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022-04-29 13:23李保铭
当代音乐 2022年2期
关键词:过渡时期特点

李保铭

[摘 要]本文以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Three Pieces in Old Style)为研究对象,以此作品和声技法为研究内容。通过对该作品和弦使用、和声进行、和声终止等内容的研究,对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和声技法使用进行解构、探究与分析,试图揭示戈莱斯基和声创作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格与特点。

[关键词]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过渡时期;和声技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2-0104-04

亨里克·米科拉伊·戈莱斯基(Henryk Mikoaj Górecki,1933—2010)作为新波兰乐派代表人物,其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末得到了广泛关注并掀起了戈莱斯基研究热潮。戈莱斯基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55—1961年,此阶段戈莱斯基创作作品以序列音乐为主,代表作包括《第一交响曲》等;第二阶段即1961—1971年,此阶段作品不再强调序列的应用,而是逐渐回归传统,代表作品包括《创世纪》《三首古风乐曲》等;第三阶段即1971—1997年,这一时期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戈莱斯基个人风格,代表作品如《第三交响曲》等。

戈莱斯基于1963年为弦乐队写作的《三首古风乐曲》属于其第二阶段的作品。这部作品构思精巧,具有戈莱斯基“过渡时期”作品的特点——既汲取第一阶段序列主義等内容特点,同时又预示了第三阶段“神圣简约主义”风格。

此乐曲的创作背景是因第一时期其所作作品被外界批评为“音乐缺乏旋律”[1],戈莱斯基为了回应这种指责,由此创作了这三首带有旋律的音乐。这首乐曲的写作技法对戈莱斯基后续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有论文将《三首古风乐曲》评价为“戈莱斯基的转变起始”[2]。

目前学界对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的研究并不多见。国内研究方面,钟青在其论文《至善至美的回归——戈莱斯基<第三交响曲>的音响呈现》中对《三首古风乐曲》的意义和地位进行了评价。国外研究方面,波兰作曲家协会波兰音乐信息中心曾在官网发表相关介绍性文章对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素材原型、创作背景等进行简要讲解。国内外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戈莱斯基三部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风格研究、比较研究及《为一首波尔卡而作的小安魂曲》、弦乐四重奏等作品的个案研究方面,散见于龚晨晨、赵晓辰、郑飞及Thomas、Adrian、Howard L B等国内外研究者相关论文中。

因此本文试图以《三首古风乐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和声使用等内容的研究,对戈莱斯基在乐曲中使用的作曲技法及其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和弦叠置:三度与非三度叠置融合

在《三首古风乐曲》中,戈莱斯基使用了不同和声叠置手法。其中最典型的是三度和声叠置的使用,这与戈莱斯基回归传统、推崇调性音乐的创作观念不谋而合。

另外,高叠和弦在《三首古风乐曲》中也颇为常见。在第一首与第三首中,均可以发现三度叠置九和弦的身影。除三度叠置外,二度、四度叠置和弦也出现在戈莱斯基这部弦乐队作品中,其中二度叠置和弦也可称之为音簇[3]。

音簇技术曾在其《三首古风乐曲》的第一首、第三首中有所使用。四度叠置和弦在其第一首作品中也有广泛应用。戈莱斯基还将二度与三度叠置和弦结合使用,形成复合和弦,在第三首乐曲第一小节中即使用了这种手法。

通过对戈莱斯基和声叠置材料使用的总结,可以更清晰的理解在《三首古风乐曲》中“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观念与风格是如何影响戈莱斯基音乐创作的。

二、和声进行:功能与非功能性和声进行融合

在和声进行上,以《三首古风乐曲》和声进行“是否是功能性和声”为划分依据,分为功能性和声进行与非功能性和声进行两种和声进行方式。

功能性和声进行特点是以三和弦、七和弦作为和弦材料,具有明确等级的和声进行,其中以四度、五度进行为主,二度进行为辅,表现为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5]。非功能性和声进行在《三首古风乐曲》中则以持续性和声进行、交替式和声进行、完全重复式和声进行为主。

功能性和声进行主要体现在《三首古风乐曲》第二首中,全曲以I-VII7-I-V7和I-VII7-I-V/V-I两组和声序列交替出现,构成了整个第二首乐曲的全部功能性和声进行。

谱例1:

这首乐曲的和声进行以五度进行和二度进行为特色,包括下大二度、上大二度、下纯四度(上纯五度)的低音(根音)进行。与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不同的是,与教会调式中混合利底亚调式结合之后,属七和弦性质变为小七和弦,而不再是自然大小调功能体系中的大小七和弦;导七和弦变为大七和弦,不再是自然大小调功能体系中的减小七和弦。

