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炯权 贺程
1986年,年仅25岁的干部子女贺晓英,义无反顾踏进贺龙元帅故乡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从一般的服务员到院长,她像对待亲生父母般悉心照顾着129位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及烈士亲属,为老人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30多年来,她就像迎风盛开的马桑花,用青春和奉献,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放弃体面工作,
甘当光荣院服务员
群山环绕,马桑花开。明亮整洁的光荣院里,短发、瘦削的六旬女子贺晓英,正小心翼翼地给一位佝偻在床上的老人喂饭。老人一边吃,一边仰着头,微笑地看着她。
光荣院是专门为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八路、老战士和烈士亲属而设的机构。1958年成立的洪家关光荣院,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光荣院之一。1986年,光荣院第一任院长顾菊香退休前,找到高考落榜后正在为当体育教师还是进县文工团发愁的贺晓英说:“你愿意到光荣院当服务员么?”贺晓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得知女儿选择了去光荣院当服务员,父亲不无担忧地对她说:“这工作又脏又累又苦,还要有耐心,你能干好么?”
“爷爷是红军,您是县民政局局长,我是红三代,照顾光荣院里的革命老人我义不容辞。”贺晓英回答,“您放心吧,我一定能干好。”
然而,服务老人之难,远远超出了贺晓英的想象。一天,她到一位脾气古怪的老人房间去搞卫生,情不自禁哼起了小调。老人却不高兴了:“哪根肠子快活?再唱,就给我滚出去。”
贺晓英跑出房间,委屈得哭了起来。可过了一会儿,她擦干泪水,重新回到了老人房间。老人疑惑地问:“我骂你,你还来给我搞卫生?”贺晓英笑了笑:“您是长辈,骂几句没什么。”老人被贺晓英能忍让、耐得烦的性格所征服,此后不但再也不骂她了,脾气也慢慢变好了。
自此,贺晓英以不嫌脏不怕累、包容大度的服务理念,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光荣院里的每一位老人。
红军家属刘金香,患病卧床三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老人神志不清了。一天,贺晓英正给刘金香喂饭,老人大小便失禁,拉出的屎尿顺着裤子流了出来,臭气熏天,贺晓英忍不住跑到外面呕吐起来。呕吐完了,她又回到老人身边,为她擦洗身体,更换衣服。
退伍军人杨征武无儿无女,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左腿已经被截肢,每天都是贺晓英背着他上楼下楼。为了顺利给杨征武注射胰岛素,贺晓英不惜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摸索扎针的穴位。
伤残军人詹进成中风后卧床不起,3年多全是贺晓英照顾。刚开始,詹进成说:“我一个臭老头,你是女人家,不好意思。”贺晓英微笑着回答:“哪有父母与女儿相互忌讳的。”
谷伏登老人患了胃癌,想吃枇杷,可枇杷已过季。贺晓英就到光荣院的后山去找野生枇杷树,找了大半天,终于在山坳里找到了树上没掉的三颗枇杷。当她把一块块枇杷肉喂给谷伏登吃时,老人看到贺晓英身上的衣服被树枝划开的口子、脸上和手上密集的伤痕,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觉得贺晓英是他心中最美最好的闺女。
贺晓英这位最美最好的“闺女”,每到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不仅会准备一碗放有两个荷包蛋的长寿面,还会自掏腰包,为老人准备一个红包。从最初月工资50元的每人5元到现在月工资3000元的每人100元,不知不觉,平均每个月给老人的生日红包占贺晓英工资的1/5。
亲人默默支持,
为老人营造温暖的家
咫尺天涯,是贺晓英与丈夫韦绍平的婚后生活状态。
结婚那年,她24岁,韦绍平22岁。婚后不久,贺晓英就将自己的物品搬到了离家10多公里外的光荣院。往后,韦绍平和她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那时候,他天天盼着她回家短暂探望;也天天盼着快点到周末,他和孩子可以住到光荣院,与她团聚。
1990年,韦绍平因患上脊椎管畸形压迫神经症,病情越来越重,不得不去医院做手术。韦绍平在父亲陪同下,在长沙排队等待做手术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贺晓英抽不出时间,只能在心底默默祝福丈夫。
“晓英,绍平明天手术!”一天,接到父亲的长途电话的贺晓英,终于放下了工作,飞奔到医院。但即使到了医院,她还是牵挂着光荣院的老人,谁的高烧退下来了吗?谁的胰岛素注射了吗?谁的生日有人帮他们庆祝吗?
手术并不理想,从长沙回来后,韦绍平下肢彻底失去了知觉,此时的贺晓英“蜡烛两头烧”,忙了光荣院又忙着回家照料丈夫和两个孩子。贺晓英的公公婆婆本来住在县城,看到贺晓英忙不过来,就从城里搬到乡下,帮助贺晓英照顾丈夫和孩子。
36年,贺晓英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寥寥无几,36个春节,她都是陪光荣院里的老人们一起过的。光荣院在贺晓英的打理下,越来越有家的味道。她和两三名工作人员打理了6亩菜地,让老人们时时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养七八头猪,改善老人伙食。桑植是山区,冬天气温很低,老人要烤火,为了确保安全,她总是最后一个睡觉。
“光荣院长贺晓英,她对我们最关心。虽然不是亲生女,她比亲人还要亲。”抗美援朝老兵谭泽然编写的这段顺口溜,真实地表达了老人们的共同心声。外出办事,不论多晚,谭泽然都要坚持回光荣院,他说:“光荣院才是我的家。”
“2017年,得知贺院长要退休了,老人们精神不振,茶饭不思,有的还萌生了搬走的想法。为了挽留贺院长,我们联名给上级主管部门写信,希望她能留下来继续当院长。”现年67岁的南海舰队退役老海军梅祥海回忆道。令梅祥海感动的还有一件事,一次他推开厨房门,看到贺晓英院长一边输液一边给大家做饭,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如此舍己为人的好院长,怎能不让他们挽留?
