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伟 孙婷婷
河北承德,原名热河,这里因避暑山庄而闻名中外。
1918年,第一盏电灯点亮热河,从此拉开了承德电业史的序幕。100年来,从自制配件抢修供电线路到特高压工程建设落地,从靠柴油机发电到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绿色发展……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雄伟的电网架构编织起纵横紫塞大地的网脉,勤劳的电网人唱响了开拓创新的光明赞歌。
从无到有 踔厉奋发光明传承
1918年,热河电灯公司点亮了承德的第一盏电灯,这座塞外山城从此进入有电时代。但因当时时局动荡,百业不兴。解放前期,承德电力事业在兵荒马乱中艰难前行。
1948年,承德彻底解放。解放后的承德电力事业百废待兴,电力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热情高涨,昼夜奋战,用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干劲,响应“恢复生产,早日发电,支援解放战争”的号召,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三无配件的困难条件下,凭记忆、经验,自制配件,抢修发电机组和供电线路,历经三个月的不懈努力,于1949年7月1日恢复承德市照明用电,开启了承德电力事业自主创业、自力更生的新篇章。
随着工业的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大。1950年代,为适应工业发展用电需要,1957年2月15日,唐山至寿王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这是承德地区首座110千伏变电站。
从此,承德地区用上了京津唐电网的上网电,改变了自给自足的落后局面。
1960年代,三线军工企业的陆续迁入,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生产需要,先后建成102、203、204、711、350、4949、庆丰等八座35千伏变电站。
1970年代,伴随承德地区第三座110千伏变电站,821变电站的投运,有力地保障承德南部承德县、平泉县、宽城县军工企业生产用电需求。1974年,国家重点工程沙通铁路的建设使得承德电网向北部和西部延伸。当年滦平、隆化、四合永3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结束了滦平、丰宁、隆化、围场四县柴油机发电的历史,用上了上网电。这一年是承德电网发展史上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较多的一年。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造成唐山和滦河发电厂停机断电。承德采取果断措施,平泉发电厂用35千伏输电线路经过6个变电站向滦河发电厂提供启动电源,滦河发电厂恢复发电,并及时将电力送往唐山地区,确保了震后唐山电力供应的恢复。
1980年代后,承德电网的可靠稳定运行,使承德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代。1987年12月24日,承德电网发展史上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袁庄变电站投入运行,给承德电网增加了一个重要电源点,承德电网供电能力增强。
1990年代,为实现华北电网“9511工程”战略目标,承德电网实施“光明工程”,利用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农网升级改造和城市配网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追求卓越 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初春时节,走进承德市营子区喇嘛沟,整齐排列的电杆笔直挺立,崭新的变压器锃光瓦亮,红绿黄三色导线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抢眼,成为喇嘛沟村的一道风景。这一切,就是国网承德供电公司配网标准化建设给喇嘛沟村留下的鲜明印记。据了解,喇嘛沟村的配电网标准化改造,作为精品示范样本,被业界称为配电网标准化改造的“教科书”。
步入21世纪以来,承德以打造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三个五年计划使承德电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十五”期间,承德公司开展“136工程”,建设1个500千伏、3个220千伏、6个110千伏变电站,逐步实现以500千伏为主供电源、220千伏为双环网支撑、110千伏为供电延伸、中低压配电网架结构逐步完善、新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智能电网的规划目标。2005年12月18日,随着承德地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承德站建成投运,承德电网彻底结束了华北电网末端的历史,成为内蒙古向京津唐电网送电的主要通道。
“十一五”期间,承德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1亿元,其中主网完成投资9.86亿元,配农网完成投资7.26亿元,投产线路2114.8千米,变电容量227.364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33座。2006年,承德公司仅用102天时间,就实现了户户通电工程的任务。
“十二五”期间,承德公司围绕“一保两服务”的职责使命,坚定不移推进电网方式转变,承德电网规模、质量和供电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承德电网。2014年,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落地承德,开启了承德电网拥有特高压传输通道的新纪元。围绕“四站两带”“两环四射”网架规划目标,承德电网新建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變电站13座。承德首座户外GIS站都山站、首座智能站热河站、御道口500 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投运。
到“十二五”末,全市共拥有500 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6 座,110千伏变电站58座,35千伏变电站122座,500千伏线路10条,220千伏线路54条,110千伏线路115条,35千伏线路206条。投产线路达3238.95千米,变电容量达317.87万千伏安。
“十三五”期间,承德电网总投入68.22亿元,到2020年,承德地区500千伏变电站数量达到4座,220千伏公用变电站达21座,为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牢记使命 传输绿能初心不改
2017年6月30日,承德地区首批131个村级扶贫光伏电站、3个集中式扶贫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享受着光伏发电带来的实惠。
让清洁能源造福一方,让贫困百姓脱贫致富。站在“十三五”发展的起点上,承德电网描绘出绚丽的华彩篇章。
为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承德市坚定不移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十大绿色产业”之一,着力快速发展。为此,承德电网实施了清洁能源“绿色通道”、光伏扶贫项目、“电能替代”“服务塞罕坝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承德绿色发展步伐。
按照“有序发展风电、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大力开发水电、全力争取核电,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天然气等综合开发利用,加快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承德市清洁能源产业逐渐迈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承德市将努力打造成为“绿电”能源码头和新型能源示范城市,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清洁能源,送出很关键。只有把新能源通道建设好,才能保证风电送出。承德公司科学合理规划清洁能源送出项目,支持清洁能源配套电网建设。截至目前,该公司用于风电送出项目的投资达6.37亿元,其中220千伏新能源输送线路8条,全部完工。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承德公司按照冀北公司统一部署,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思路,用发展的眼光、开拓的思维、担当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科学开展“十四五”规划工作。
——全面建成“四站两带”“两环四射”骨干网架。
——特高压电网形成“一交三直”落地通道,让碧水蓝天、健康生活回到我们身边。
——建设完成两条传输通道,与清洁能源携手同行,让清洁能源造福一方。
——配电网全面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络,各项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推动实现服务横向协同、业务纵向贯通、前端深度融合、后台坚强支撑,大力推广“掌上电力”、95598智能互动网站等多种新渠道,不断提高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造一支“德才双优”的人才队伍,涌现出国网级专家12人,省公司级专家31人,市公司级专家29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劳动模范,其中1人获得全国劳模,3人获得国网公司劳模,获得省公司级和省级劳模及五一奖章的职工共计20余人。
2021年,承德公司聚焦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立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围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等八大领域,建立多要素齐全、多场景合一的塞罕坝能源互联网生态示范区,形成以电为中心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20千伏塞罕坝变电站是冀北公司首座220千伏多站融合智慧变电站,包括220千伏出线5回,110千伏出线6回,10千伏出线24回。智慧变电站与智慧输电线路共同构成塞罕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塞罕坝能源互联网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建成投产后,将大幅提高塞罕坝清洁能源的消纳及送出能力,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2022年,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紧扣“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围绕“讲政治、保供电、稳增长、促转型”这一主线,在冀北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承德公司上下坚持“补短板、强基础;解难题、树品牌”,坚持稳中求进,强化“两个统筹”,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努力在胸怀大局担使命中抢攻高地、在补齐短板促发展中夺取胜利。承德公司将在未来实现累计并网装机3260万千瓦。
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
百年历史,铸就辉煌电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德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期,绿色发展的黄金期,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承德供电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忠诚和责任铸就发展辉煌,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承德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