在《三首古风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三首乐曲中,均在乐曲终止部分使用了功能进行,比如在第三首中使用了I-V-II-III-IV-V-II-V-I的功能和声进行,而第一首中也在乐曲结束部分使用了低音V-I的功能和声进行,其中第三首乐曲的功能和声进行依旧与第二首相同,以二度和五度进行为主。

谱例2:乐曲缩谱

在非功能和声进行中,以持续性和声进行、交替式和声进行、完全重复式和声进行为主。其中持续性和声进行指的是单个和弦持续,交替式和弦进行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和弦以交替出现的形式发展;完全重复式指的是多个声部对同一音进行完全重复的和声进行。

持续性和声在自然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具有转调或者巩固调性的作用。如在奏鸣曲式中,通过展开部或者插部的属和弦持续,往往意味着即将进入再现;在乐曲尾声,通过主和弦持续可以起到强调和巩固调性的作用。在戈莱斯

基的《三首古风乐曲》中,持续性和声与调性和声既有相同也有相异的作用。

在《三首古风乐曲》第二首99小节开始,乐曲进入结束部分,主和弦持续就起到了前述巩固调性的作用。

谱例3:

而在乐曲第三首第1小节,戈莱斯基则通过由I、II小提琴第二声部,中提琴和大提琴第二声部共同构成的以主音为根音的全音符二度音簇持续,来强调上方由I、II小提琴第一声部,中提琴和大提琴第一声部构成的二分音符三度叠置和弦,实现对音乐音色变化上的追求。

谱例4:

交替式和声在《三首古风乐曲》中的使用也很常见,又可细分为两个和弦的交替与两组和弦的交替两种形式。关于两组和弦的交替这种模式,本文已经在功能和声部分对第二首乐曲进行了分析,在此仅从两个和弦交替模式进行分析。

在《三首古风乐曲》第一首中,前奏与第一乐段部分戈莱斯基仅使用了两个四度叠置和声进行交替。

谱例5:

这种交替式和弦的使用完全不同于功能和声的用法,却与简洁重复的旋律形成呼应,营造出庄严肃静的音乐氛围,也是戈莱斯基中后期“神圣简约主义”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完全重复式和声进行在第一首乐曲中也曾小范围使用,出现在第37—39小节,其中以37小节最为典型。

谱例6:

上例通过相同音符在各声部的重复,达到对音乐材料极简使用的目的,乐曲中这种完全重复的和声进行是对音乐材料极简使用的另一种体现。

三、和声终止:突然终止的应用

和声终止式的使用也是和声分析的重要内容。戈莱斯

基在终止式的使用上,除却常用的V-I的进行外,还使用了一些极具个人风格的进行,其中突然终止就是极具特色的一种终止方式。

所谓突然终止,即在乐曲中不通过和声进行实现终止,

而是在乐句、乐段结束时直接使用休止符实现对乐句、乐段的划分。在乐曲第三首中,戈莱斯基就使用突然终止的方式,实现对终止的划分。

谱例7:

这种技法在其后续写作中如《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也曾多次使用,也可作为戈莱斯基终止式使用的风格。

综上,通过对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和声技法的分析,亦可以发现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会贯通,通过这些极具戈莱斯基风格作曲技术手段的使用,进一步使乐曲凝结出戈莱斯基式的烙印。

总 结

本文通过对作品和弦使用、和声进行、和声终止等内容的研究,对戈莱斯基《三首古风乐曲》的作曲技法的使用进行了解构与分析。以上三个部分中,不论是传统与现代和弦叠置手法的使用,还是功能与非功能性和声进行的融合,抑或者作曲家对终止式的使用与探索,都体现出了戈莱斯基作为一位现当代作曲家对现代与传统元素的融合与吸收。后续我们能看到,这种理念还将持续影响戈莱斯基的音乐创作,继而使其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释:

https://culture.pl/en/work/three-pieces-in-an-old-style-henryk-mikolaj-gorecki.

[2]钟 青.至善至美的回归——戈莱斯基《第三交响曲》的音响呈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04):96—101.

[3]童 昕.现代记谱法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9.

[4]刘学严.论复合功能、复合和弦及调性重叠——《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3(01):16—23.

[5]姜之国.音高组织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0:3.

(责任编辑:韩莹莹)[FL)0]

猜你喜欢
过渡时期特点
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理论探析
初中语文的过渡期教育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上)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会建设理论及当代启示
浅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建设及现实启示
科学社会主义视阈下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