2019年,看到退休的贺晓英拿到了桑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颁发的洪家关光荣院院长的返聘书,老人们脸上重现笑容。
贺晓英的公公,曾任桑植县民政局副局长的韦先生说,贺晓英因工作忙很少回家,他和老伴并没有怨言,“光荣院的这些革命老人得到精心的照顾,我们就很开心。”
婆婆对贺晓英更是充满感激,她逢人便夸自己有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儿媳,在儿子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不离不弃。
“妻子的工作是光荣的。我支持她。我不能拖累她。”每当有亲朋好友专门找到韦绍平,让他劝贺晓英回来照顾他时,韦绍平总这样回答。为了打消妻子的后顾之忧,韦绍平将抽油烟机、灶台的高度降低至与轮椅差不多的高度,方便自己洗菜、切菜、做饭。
有一次公公住院了,贺晓英请假去看他,公公二话不说就把她“赶”了回去,还叮嘱她:“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照顾光荣院的老人。”
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无私支持,贺晓英才能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光荣院的耕地、种菜、喂猪、喂鸡、洗衣、帮老人梳头、洗澡、洗脚、剪指甲等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去。
1996年3月,贺龙元帅的儿子贺鹏飞、女儿贺晓明专门到洪家关光荣院看望革命老人,听老人们说起贺晓英舍小家顾大家的故事,感动不已。他们紧紧地握着贺晓英的手, 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传递出来的只有在眼圈里打转的泪水和感激的目光!
传承红色基因,
让光荣院越变越美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啦),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哟),钥匙的不到锁(也)不开(哟)……”2019年9月26日,贺晓英带着光荣院里几位老人来到贺龙故居,跟讲解员一起给游客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她一边讲,一边情不自禁地给大家唱起了《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桑植民歌。
贺晓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用质朴的语言向游客们讲述了开国元帅贺龙和红二军的故事。游客们听了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深入践行贺龙元帅的革命精神。
贺晓英小时候,父亲经常带她去洪家关光荣院听老人们讲革命故事,其中汤小妹的故事令她震撼不已。
1931年,贺龙托付汤小妹照顾好6位红军伤员,汤小妹把伤员藏进山洞里。看到前来追捕的敌人逼近山洞,汤小妹为引开敌人的注意,带着儿子朝山崖走去,边走边喊:“刘营长!张排长!胡子(贺龙)把你们交给我,你们怕连累我,怎么就跳崖了。儿啊,要死我们娘俩与红军死到一块!”喊完,她牵着儿子的手跳下了山崖……
红军的伟大,在于为了人民的利益,舍生忘死,不怕牺牲。
贺晓英想起了跟随贺龙元帅打天下、壮烈牺牲的爷爷贺学锐,想起了当年不足10万人却有1万余人跟随贺龙元帅闹革命,后来活着回到家乡的不到50人的桑植儿女。她觉得,自己不但有责任呵护光荣院里的革命老人,作为“红三代”和一名党员,她还有义务将革命英烈的事迹传播出去。为此,她不但自己深入当地的中小学校、政府机关和企业,给师生和干部职工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历史,还经常组织光荣院一些口才好的老兵去宣讲,让大家了解革命军人的英雄事迹。
贺晓英还利用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光荣院参观的机会,让大家聆听革命老人战场杀敌、卫国戍边的故事。听到这些故事的党员干部,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认为,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一辈革命者的无私奉献和英勇奋战,要秉承他们的优良作风,把老战士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发扬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36年来,贺晓英用自己的初心与行动,先后获得党和政府授予的“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三八红旗手”以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等荣誉称号。洪家关光荣院也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2019年7月27日,贺晓英在北京参加“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表彰会时,与参会者一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一时间,她与光荣院的故事传遍了全国。与此同时,人们也了解到洪家关光荣院房屋破旧、老人们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的事实。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各界纷纷向光荣院发起了援助行动:由私人承包的洪家关白族乡自来水厂,一直免收水费;洪家关白族乡有线电视转播站,10多年免收收视费;一位在株洲工作的桑植籍领导,连续多年定期回光荣院看望老人,为光荣院添置健身器材、娱乐器材;广东佛山捌壹生活馆,向光荣院捐赠32套总计价值20余万元的智能床垫和老人枕头;张家界市接待服务中心,为光荣院送上电视机、洗衣机和大米、食用油等物资。
看到光荣院变得越来越美,老人们过上了现代化的舒适生活,贺晓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经常给光荣院的老人们哼唱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是贺龙元帅的堂弟、红三军第二师师长、27岁就壮烈牺牲的贺锦斋烈士为妻子戴桂香改编的,表达了忠贞的爱情观。戴桂香也是贺晓英在光荣院服侍十年的烈属。
马桑树不高,开小白花,结小红果,不能做栋梁之材,树皮却可以入药,治白口疮病。这树算不得伟岸,但生命力极强。贺晓英便如这马桑树,以其忠贞不渝的特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守护光荣院的老人,让元帅之乡的红色基因得以代代相传。
编辑/徐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