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红色主题歌剧的排演及其意义探究

2022-04-29 13:38:03徐筱轩匡传英
当代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毛女红色文化

徐筱轩 匡传英

[摘 要]迎接建党100周年,高校组织排演歌剧《白毛女》给党献礼。《白毛女》作为红色主题歌剧的代表,在高校中排演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歌剧《白毛女》为例,研究校园红色主题歌剧的排演及其意义,促进红色主题文化和校园版歌剧排演的传播。

[关键词]《白毛女》;红色文化;歌剧排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5-0067-03

一、红色主题歌剧《白毛女》的选择

(一)红色主题歌剧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之后,以新秧歌运动为起点,开始出现了以《夫妻识字》《白毛女》等为代表的新歌剧,红色主题歌剧就此诞生,距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红色主题歌剧是革命先辈和辛勤智慧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星,蕴含着丰厚文化底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美好期盼。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红色基因在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歌剧《白毛女》的历史意义

歌剧《白毛女》是延安鲁艺团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将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的历史题材相融合,运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也是中国民族歌剧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1]

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次公演,获得了一致好评。至今歌剧《白毛女》已有五代经典版本,第一代王昆、第二代郭兰英、第三代彭丽媛、第四代雷佳以及第五代谭晶为主演的白毛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对红色主题歌剧的深厚情感。同时歌剧《白毛女》对开展革命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歌剧排演的过程探究

(一)对排演的解读及剧本的改编(解读)

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学校决定组织排演歌剧《白毛女》给党献礼,于2020年8月开始筹备。

为了扩大歌剧的参与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演员招募,参与者可以是音乐系师生,也可以是其他院系师生,尽量扩大歌剧活动的参与度,加强红色歌剧在校园内的传播,同时也提升红色歌剧的校园影响力,丰富校园文化。在排演过程中,设置A、B组两组演员同时排演,A组是有过歌剧表演经历的老师以及同学,B组是初次参加排演的同学。A、B组共同参与排练。排练过程中,这种A、B双组排演模式,以老带新,保证了排演歌剧的后备力量,而且,在提高演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将整体排演效率大幅提升。

在歌剧排演过程中也对《白毛女》的剧本进行了一些改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所配对的观众大多是在校大学生,注意力持续性不强,所以为保证原创剧不变,尽量将歌剧演出时间缩减至一个半小时,保留原有的五幕,经典的唱段保留,删减次要章节,对剧本进行精简,例如:对原歌剧的第二幕第二场王大春和大锁痛打穆仁智的情节进行删减,再通过后续章节情景张二婶和喜儿的单独对话,表述故事的经过。其他一部分转换场景的短小章节则是采用场外PPT文字的形式简要说明。始终把握着不影响整剧发展的前提,进行精简。将演出时间缩短至100分钟,歌剧内容更加紧凑,戏剧性变化更加强烈,使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达到极佳的演出效果。二是,原歌剧由乐队编制的交响乐队伴奏,由于条件受限,改为由一架钢琴和少量民族打击乐进行伴奏,增加了演出场所的灵活性,这一点对校园歌剧的演出很具有参考性。

(二)角色分析与人物塑造

歌剧表演有着浓厚的艺术性,对演员的“声台形表”都是考验。在整部歌剧中“喜儿”是核心,悲喜交加可谓是在“喜儿”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喜儿的人物塑造并非像剧中大多数人物形象那样的单一,而是多元化,复杂化的。大年三十,躲债七天的爹爹终于回到家,带回了白面和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正当沉浸在新年家人团聚欢喜中,这时的喜儿还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女,虽生在旧社会,遭受着压迫,但还是流露出了青春少女的欢乐。当地主的“狗腿子”上门要债并带走了爹爹时,喜儿十分恐慌;被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下手印的爹爹回家后,毫不知情的喜儿,享受着来自爹爹的疼爱、王大婶的照顾、大春哥的爱意。这里演员要设计在一个天真烂漫的时期,女孩子应该有的动作、神态、表情,包括说话的语气也要贴合喜儿在当时活泼、天真的性格。

