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张菊荣校长就是一位如水的校长,帮助别人积极成长,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沉迷于专业阅读,在追求专业精进的道路上,强调精神的丰盈,让教师过一种饶有兴致的教育生活;培养“积极的生长者”,不断丰富师生的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水善万物;精神丰盈;积极成长
《道德经》有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最高的善像水。从事教育出版多年,接触的校长很多,而张菊荣校长给我的印象就是,他如水一般,帮助别人积极成长,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一、波澜乍起
“唐校长您好!您在2013年10月到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汾湖实小)贴岗研修,至今将近9年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对您影响最大最深的是什么?”
这段不太正式的访谈,迟来了将近9年。
唐黎当时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副校长,在张家港市教育局委托给《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的校长研修项目中,由《中小学管理》杂志社时任主编沙培宁推荐到菊荣校长身边跟岗学习。那时汾湖实小初建4年,名不见经传。菊荣校长初任校长4年,这也是他作为校长第一次“被跟”,由此开始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心灵激荡。而正因为经历过时间的淬炼和淘洗,沉淀下来的才更显真实可贵。因为,菊荣校长一直强调“假的,长久不了”。
“一所新建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太让人吃惊了!”
“两周的时间,我们能看到老师明显的变化,让人震撼!”
“在课堂观察教研活动中,那些年轻教师对课堂的理解力和诊断力以及表现出来的思辨能力,让人吃惊!而且,他们不怕说错。因为张校长说,年轻不怕犯错,怕的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
无论是刚结束跟岗时的交流还是现在的访谈,唐校长的讲述清晰而笃定。对于菊荣校长的“名言金句”,唐校长记忆尤为深刻,比如,“文化是长出来的”“一群人一起才能走得远”等。唐校长时常被菊荣校长的某一句话击中,让思维又激荡起来。后来回到自己的岗位,唐校长尝试用汾湖实小的方式做课堂教学观察,再后来在创建一所学校时,也用到菊荣校长的思想和方法构建学校文化。访谈结束后,唐校长发给我她整理的《跟岗行思录汇编》,竟然有4万多字!
“张校长带我们特别认真,每一项活动他都在场,而且活动之前会和我们交流,活动之后又和我们座谈……”这其实蕴含着菊荣校长对“被跟者”的自我要求:要认真,要全程在场,要做自我揭示。后来,菊荣校长总结出指导跟岗学习的“三全模式”,即全过程跟进、全方位学习、全天候卷入。我们以此为依据提出跟岗研修三原则,即常态、开放、平等,强调跟岗研修的基地学校保持常态,不必刻意为之,为学员提供真实的学校样态;全面开放,提供各种学习现场和交流空间让学员深度卷入;平等互动,“跟者”与“被跟者”之间建立平等的学术关系,彼此多一些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讨论与研究,尤其强调跟岗学员为被跟学校提出发展建议。我们还提出对跟岗学员的要求,从观察者向思考者转变,从学习者向研究者转变,从借鉴者向传播者转变。后来,任何一位“被跟”校长看到研修方案中的原则和要求,都会尤为认真地对待跟岗这项工作。然后“跟者”与“被跟者”相互作用,又生出一波一波涟漪、波澜,激荡开去影响更多的学校,影响一方教师和学子。
“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对他人有益,哪怕你仅仅是他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也要抱有这样的好心!这样,也许我们就会走向‘云淡风轻而又丰盈之极的人生境界!”这也许就是菊荣校长所追求的至善。
二、静水流深
很多校长鲜有专业阅读。而菊荣校长沉迷于专业阅读,自己广泛地读,反复地读,领着教师读,与校长共读,蚕食般阅读,跨越式阅读……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阅读不是最重要的事,重要的是思考与实践。阅读是为了思考”。
最早听说菊荣校长关于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故事,是他带着汾湖实小教师用大概一年的时间,如蚕食般每天共读几页,然后大家在群里讨论,在博客上谈心得感悟,每周还有点评。根据每节的内容,菊荣校长还专门列出了几百道思考题,引导大家向思想最深处漫溯,向实践最真处探寻。经年累月,书页中的教育思想如涓涓细流般浸入教师的教育生活,不疾不徐,澄澈深邃,而教师的成长,则“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但日有所长”。
所谓经典,就是正在重读的那本书。后来,菊荣校长作为导师,给一个校长研修班推荐阅读的还是这本不知道读了多少遍的《给教师的建议》。根据校长们的情况,菊荣校长给出的导读建议是:
把当下的现场当作思想会客厅,与经典对话,面向未来,思考时代的问题。建议大家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过程中,时刻不忘自己的经验及经验改进,反复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育人目标的问题;一个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思考教学改革的问题。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基本问题;育人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值得我们千百次叩问。让我们在当下的教育现场,与苏霍姆林斯基做一场心灵对话,共话这个基本问题。
