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融合的新方式

2022-04-29 16:40:35高菊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

高菊

摘要:随着数字智能化发展,新闻传播形式向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新闻传播规律来讲,新闻传播形式是优质新闻内容的不同载体。而在数字智能化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化,能够发挥优质内容的传播效果最大化。因此,优质的新闻内容匹配恰到好处的新闻传播形式,将会为受众带来更加深刻、新颖的新闻传播力和表现力。基于此,本文将从新闻传播形式和优质内容特点和融合技巧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闻传播形式;新媒体;优质内容;融合;新方式

新闻报道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实践型工作。随着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新闻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优质的新闻内容永远是受众关注的核心。新闻传播形式的改变对新闻内容的产出提出了哪些要求?二者如何更好地融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一、新闻传播形式

(一)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每一种不同形式的传播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阶层或者不同生活习惯的受众的需要。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强降雨,造成了郑州、荥阳、巩义等地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况。2021年7月22日,《环球人物》发布的一则新闻《致敬:7月20日被困在地铁里的河南人》采用的新闻传播形式是散文诗类。这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字里行间,仿佛能够将读者带到洪水中的地铁站里,现场感受洪水肆虐时,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画面。另一篇新闻《郑州街头三人被困车内,四位无名英雄合力救下》的新闻,传统的报纸类媒体选择的是“文字+图片”的报道形式,而在这家媒体的视频号上,选择的报道形式是短视频。如果说图片是一条新闻的灵魂,那么,短视频就是给这个灵魂赋予了鲜活的生命,长视频则是对这个生命进行了延长,深度的“文字+图片”的报道形式则是讲述着这个灵魂承载的生命的传奇一生。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每天抱着报刊电视浏览新闻的受众在不断减少,而通过手机端获得新闻的受众在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2021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656亿GB,比上年增长35.7%。年末互联网上网人数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9.8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因此,正是受众需求的改变,新闻传播结合一些表现形式,结合阅读习惯去衬托出内容,使之更为立体。目前新闻的传播形式有文字、音频、视频、视频直播、漫画、MG动画短片、H5、长图、图解新闻等。

(二)新闻传播速度的提升

在互联网出现前,新闻的传播速度并不像目前这么快,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途径,人们渴求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化的内容,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类媒体的传播速度,已经逐渐不能适应信息化思维的受众。在此基础上,新闻媒体单位也创新更多传播形式,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在获得新闻素材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实现新闻的产出。

不管是政务类新闻、民生类新闻,还是行业类新闻,新闻的时效性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在流量时代,谁能占据新闻发布的速度,谁就成功了一半。一段包含关键信息的文字,甚至一张图片,通过剪辑、编排等技术,就能够成为一条传播率极高的新闻,大幅提升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例如,2021年7月河南遭遇洪灾后,7月21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紧急召开了“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当地媒体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获得现场的数据后,不到半小时,一条《河南灾情最新遇难人数公布》的新闻已经传遍网络,这种传播速度,在传统媒体时代是难以实现的。

(三)各种新闻传播形式的长处和短板

如今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不再是单向的传统新闻传播形式,而是双向的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形式。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催生出网络互动、网络广播和手机端新闻等新媒体新闻传播形式,由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组成的新闻信息更能让受众接受并满足其阅读需求。

当今社会,对受众冲击力较为深远的新闻传统形式莫过于视频化,视频类新闻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二次传播更便利大受欢迎。以“大河报”微信公众号2021年7月21日发布的《千年一遇大暴雨压不垮我们河南人!这些瞬间让人泪目》为例,其虽然是一篇文图新闻,但里面插入了该媒体视频号的视频。传统文图的深度报道加上视频的可视化传播,使这条新闻传播形式和效果优于单一的文图传播形式。

通过数据显示,短视频类新闻的传播影响力大于传统的文图形式的新闻传播力。但是,视频化新闻的传播形式往往是新闻要素的碎片化,而不能完整地表达更全面更有渲染力的新闻要素。图文新闻传播虽然在二次传播时候受影响,但是给受众带来的感觉是全面的,有完整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二、新闻传播内容对形式的填充

(一)传统媒体形式承载深度内容

新闻传播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传受主体间恒久的、稳定的关系的体现和反映,即新闻传播规律揭示的就是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递新闻满足收受主体新闻需求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新闻传播形式就是传递这种关系的载体。目前,新闻传播形式主要有传统文图新闻、视频化新闻、碎片化的短视频、新闻直播等。“南都全媒体”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内容的产品化较为成功。《南都视点·直播广东》节目利用南都强大的记者编辑和评论员队伍,对重大新闻事实和观点进行深挖掘、深剖析,实现广播、网络、移动终端全网覆盖、同步直播,节目稳居广东电台新闻广播收听榜首。以2021年7月23日,河南一家都市类报纸一篇《直击新乡暴雨——七旬老人泡在水里半小时救援人员上演生死大营救》报道为例,这篇报道只有两张图片,却有20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除了还原当时生死营救七旬老人时惊心动魄的现场,还交代了当地洪水造成的损失,并且对消防官兵和人民警察在洪水中救人的细节进行了描述,让读者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而如果换作是视频新闻,由于当时情况紧急缺少视频素材,而单一的洪水画面无法突出当时营救情况的危急。所以,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文图新闻更能带给读者全面深刻的新闻触感,更能够加强读者的新闻印象。

(二)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短平快

时代的发展宛如高速列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化。而以视频、视频直播、音频等为主的新媒体传播更是呈现出了“短平快”的特点。新媒体传播内容更加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1]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以“郑州晚报”抖音号2021年7月26日发布的《有困难我们一起扛——郑州市民自发排长龙扛电缆抢修》短视频新闻为例,画面只有短短的16秒,但是点赞和转发量却惊人。相比较而言,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总之,新媒体传播呈现出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三、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

