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玲
枯荷听雨,冷露无声。季秋略显寂寥,又充满生活趣味。自然界有阴阳平衡,生活中也不乏無用之美。枯荷、芭蕉、梧桐、桂花,这些看似无用之物,只要在脑海中闪现,便能让人心生欢喜,他们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文学作品应该就是等雨的窗下芭蕉、阶前梧桐、秋后枯荷吧!
本期《虚构空间》栏目除了继续连载国家一级作家、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焦述的长篇小说《法官日记》外,还推出了短篇小说《鬼火》和《归零》。著名作家李佩甫先生谈到他的小说《杏的眼》时说,在这部小说中,他采用的叙事视角是“我们”, 在这里,“我们”是一个复数,也可以说是一个进了“城”或者说是将要进“城”的群体。作者以群体视角来展现乡人们在时代大迁徙中的困顿、悲慨和无奈。李佩甫先生称它为“第四人称”写作。短篇小说《鬼火》的作者乔洪涛也采用了这个“第四人称”叙事。小说中的“我们”是三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我,红林和月青。“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接受老师的惩罚,也一起见证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小说中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了人性残酷的一面,当然也体会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温暖。这也是一篇关于成长的小说,所以“我们”也可以是那一代成长中的青少年。短篇小说《归零》有欧亨利式的幽默。
本期我们继续推出《老君山专栏》,响应“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参加过奔流文学院第十六期作家研修班的作家朋友们应该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老君山在全民奔小康进程中的巨变。不论是坚守在那里辛勤奉献的致富典范,还是默默耕耘的基层群众,都是我们抒写的对象。奔流文学院第十七期作家研修班也在积极筹备中,我们将为更多的作家提供平台,让我们的作家有机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山乡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坚持为人民群众书写、为山乡巨变放歌,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期《散文长廊》和《诗空间》栏目都有佳作推出,请大家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