……
在校长阅读、思考、撰写阅读心得之后,我们进行了一次线上时空对话,与苏霍姆林斯基,与菊荣校长。两个多小时中,校长们谈到对学生、对教育、对幸福等的理解,谈到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式。校长们的反思与苏霍姆林斯基产生了共鸣,并且在导读问题的牵引下愈发深刻,表达上也有了一种深沉的兴奋。菊荣校长讲到他与《给教师的建议》的渊源,从还未成家时第一次看到这本书“随便翻翻”,到后来做了爸爸从书中捡拾“片光零羽”养育孩子,再到参与新教育实验、办一所薄弱学校、办一所新建学校直至现在掌舵一所百年老校,其间都不乏与《给教师的建议》的故事以及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信仰和追随。菊荣校长带着教师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对话学校历史,在反复的品读中思考和追问“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其中,融入心灵和血脉的精髓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阐释的“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于是,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吴江实小教育集团”)将办学目标界定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之地”,将育人目标定为培养“积极生长者”。
校长要有自己的精神源泉,有一两本精神奠基地位的书伴随终身。如果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潭深水,那么菊荣校长的思考和实践就是不断向深处浸漫的清流,相互交融,取之不尽。因此,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中小学管理》邀请部分学者和一线校长为中小学校长推荐阅读,菊荣校长初心不改: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推荐《给教师的建议》,是因为我个人与这部书已经融为一体,以至于当我发表一些观点的时候,有时竟会怀疑:这究竟是我的想法,还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交融,是那样的澄澈而刻骨铭心。全书通过我们熟知的校园生活,论及教育的几乎全部领域,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通往人的精神世界。
在追求专业精进的道路上,菊荣校长从来没有忽略精神的丰盈,他深深懂得:过一种饶有兴致的教育生活,“人是最高价值”。
三、生生不息
当菊荣校长经过无数次叩问,将学校育人目标确定为“积极生长者”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五个字的魅力,甚至是魔力。因为,我发现菊荣校长身边,那些与他有联结的教育人,都开始积极生长。
吴江实小教育集团一所分校的执行校长,在菊荣校长最初讲“教—学—评一致性”时基本上听不懂,可是那以后的三年,她竟然在专业期刊发表了30多篇文章。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而让她自己既吃惊又兴奋的是,这期间教师一个一个地找到她说“我要发展”“我来上课”……
到吴江实小教育集团考察学习的校长都深受感染,有的总结道:“让情怀落地,成为鲜活的故事;让思想生根,成为真实的积累;让新知生长,成为向上的力量。总之,不论何时,总要生长!”
终于有一天,张菊荣名校长工作室成立。思虑再三而又迫不及待地,菊荣校长给工作室的同仁提出一个目标“做一个教育日知者”,起步就要做到“日有所得,日有所悟”。于是,这些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校长,在每一个晨昏,开始了精神会面,也开启了积极生长的人生。他们说“身体一直在路上,这次灵魂也可以一同前行了。”“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面前的你,一定是一个最强大的自己。”“ 用‘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个遇到的‘问题,时刻都会收获成长的感觉。”“不是只为解决具体问题,更为追求解决具体问题背后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是长在教育这片沃土里的”。
为什么一旦相遇就像浸入一个奇妙的场域,就会被激发?为什么菊荣校长周围,是这样生生不息、气象万千?
也许是因为,学校中一棵普通的胡秃子树、一丛蓬勃的田菁草也能成为他们的文化元素,即一开始就生长在师生身边的“草根文化”;也许是因为,一位年轻教师的一篇论文的初稿、一节试讲的公开课也能成为校长用心琢磨的切入点,“校园里的课程论”“课堂里的教学论”真实而深刻;也许是因为,校长在团队的眼中是透明的,校长想什么、做什么,教师都了解、理解……总之,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因为菊荣校长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生长的力量,校长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给他们一个方向。
最近一次见到菊荣校长是2021年5月,离别的情景至今难忘。午餐后,他送我们上车。微雨,我让他赶紧回去。车子启动时他已经转过身,被淋湿的校园廊柱间只有他的背影,瘦削。但我知道,他的眼神和目光,是那么深远与执着。如若相遇,你会看到真诚、纯净、柔韧、包容,但又若有所思。实际上,他时时在思考,在琢磨,在追寻。被细雨浸润的校园空旷、安静,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我想那时,他已然进入又一个思想场了吧……
(谢建华,《中小学管理》杂志社,邮编: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