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新课标视域下数字教材助力跨学科学习的应用实践

2022-04-29 00:44罗巧玲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师生学科

罗巧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专门设置了占10%课时比例的“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但在现实课程建设与教师教学过程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实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义教新课标视域下语文跨学科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人教语文数字教材(以下简称“语文数字教材”)的应用实践为例,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教材助力跨学科学习,供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难在整合能力

语文跨学科学习除了需要学科内部知识的纵向有机结合外,更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和其他学科的融通,构建跨学科学习立体化网络,以更好地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新课型的授课经验,容易将跨学科学习简单理解为综合性学习,对新课型重视不足。此外,跨学科学习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是一种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包括对本学科教材内容的深度了解、跨学科知识的熟悉认知、主题任务的横纵深度设计、信息化技能的学习以及较强的跨学科教学实施能力等。这都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与实践,突破路径与方法约束,提高自身能力。

(二)难在资源开拓

要想更好地开展跨学科学习,教师需要有效整合完成主题任务所需的各类资源,为拓展学生核心素养赋能。一方面,打通校园内外,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如社区、企业、专家,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打通校内各学科脉络,有效整合各学科高质量资源,如不同学科教材的整合管理、跨学科优质资源的制作、常规教学时空的优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三)难在技术运用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为师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增强其综合性和开放性,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2]。然而,当前突破技术瓶颈,顺畅、有效利用技术实现跨学科线上和线下有机融合教学的课堂并不多。一方面,教师在备授课过程中,获取本学科和跨学科教材及相关资源的主要途径大部分局限在网络搜索、投影和拍照,不够便捷,影响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千辛万苦所获资源除质量良莠不齐外,还可能难以进一步有效整合,如多个平台系统、多种资源格式、多样播放器之间难以兼容使用或顺畅切换,跨学科知识在呈现顺序、呈现方式、呈现效果等方面遭遇瓶颈。如何帮助教师突破技术困难,带领学生顺利开展跨学科学习,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四)难在评价方式

通过语文跨学科学习,学生发展起有别于单科学习的多学科知识协同能力和高阶思维,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能力上都将得到更多提升,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如何设计多元、多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的优势互补,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语文数字教材助力跨学科学习的应用思考

人教数字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与学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融教材、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语文数字教材作为人教数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应用,助力语文跨学科教与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一)功能上:打破时空和技术藩篱,提高整合效能

首先,语文数字教材保持了纸质教材的原版原式,并可随意放大、缩小、高亮凸显、圈点勾画教材页面内容,满足师生对教材的阅读、使用需求。其次,页面上设计了便捷的功能,嵌入了丰富适切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工具,构建起完整的内容体系,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获取优质数字资源,进行高效课程整合设计,提高备授课效率。再次,数字教材平台研发了“云资源”和“收藏”功能,师生可以按照本册教材目录、资源类型等筛选目标资源,搜索、整合数字教材平台内所有学科、学段的精品数字资源,便捷实现跨学科教材、资源的共享。最后,找到目标资源后,教师利用“收藏”功能,随时补充个人整理的跨媒介资源,并整体打包“导出”,在授课时不受网速影响,按照安排好的资源顺序顺畅演示(如图1)。

语文数字教材在人机交互、操作逻辑和界面设计上做到了一致性、准确性和适切性,面对多个平台系统、多种资源格式、多样播放器都可以兼容对接,顺畅整合使用,突破师生技术运用的困难,提高跨学科学习实践的整合效能。

(二)内容上:打造精品“资源超市”,助力跨学科学习

义教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多元互动[3]。学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尤其是跨学科学习,更需要师生在广泛的阅读场域和真实的生活环境里,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要素,开展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活动。人教数字教材以基础资源、基础应用、基础连接和基础服务为定位,是信息化环境下优质核心基础性教学资源和应用,经过多年专业、科学的策划与研发,目前已经覆盖全学科、全学段。成体系的经典资源犹如为师生打造了可供自由选择的精品“资源超市”,有效满足师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优质资源需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教学资源,保证内容专业、准确和全面,突破重难点知识。下面举例说明。