这段短暂的好生活,却在大年初一发现唯一的亲人——爹爹喝卤身亡,且得知爹爹已经将喜儿卖于黄家。从此,喜儿开始了悲痛欲绝的生活,卖入黄家后,老太太表面上慈眉善目,背地里却对她又打又骂。更可悲的是,在喜儿熬汤不小心打碎碗碟惊慌之时,遇上了人面兽心的黄世仁,玷污了喜儿。这时的喜儿形象又发生了变化,演员要真正地进入人物角色中,感受着“偌大的黄家,没有喜儿的安身之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强大的无助感向这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袭来。”这时的喜儿,饱受折磨和屈辱,充斥着无奈和愤怒。

备受折磨的喜儿欲上吊自尽,最终被张二婶救下,因黄世仁要与县长女儿结婚,黄母担心黄世仁的丑行败露影响婚事,欲将喜儿卖掉,得知此事的喜儿与黄世仁进行斗争,面对着恶霸黄世仁,这时候的喜儿在人物形象上又发生了变化,演员需要把握住喜儿的内心活动,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将自己置于情境之中,抓住人物的特征,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角色,与角色合二为一,这样真情实感的流露,加深了角色在观众心中的印记,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2]

喜儿在黄家唯一真心待她的张二婶,帮助喜儿逃离了黄家,随后喜儿躲进了深山。在深山中的喜儿靠着喝雨水、露水,吃庙里的供奉苦熬,受尽了磨难。直至共产党解放杨各庄,从深山中救出喜儿,揭露了地主黄世仁的种种劣行,为喜儿报仇,为冤死的劳苦大众代表杨白劳伸冤。在演员塑造喜儿的人物形象时,每一幕或者说每一场甚至是每一个剧情的跌宕起伏,都要细致入微地刻画。

歌剧表演艺术本身就是通过演员为载体来表现歌剧中的人物,因此,在一定的情节环境下,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变化需要演员推动表达。歌剧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细微的变化都对人物的成功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剧中演员形色各异,各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演员们拿到剧本后,先对角色进行揣摩,观摩该剧的视频影像,揣摩人物形象,例如:“喜儿”的天真无邪到满心仇恨与痛苦;“黄世仁”的奸诈阴险、作恶多端;“杨白劳”悲苦的受压迫的农民形象;“黄母”的假慈悲、真狠毒。将模仿人物形象作为切入点,从人物形象、体态、声音上开始练习,以及各个人物受到性格影响的各种形态、语气,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模仿视频影像人物角色的大概轮廓后,根据具体排练的章节对形体动作中微小的手、眼、身、步,进行细致研究,协调统一角色形象。人物情感的刻画不仅基于剧本提示和音乐的配合,还来自现实生活体验,理解和探索不同的生活体验,从而体验人物心理起伏的变化。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情感,提炼和总结其精华,并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同时,也基于演员自身的现实生活,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保持了在表演中的情感活力。这是在实践中得出的最行之有效的排演方法。演员从剧本、台词、当时的历史现状以及当时人物的具体事件作出相应的细致分析,经过反复排演,最终呈现出来不同的人物在场景中的特点。

(三)“演”与“唱”的融合

对于歌剧来说,其实唱的不是声音而是情感,情感是歌曲演唱的主体要点。没有感情的歌唱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演”是整个艺术形式的完整表达。然而,情感的表达必须在声音技能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歌曲演唱中,情感和技巧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表演需要以情感为基础,情感是为依托技巧来表现的,良好的技能表达需要基于情感。因此,在“唱”的方面,要注意情感与歌唱技能的结合,注意歌唱技能与情感加工的互补性,形成风格与情感的统一,可以更好地诠释歌剧的真正意义。

