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2018年1月,审计署令第1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明确将“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规定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职责中的第一项。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明确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责就是“保障国家重大政策、公司党组决策、公司战略落实”。
A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省级),主要从事电网建设、生产、经营等业务,下辖87家(市、县级)供电公司,服务电力客户约3088萬户。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审计委员会、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强审,大力推进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并以此为依托,全面深入开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审计(以下简称“重大政策审计”),取得良好成效。
一、党的领导是重大政策审计的坚强保障
新时代赋予审计新的使命,国家对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规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A公司积极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成立公司党委书记(同时为董事长)为组长的党委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公司党委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直接领导,建立审计机构向公司党委负责和定期报告的工作机制,强化内部审计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成为重大政策审计工作的坚强保障。
(一)党的领导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政治站位
重大政策审计关系国计民生,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较高的政治站位。加强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直接领导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措施的初衷,保障内部审计守住政治底线。
(二)党的领导增强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的内部机构,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容易受到组织内部诸多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在进行重大决策审计工作时,更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度和协调力度。党委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必然得到加强,其工作开展起来也会更加顺利。
(三)党的领导加大了审计成果运用力度
公司建立了审计工作定期向党委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不定期向党委书记(董事长)汇报机制,审计报告或者审计汇总报告会以呈签的方式报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签批。例如,2020年公司农网扶贫专项审计报告、分布式光伏管理报告和全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包含重大政策审计内容)均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签批。签批单随后被转给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极大地加强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有效促进审计成果运用。
二、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深入开展重大政策审计的必然选择
公司的数字化审计坚持技术驱动、应用驱动和管理驱动相融合,推动企业级的数据归集和共享,开展集中、远程、在线式的全量跨域大数据分析,是落实“科技强审”要求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审计思维理念升级、审计技术变革,提升审计监督服务质效,更好地发挥审计价值创造力的积极探索。
(一)审计人力资源不足亟待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2年初,公司(不含下属地市公司)审计部门合计配备审计人员25人(含4名部门负责人),其中实际可投入审计一线工作的不足20人。公司每年有10个左右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5个专项审计调查项目,1—2个承接上级单位的审计项目,还有若干上年度审计项目的后续审计项目。在传统审计条件下,审计部门承担这么多工作任务已经是捉襟见肘,人员力量明显不足。按照公司系统的管理现状,审计人员的配置很难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成为应对人力资源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是重大政策审计的时代选择
1.数字化审计开启了重大政策审计全量数据分析时代。
数字化审计在实时获取全量数据、持续开展跟踪监控、跨专业跨单位跨年度多维对比分析、系统性整体性分析问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及时跟踪发现、提示预警重大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过程中的异常信息,极大地提升审计时效性和穿透力。与此同时,数字化审计能够跳出单一业务管理领域,以综合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业务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业务衔接、信息传导等方面深层次问题和系统性漏洞,准确发现跨专业的管理梗阻点、资源闲置点和风险聚集点,推动相关部门开展综合治理。
2.数字化审计推进了审计模式变革。
一是推动审计组织方式由传统的一项目一审计向融合式、嵌入式、“1+N”等方式转变,促进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切实达到审计“两统筹”。二是推动审计思路由单点、离散、抽样向全景、全量、全业务转变,切实实施以数据为驱动的数字化审计模式。三是推动审计技术由以手工为主、信息化手段为辅向手工为辅,大数据审计为主的方式转变,实现数据全量获取、智能分析、多维展示。
3.数字化审计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
数字化审计充分释放“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先进生产力,强化审计工作统筹,调整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打破传统审计项目边界。数字化审计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政策审计、持续审计监督和后评审等审计项目融合实施,一次性集中开展数据分析,按需向各审计组分发问题和疑点线索,优化远程与现场的审计范围、衔接程序,极大地压减了各类审计项目现场工作时间,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三、数字化审计助力重大政策落实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智慧审计系统为重大政策审计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审计工具
公司依托数字化审计平台,探索建设以“战略+平台+数据+审计服务”为框架,以信息主导、数据驱动、技术引领、价值创新为特征,集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展示为一体的智慧审计系统。一是量身定制可视化建模工具。通过集成远光real insight工具,以拖、拉、拽的方式开展审计模型搭建,降低建模技术难度,实现模型搭建和结果输出的可视化展示,提升审计人员建模效率和建模质量。二是积极研发智能审计助手。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业务场景的构建,在持续审计、预警审计中探索应用,实现业务数据全覆盖、风险排查全链条,跨系统数据自动采集,中间表数据自动分析,审计疑点自动验证、归类和下发。三是大力建设审计数据标准体系。全面梳理281张审计中间表涉及数据字典、数据来源、业务逻辑、审计场景等链路关系,汉化中间表字段并应用知识图谱技术展现各中间表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升数据的可读性和易用性。四是建设智慧审计知识库。全面收集相关法规、内外部制度,梳理近三年公司系统内外部审计发现典型问题,全面研判公司内外部形势、精准把握新时期审计监督重点,打造智慧“三库”(方法库、制度库、问题库),促进审计标准化。