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本课教学难点在于革命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避免传统课堂的简单灌输和说教,而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授课时,教师一方面利用语文数字教材的示范音频、视频资源,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和感受诗歌节奏的铿锵、语言的凝练及气势的豪迈;另一方面,在课前预习或授课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比如,师生通过“云资源”跨越到地理数字教材,在“中国的自然环境”章节中初步了解红军长征沿线地形及地貌分布、红军长征关键事件发生地点等,阅读地图、理解图表,建构一定的时空观念;还可以跨越到历史数字教材,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章节中,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等相关历史事件……进一步了解史实、补足背景,尽可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强对长征的感性认识,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树立文化自信(如图2)。之后,辅以校外博物馆的参观和多种形式的汇报学习,让学生感受革命志士不怕艰难困苦、勇敢乐观、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进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4]。

《活板》是一篇精要的说明文,仅三百余字就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制作过程、印制效果和主要特点做了清晰说明。教授本课,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语文数字教材交互资源疏通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内容,积累文言词汇,厘清文章结构等;另一方面,对学生有一定理解难度的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印制效果及其主要特点等,可通过跨学科学习完成。比如,跨越到历史数字教材,在“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中初步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通过泥活字版图片、《梦溪笔谈》中对毕昇发明活字版的记载等史料,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时间、排版方法和影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活”字的含义;还可以跨越到道德与法治数字教材,在“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中查看毕昇画像、博物馆珍品,阅读中国造纸术外传路线示意和造纸术的传播历史等资料,帮助学生补足历史知识,进而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把握作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作品的熏陶。

梳理上文案例不难发现,单一学科是难以满足多元素材和高阶思维发展要求的。借助数字教材跨学科资源的有效链接,能够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

(三)评价方式上: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倡导跨学科学习,需要同时拓宽评价视野,体现多元化、系统性的特点。首先,师生利用语文数字教材及其他学科数字教材中的即时交互练习、学科工具等资源,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过程性即时评价;其次,通过数据埋点,发挥大数据优势,追踪过程数据,诊断、分析学生整体或个体的学业表现,供教师做群体或个性化指导参考;最后,数字教材具备开放性,可与各类课堂教学系统、测评系统及地方教育教学平台顺畅对接,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如图3)。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情设置合适的整体评价方案,让学生通过语文数字教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观察、记录,并将成果如海报、音视频资料设计和整合到平台上做展示,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

比如在作文评讲课上,教师综合使用数字教材和教学平台分发作文案例,学生个人或分小组借助移动终端进行圈点勾画,“批改”作文。之后,教师再将典型电子批注稿及时同步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师生一起随评、随改,研讨评价标准,得出评价结果,同频共振,解决传统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思维同频难题,构建起多元、多维和多样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利用语文数字教材实施跨学科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守学科本位立场,合理整合

跨学科教与学是学科间概念、思想和方法的流动结合,语文数字教材由于其功能和内容资源上的拓展性,尤其增强了“跨”的便捷性,让师生较容易依据学习主题融通学习内容、资源和情境等关键要素,实现多学科的透视和分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建构出多学科集成的语文教与学场域(任务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但教师切忌把语文课上成综合文科课,只追求热闹而使主题目标边缘化。这是目前信息化环境下利用语文数字教材实现跨学科学习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与误区。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无论语文跨学科学习如何“跨”,应始终保持语文学科的特性。这需要教师坚守语文学科本体立场,从学科教学要求出发,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把握学科课程内容主线,有效整合再进行实践探索。

(二)挑拣关键适切资源,适当留白

数字教材中的大量经典资源打破了师生固有的“信息茧房”,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便利。但需要明确的是,跨学科不是几个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紧紧把握课程核心要求,确定关键知识点,使其成为开展跨学科学习的主线依据。同时,在海量资源中,教师要讲究适切性原则,充分考虑所在班级的学情特点,选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资源,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如想象情境的创设)延迟满足需求或适当留白,避免过度拓展、拔高,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跨学科学习是语文新课标中较具综合性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从零散到整合,从浅层到深度,从理论学习到真实问题解决,它是摆在师生面前需要共同攻克的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催生了语文课堂形式、内容及目标等的不断蜕变升级,呈现出融合发展环境下语文课堂的新样态、新特征与新思路,语文数字教材应运而生。未来,语文数字教材还会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升级突破,助力师生开展跨学科学习,进行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课题“深度学习导向的数字教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20JYX013420Z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3.

(作者系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跨学科师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