在整部歌剧中,各个章节剧情紧凑,角色与角色之间都是相互制约且相互影响的。这不仅考验着表演者唱功,更需要表演者的综合能力过硬。要了解自身角色剧情,并把良好的专业技能显现出来,更甚之要熟知了解其他同台角色的角色发展及其唱段。“演”與“唱”的融合,非常锻炼每一位演员的综合音乐能力,首先对音乐的处理要细致探究并且在演唱时展现出来,仔细地研究乐谱,分析音乐的速度、力度,理解在不同情境下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其次,在演唱时,把握角色的核心灵魂,为角色的塑造和演唱增加色彩性,使整体的“演”与“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排演中不难发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表演者进行各个方面的多元化的训练和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演”与“唱”的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服装、舞美的筹备及运用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角色塑造、歌曲的演唱,不可缺失的还有舞美布局、灯光、服装、道具、化妆、音效等多个方面的配合。校园版红色歌剧的演出,为达到良好的听觉、视觉效果,利用了音乐厅舞台。舞美布局方面,同学院的环境艺术专业和视觉传达专业的同学和老师们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制作道具包括在第一幕中,杨白劳家的门、墙、灶台;第二幕中黄母的床榻;第四幕中,喜儿的“藏身之地”奶奶庙,都是同学们利用纸板、木板、塑料泡沫和颜料手工制作而成,为歌剧最后的展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由于音乐厅的灯光设备有限,又希望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在音乐厅原有电脑灯的基础上,租赁了追光、面光,使舞台效果更加生动,演出效果倍增,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服装、道具由演员自行负责,在排练接近尾声时,每位演员对自身角色都有了较高的认识,在服装、道具的选择上就更加快捷准确,且高效。部分演员服装来自学院的歌剧服装道具库,节省成本的同时,节约时间;其余演员的服装,则通过网购的形式,选择合适角色的服装、道具等。化妆由学院统一负责,各演员根据自身角色的人物特性,将妆容及发饰的整体要求告知化妆师,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舞台、灯光、演员的形象的处理细致到位,也提升了歌剧的整体舞台形象,使歌剧的呈现更上一层楼。

三、歌剧排演的意义

(一)提升演唱技巧及舞台驾驭能力

演唱在歌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在此次歌剧的排演过程中,演员自身的演唱能力都有着巨大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仅是唱的能力,更多的是对音乐的“思考”能力,及其对个人的音乐方面的潜能的深挖掘,从唱歌到歌唱的意识形态的转变。对表演者来说,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情感、突出人物形象的能力,各个方面都在提升演员的综合能力。这比起常规的考核、比赛有着深刻的学习意义。

(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演人员从刚开始接触专业音乐教育的大一新生,到经历过历练的研究生,再到身经百战、专业教学的教师们。从筹建、排练到最后的演出,在短时间内完成,强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同时,牺牲自己的课余休息时间参与排练演出,每天晚上相聚在音乐系的小排练厅刻苦排练。在歌剧排演中,大家收获了排练艰辛汗水、投入角色后愤恨的泪水、剧目分歧的争吵、角色演绎的喜悦以及演出时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演出结束后回首种种的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整个剧组,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都有着同样的梦想,都为这同一个目标奋斗。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团队的力量!

(三)提升红色主题歌剧的影响力

高校作为高等知识文化传播的殿堂,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同时还承担培养人才,提供精神动力的任务。在高校进行红色主题歌剧的传播,从文化视角而言,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而言,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高校学生发展而言,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世纪以来,红色主题歌剧的文化精神在创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与发扬。其用优美的旋律和催人泪下的戏剧场景,封存了一幕幕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也真实地刻画出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深层剖析英雄事迹背后鲜为人知的丰富情感和人性情怀,并借用丰沛的民族音乐语言和科技化的舞台技术将珍贵的红色革命精神展现在舞台上,创造并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在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特别是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结 语

回首校园版红色歌剧《白毛女》的排演,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排练及其演出的场景都历历在目。校园版红色歌剧《白毛女》的排演不是我们的起点,更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要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演绎出更多更好的歌剧,将红色基因长久传承下去!

注释:

[1]彭 莹.当代文化环境中的红色主题民族歌剧创作新观[J].四川戏剧,2019(08):63—66.

[2]孙贝芬.郭兰英《白毛女》的个人演唱风格及对民族歌剧发展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白毛女红色文化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事考
“白毛女”姐姐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8:26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在延安,初见《白毛女》
传记文学(2016年10期)2016-11-08 10:01:48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中国收藏(2016年3期)2016-03-12 07: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