、连接地面信号,这里的气候才会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