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为了祖国的团结繁荣,一批批援疆人以爱接力,挥洒智慧和汗水。2021年,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教师董必明以57岁之龄,再次进疆,把广州机电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带到喀什地区,与其他援疆教师一起,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了喀什技师学院建设的步伐,让技能成才的火种照亮边疆学子希望的前路。
二度投身援疆事业,董必明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筑 梦
帮扶教师在地区电商比赛中勇夺二等奖;授课班级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喀什技师学院第一届校园歌星大赛顺利落幕;为帮扶学院拟定的校园文化建设设想得到认可……
从新疆回来已经一段时间了,董必明常常梦见支教期间的经历。
2021年4月,他和另外12名教师,从“全国技工教育的旗帜”——广东,到新疆的喀什技师学院援疆支教。
这一年,董必明57岁。“但我丝毫没有感觉自己是‘老人。”他说,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原先只给他安排了帮扶5名教师的工作,但他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主动申请深入一线教学,也不限于只指导那5名帮扶教师,“求知欲望强烈的老师非常多,我都倾囊相授。我始终牢记,我们的任务是把广东技工教育先进经验传递给喀什技师学院。”
从濒临撤并到一流技师学院,喀什技师学院如今已经成为广东援疆的“精品工程”之一。这是广东援疆工作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聚焦龙头打造策略的成果,也凝聚着无数广东援疆教师的智慧和汗水。
董必明用最大的努力,呵护、传承这簇援疆支教的星火。
这位有着24年教龄的技工教育专家,不但为帮扶教师制定了针对性的科学培养规划,还手把手教学,上示范课、开展一体化教学指导,细心修改教案,提高他们掌握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面对普遍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董必明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普通话水平较弱,他就放慢语速,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尽快学会技能操作;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他就主动挖掘他们的兴趣点。久而久之,技能成才的种子,在南疆学子心中埋下,日渐成长。
因为表现出色,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区人社局和喀什技师学院相继向董必明颁发荣誉证书,授予“优秀援疆教师”称号。
圆 梦
这次的援疆之旅,对董必明来说,既是筑梦,亦是圆梦。
董必明的职业生涯正是从新疆开启的。“1987年大学毕业,我主动申请到新疆工作,一干就是8年。”他情绪高昂地说,那段经历让他熟悉新疆,也热爱新疆,早已把新疆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于是,去年得知广东技工教育援疆工作有符合条件的专业岗位后,他立即报名,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广东省对口援疆的一员。
在这一年里,董必明接触了喀什技师学院的许多老师,在与他们一起工作和交谈时,他常常能感觉到他们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对工作的那份执着和热爱,“就像立定于沙海之中的胡杨,不管生活在什么状态,都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生命姿态。”
这一年里,学院相继安排他帮扶了7名学生,董必明目睹学生生活条件之困苦,常常慷慨解囊,主动为他们购买文具和日用品、资助部分伙食费,但不管多艰苦,这些学生依然积极向上。
在这里,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正如董必明在抵疆不久后所写:“可以预见,在每一位广东技工教育援疆教师无私的帮扶下,我们将给喀什技师学院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掌握精湛技能的教师队伍,培养更多‘南疆工匠。”“‘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南疆地区脱贫攻坚成果。”
如今,援疆支教工作圆满结束,一份又一份感谢函和荣誉证书为董必明的初心不改与倾情奉献盖章。许许多多像董必明老师的技工教育先行者,用他们的热血和汗水,将技工教育的旗帜像胡杨一样,牢牢树立于戈壁滩上!
(通讯员 刘 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