(二)打通业务数据链路,为重大政策审计提供全量跨域多维分析
一是打通共享链路,实现数据全量获取。公司基于数据中台建立业务数据无障碍获取机制,实现审计所需数据全表全字段(含负面清单数据)无障碍接入,立足及时、准确、完整的业务数据,开展全量分析。二是畅通应用链路,实现数据跨域多维分析。围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工商业电价、战略落地、一体四翼、提质增效、产业升级等20余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公司重大决策部署,首次深入推进业务数据多维、跨域和全量综合分析。
(三)数字化审计促进重大政策落实取得较好成效
2018年以来,公司始终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及公司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提出审计首要职责之后,公司将重大政策审计工作全面铺开。在2020年度,除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实施的助力脱贫攻坚、民营企业清欠(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电力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事项外,还重点选取部分重大决策事项开展全数字化营销专项审计、全数字化综合审计等,如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降低企业供电成本政策执行、分布式光伏管理、原水电供区电网改造管理等项目。通过审计督促各单位完成民企欠款清退3617.66万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资金使用6115.83万元,促进贫困村电网投资建设资金约44.96亿元得到精准运用,助力6个县彻底解决了原水电供区39个乡镇、274个行政村、16.07万户用电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实现了“小供区”通上“大供电”。
四、公司运用数字化审计方法开展重大政策审计的具体案例
(一)案例1:疫情防控期間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情况专项审计
1.审计基本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国网公司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2020年3月至6月,公司组织对16家地市供电公司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持续监督审计,重点关注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的执行范围、减免电费标准、抄表结算电量的准确性以及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的执行情况,保障国家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政策能够充分落地、取得实效。
2.数字化方法的运用。通过仔细分析国家疫情防控期间电价政策,内部审计部门制定了5个方面10项具体审计规则,重点关注优惠电价执行范围的准确性,执行节点抄表的准确性,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执行的正确性。同时设计了6张中间表,数据字段涵盖了用户的基本信息、电价信息、抄表信息和业务办理信息。系统数据直接取自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减少数据传递环节,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借助Excel函数、SQL数据库等分析工具,快速对全省18万高压用户、320万低压非居民用户完成了疑点筛查,并结合用户档案和现场核查共核实出有问题用户278户。
3.主要审计成果。审计发现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企业违规参与降价。涉及13家市公司(含所属县公司)192户用户,涉及金额147.87万元已予以追回。二是符合政策条件的用户未享受到降价政策。涉及7家市公司(含所属县公司)86户用户,涉及金额63.3万元已全部退回用户。
(二)案例2:农网改造及扶贫工程持续审计监督
1.审计基本情况。2020年,公司紧紧围绕“积极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要求,组织内审人员开展扶贫领域工程建设项目持续审计监督,全年共计检查扶贫工程项目5140个,涉及投资计划金额44.96亿元。
2.数字化方法的运用。运用审计模型实施持续审计,穿透配网精益化管控、ERP等9个系统,构建了转资是否及时、改造后是否低电压等6个模型,重点对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改造成效进行跟踪审计监督,及时提示风险。重点内容包括跟踪预警类,负责跟踪项目进度情况;竣工核实类,负责利用停电记录或电量情况核实项目是否竣工投产;投资分析类,负责分析重过载、低电压台区是否未纳入改造,是否重复改造,分析新增的轻载线路、配变投资情况;审计监督类,负责对农网工程进行常规的审计监督。
3.主要审计成果。扶贫建设领域持续审计监督,共发现前期管理、设计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和财务资金管理等方面共18个问题,涉及金额6008.98万元。
公司在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基础上,充分发挥上下联动、业审协同机制。省公司出台管理文件3项,基层单位完善管理流程16条。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整改实时推进。全面落实审计整改“一把手”责任制,压实业务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建立审计、业务双线监督机制,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切实推动问题得到整改。二是注重整改实效,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与业务部门协同推进整改,将审计整改落实与改进管理相结合,推动扶贫办和农网专项办出台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文件,降低和消除经营管理风险,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案例3:分布式光伏管理数字化审计
1.审计基本情况。为保障国家分布式光伏,特别是光伏扶贫客户的相关政策得到正确执行,2020年6月至7月,公司审计部组建审计组,对公司16家地市供电公司和72家县供电公司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已并网的分布式光伏结算业务开展数字化审计,确保公司光伏电量发行、购电费结算、补贴发放等业务的规范管理。
2.数字化方法的运用。依据分布式光伏有关政策、制度建立疑点判定规则库10个,分别为并网后6个月未发行电量、超容量发电、标杆电价执行错误、上网电价执行错误、补贴标准执行错误、连续3个月发电量为零、光伏补贴结算异常(有发电量,无结算补贴)、购电费结算异常(有上网电量,无结算电费)、电量结算异常(结算电量为负数,或购电量>发电量)、月均发电量小于50度,获取审计时段全量分布式光伏结算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输出问题疑点,组织核查,确定问题。审计分析结算记录351.57万条,输出问题疑点174.89万个,下发核查工单32份,核查疑点7864个,确认问题807个。
3.主要审计成果。审计发现部分供电单位对国家的光伏发电政策把握不准确、执行不到位。通過审计共整改各类问题用户2582户,其中私自加装光伏板超容发电用户382户、标杆电价执行不正确用户178户(其中国家级扶贫客户10户)、购电费及补贴结算异常用户84户、光伏电量发行不及时及结算异常用户1938户。同时本次审计还发现了计量设备故障、系统误操作、现场接线错误、并网后长期不发行电量等业务执行层面的问题,通过整改提高了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弥补了业务环节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服务水平,有效保证了国家政策得到正确、完整地贯彻执行。
五、结论
重大政策审计是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和不断完善的重要监督举措,其宏观性强、涉及面广,项目的高质效实施必然要求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审计工作独立性,提高政治站位,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必然要求审计人员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坚持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手段,落实审计全覆盖要求,实现数据的全量、跨域、多维分析,充分揭示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改革发展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增强更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董吉武 程品龙 鲍晓 王群 王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