(一)不同新闻内容匹配不同的传播形式

新媒体传播形式百花齐放的发展情况下,如何根据新闻传播形式塑造相匹配的新闻传播内容,从而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最大化,是新闻从业者们不断探索的领域。坚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并要创设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体制机制。视频类新闻更适合“短平快”的新闻和事件逻辑较为简单的新闻,如果新闻事件较为复杂,则应该选择深度的图文新闻的传播形式。然而目前,很多新闻都是选择多种形式并举进行传播,但是传播形式的不同,所能够承载的新闻内容角度和素材也不相同,从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以《大河报》在2021年7月22日发布的一则新闻为例,在其抖音号上,该新闻的标题是“记者现场拍摄新乡卫辉救援情况,高速交警、路政组织村民自救,但村庄内水深超2米,急需冲锋舟”,视频开始,男记者把手里的相机举到下巴的高度,整个人浸泡在水里,一边艰难前行,一边面对镜头拍摄和解说。后来,这篇新闻也出现在《大河报》的报纸类媒体上,通过整版的文字描述,讲述了记者亲临现场看到的新乡洪灾现场。所以,视频新闻更适合抓取重点、要点,图文新闻更适合全面表达。

(二)传播形式的不同要求新闻的着力点不同

近年来,媒体传播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更新的传播平台和阵地,为新闻传播形式的改变造就了基础。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熟练掌握和使用新媒体技术,会用、善用新媒体占领传播阵地,用生动活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研究受众需求,开发图文并茂的信息采编发布平台,实现媒体的相“加”迈向相“融”,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2]注重向先进的互联网公司学习技术,寻求与其成熟的传播平台合作,用媒体的区域优势、行业优势,吸引互联网公司的平台下沉,打造区域性、行业性的媒体平台。

不同的新闻传播形式对新闻的着力点要求也不同。以2021年7月23日中国新闻网发布的一篇新闻报道《中国卫星镜头中的河南暴雨洪灾前后对比》为例,利用一组对比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报道了洪灾前后郑州地区卫星图片的差异化,生动形象地显示出此次洪灾对郑州及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而“猛犸新闻”客户端2021年8月7日发布的新闻《郑州:“涝疫接核”下的市民心理观察》则通过具体到人、具体到街道的细节,传播了此次洪灾和新冠肺炎疫情对郑州市民的影响。对比两篇报道,前者为国家级媒体平台的一篇宏观报道,更侧重在图片报道;而后者是民生新闻平台,更侧重民生关注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由此可见,不同的传播形式对新闻内容的着力点和要求也不同。

(三)传播内容的不同促进传播形式的改变

内容永远是媒体发展的核心,内容优势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不同的新闻内容也会促进新闻传播形式的改变,尤其是在新媒体大放异彩的时代,不同的新闻内容衍生出了不同的传播形式。以2021年8月2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为例,由于本场发布会备受关注,所以除了拭目以待的现场记者外,各路媒体的直播记者也趁机收割了一波流量。就此新闻事件来说,如果单靠新闻快讯的传播形式显然是无法满足受众文图并茂、视频、现场直播等多种传播形式的需求。受众的需求不同,要求新闻媒体不断创新的传播形式,以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获得新闻渠道的需求和感知体验。因此,不同的新闻内容间接促进了新闻媒体传播形式的发展变化。

四、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融合的几种途径

(一)通过新闻策划提升传播力

近年来,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传播格局中的传播主体,公众也由以前单纯接收内容的“受众”,转变为新闻信息的创造者、生产者。在自媒体时代,围绕重大新闻事件,有意识地进行新闻策划,吸引读者参与,不仅能增强内容传播力,同时也可以放大新闻宣传效果、提高影响力的有效途径。2021年河南遭遇强降雨后,《大河报》立即策划了“大河探险”新闻栏目,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新闻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同时,也增强了《大河报》自身的影响力。

(二)内容为王,创作贴近读者的新闻作品

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媒体报道的基本原则。需要明确的是,贴近读者不是迎合读者,而是要深入研究读者,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强化读者至上的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要结合报道的特点、受众的特点,改进方式方法,运用巧妙的传播技巧,进行更有力的传播。比如,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要更具有网络化的语言特点,视频化的新闻要注意镜头之间的切换和画面感的影响力。但是,无论怎样转换形式,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

(三)编采互动,实现传播形式多样化

编采互动的工作形式,是随着数字技术、移动技术、交互技术等互联互通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采编的良性互动,可以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扩大报道内容,提升报道质量,进而提升媒体的竞争力。从互动的目的来看,线索征集、有奖互动,主题宣传,都是良好的互动形式。此外,视频直播、H5、AR、AI智能、机器人语音等新媒体场景的运用,也能够促进采编互动,使得新闻报道呈现出多样化。在2021年7月的《会到现场》栏目,记者运用直播、话题互动的方式,走进当时受灾影响比较大的地铁5号线,以见证者的视角再现了现场的情况,传播效果良好。

五、结语

在新闻传播形式创新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还要注重新闻传播内容的质量,并通过与各类网站、APP有机融合的方式,拓宽新闻传播的渠道,从而达到新闻传播工作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发展目标,提升新闻传播工作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影响力。在优化新闻传播内容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可以结合受众的实际需求和特征,积极挖掘新媒体平台的网络素材、网络资源,关注热点话题,增强受众参与新闻传播的积极性。新闻内容和新闻传播形式高度融合、相互匹配,才能让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范氏翠琼.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0):283.

[2] 孔乐迪.了解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J].科技资讯,2017,15(4):215-216.

猜你喜欢
新媒体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