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宗华
龚玲,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学校“青春派·文化传播”社团支部书记、修水县“青鸟课堂”大学生公益团队副队长、免费午餐江西志愿者总执行。6年时间里,她积极参加推行免费午餐、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抗战老兵等公益活动,公益服务时长达到3000余小时,是同学眼中的“公益达人”。
积极推行免费午餐
采访龚玲的时候,她正在整理一组免费午餐江西团队赣西行的活动图片。2020年10月,她和团队成员们走进宜春市万载县岭东乡东山小学开展公益活动,考察该小学免费午餐公益活动开展情况。岭东乡地处丰顶山脚下,是省级生态乡镇,也是省级重点扶贫乡镇,经济欠发达。自2017年开展免费午餐项目公益活动以来,数百名师生从中获益。
2019年5月,龚玲作为免费午餐江西团队代表,参加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在杭州市举办的2019年免费午餐8周年财报发布暨致谢会。她受邀在会上介绍免费午餐江西团队的运营情况。该团队蝉联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年度优秀团队。
龚玲说:“免费午餐项目公益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身体的发育需要均衡的营养。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营养膳食还不尽如人意,我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志愿者加入这项活动。”她先后组织了70余名在校大学生与开餐学校的教师开展活动对接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活动有序开展。
用心设计“青鸟课堂”
龚玲还有一个身份是修水县“青鸟课堂”大学生公益团队副队长。热爱家乡、热爱公益事业的她,利用寒暑假在家乡修水县进行社会调查。她在调查中发现,修水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四周群山环绕、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不充分,农村人很多都外出务工,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们假期生活单调无趣,整天玩手机游戏。同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照顾,孩子们生活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龚玲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把这些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免费为他们提供助学服务,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感情支持等。她立马行动起来,担任这项公益活动团队的副队长,负责宣传和辅导工作,并把这个项目起名为“青鸟课堂”。截至2021年5月,“青鸟课堂”已经开展了14期助学活动,开设了25个教学点,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达700人次,8000余个留守儿童受益。在修水县,“青鸟课堂”已成为一个运营规范的公益助学组织,多次被当地政府称赞和媒体报道。
根据“青鸟课堂”公益助学项目的几年摸索和实践,龚玲组织撰写的《青春向党、筑梦留守——江西省“青鸟课堂”大学生公益助学项目实践报告》,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荣获江西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在谈到这段经历时,龚玲兴奋地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最开心了。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细节,倾听他们的故事,与他们一起嬉戏打闹,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惊喜地发现,这些山里的孩子真的很可爱,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他们非常希望你去亲近他们,去他们家进行家访。这让我觉得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不断补足精神之钙
修水县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率先爆发地,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诞生地。龚玲自幼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她努力去做公益就是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她说,要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给周围的人带去温暖和微笑。
龚玲多次组织共青团员到秋收起义纪念馆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驻地旧址参加团日活动,并担任义务讲解员。她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随修水县党史办的同志到全县各地去寻访红色遗存,帮助他们整理资料和核对文稿。工农革命军连党代表史迹展馆地处修水县北城区林氏宗祠,馆内展陈丰富。为了给参观者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每件展品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从撰写到校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龚玲便是工作人员之一。她在耳濡目染中深受教育和鼓舞,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更要从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补足精神之钙,满怀激情投入
日常工作中。
2016年,在一次跟随修水县党史办同志走访的过程中,得知有一位92岁的抗战老兵陈德友还健在,龚玲立即带领学校爱心协会的同学去探访这位老人,给老人捎去水果,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听他讲当年的抗战故事。这位修水籍的抗战老兵于1940年当兵,当时才16岁,曾参加过长沙会战的上高战役,身上多处负伤。他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背着枪,身上绑着4颗手榴弹,急行军90公里追击敌人,身负重伤才撤下火线。龚玲听着这些故事总是热泪盈眶,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向抗战老兵学习,尽可能安排时间来陪老人,让他安享晚年。她说到做到,先后和同学们看望老人十几次,直到2018年老人离世。
龚玲还听说当年参加上高战役的一个营长舒汉璧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壮烈牺牲,安葬在部队驻地修水县城附近的椅形岭。她便组织共青团员、优秀学生代表和修水县其他各界人士在清明节前去扫墓。她邀请修水县党史办的同志给学生们讲抗战故事和烈士英雄事迹,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
努力践行青春担当
2020年,在学校安排学生实习时,龚玲主动申请回到家乡修水县,来到赣鄂交界的布甲乡洞上村实习。洞上村距离修水县城60公里,黄庭坚的祖父曾在这里办过私塾,黄庭坚曾在此读过书,留下了“蛤蟆不叫艺树台”的美丽传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阻击日军南下的重要防线。她早就听说过这个村子,且有修水县党史办的同志在那里挂点扶贫,学习的机会难得。扶贫干部带领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的故事同样振奋人心。她非常想去感受一下这片厚重的土地,去聆听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脱贫攻坚的故事。她到这里后,发现看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除了山路陡峭外,这里就像一个花果飘香、屋舍整齐的世外桃源,全然不见破旧的样子。她从当地村民口里得知,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扶贫干部带领他们进行旅游开发和产业脱贫,家家盖起了新房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龚玲迫不及待地用手中的笔写下他们的脱贫故事,写下扶贫干部的帮扶故事,并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其中一篇故事被微信公众号“掌中九江”转载,阅读量超过了10万次。
在村里,龚玲将自己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帮助村里建立财务制度,指导财务人员记账、扎账。在她的指导下,村里账目比以前更加清晰、规范。
龚玲在班上担任班长,还在学校社团担任团支部书记,她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她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趣味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文体活动,还会组织一些定向的捐赠活动,将没有用完的笔记本和笔等文具捐出去,赠送给那些山区的孩子们。她经常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做公益活动的体验,引导他们走出个人狭隘的生活圈子,用一种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她的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公益达人”“知心姐姐”。她所在的班级和团支部被学校评为“五好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支部还被推荐为“全国活力团支部”,班级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气势汹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投入这场抗疫战斗中。为了加强本地的防控,修水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急需招募志愿者。龚玲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组织了十几名志愿者加入,为修水县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她还组织了“青鸟课堂”的志愿者们为这次抗疫工作捐款,用捐赠的款项购买了400个护目镜,请修水县爱心联合会转赠给修水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1年,作为学校社团的团支部书记,龚玲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让百年党史润青心”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学党史、知党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堅定不移地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龚玲说:“学习不仅要有知识积累,更要培养自身的情怀,锻炼实践能力,为将来在社会舞台上展示才华打好基础。”而她就在逐梦公益、超越自我的大道上,奔向属于她的星辰大海。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