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师范类专业教育情怀养成情况的因素分析

2022-04-29 06:00胡青平安欣然徐建国
吕梁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范类教师职业师范生

胡青平,吴 婷,安欣然,徐建国

(山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并将师范生的“教育情怀”作为毕业要求之一[1].“教育情怀”是指从事教育行业的教育者内心坚守教书育人的精神叙事,是渗透在其教育过程中的家国情怀,是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展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关怀及责任感,是影响其自身专业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2].师范生是未来教育行业的主力军.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对他们将来持久地从事教育行业、并在行业中积极主动工作或者是突出表现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吸引乐教的学生加入师范专业是教育情怀养成的基础,教育体系的完善是教育情怀养成的必要条件,但是有许多学生是基于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或是由于家庭等其他原因选择了师范专业,同时考研和就业等现实问题也导致最终没有走向教育行业的比例相对较大.所以为了针对性的疏导和完善教育情怀的养成体系,更好地提高中学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本文对我院师范类毕业生教育情怀的培养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师范类毕业生教育情怀的达成情况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范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且各中小学教师的从业资格并不局限于专业的师范生,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面对这种情况,了解和完善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养成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山西师范大学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2021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男生占16.5%,女生占83.5%).共发放215份问卷,收回210份,回收率达到了97.5%,经整理后剔除不完整和无效的问卷1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4%.

调查结果(表1)显示,有80%以上的师范生非常愿意或者比较愿意从事教师行业,仅有7.5%的师范生不太愿意或者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且他们从事教师行业的信心会被外界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教育情怀除了包含师范生对教书育人的浓厚兴趣外还包括师范生应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从问卷结果显示,我院师范生对于作为老师应当具有的情感、态度和应当具有的行为都有了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发现,我院学生对自己教育情怀的能力达成评价都比较满意.

表1 师范生从事教师行业的意愿

教育情怀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对不同主体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同等教育情怀的培养过程中,个体的职业认识、启蒙教育、职业价值观等的差异也会造成个体教育情怀水平的参差[3-4].目前,伴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铺开,各师范专业需认真分析教育情怀养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师范生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2 影响师范生教育情怀养成的因素

影响师范生教育情怀养成的因素是复杂的、多层面的,既包括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也可能包括性别、年级、班级类型等因素.本文仍然以山西师范大学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教育情怀养成的影响因素.

2.1 学生层面

学生自身的性别、兴趣和学业成绩等会影响其毕业时教育情怀能力的达成情况.其一,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从教意愿也不同,女性选择教育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其二,只有39%的学生是真心喜欢师范专业并主动报考,4年毕业之际他们的择业选择仍未发生改变,可见,对于师范生而言,兴趣仍然是影响师范生从事教师行业的重要原因.如果师范生喜欢教育行业,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那么将来他们选择教师行业的概率也会增大.其三,师范生的专业成绩会影响他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51.5%的师范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成绩对于将来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显然,优势专业成绩会增加他们的从业自信心,更有利于增强他们选择教师行业的意愿.

2.2 学校层面

学校的重视程度、对教育情怀养成教育的顶层设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如名师讲座)、教育情怀的表现性评价力度以及教育实习过程中教育情怀的践行等都会影响学生对教育行业的认同感,进而影响他们的择业观.在调查中发现,超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活动不仅奠定了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还具有了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信心(符合率占85%以上).此外,近80%的学生表示经过实习后更增加了其从事教师行业的决心,并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 家庭层面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择业观都会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农村家庭的父母更趋向于让孩子报考提前批次的免费师范生,既不用担心学费又不用发愁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其次,家庭的榜样引领和传承也很重要.如果父母亲戚朋友中有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职业,都会增加孩子从事教师行业的意愿.

2.4 社会层面

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倍受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影响着师范生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在调查中发现,约有92%的学生认为教师职业的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与他们的从业意愿密不可分.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各种新鲜的事物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可供选择.相较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行业,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收益高见效快的行业.

3 对策及建议

3.1 尊重意愿,培养兴趣

虽然师范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行业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在尊重不同意愿的基础上[5],把性别与职业间的不对应关系耐心梳理给邻近报考志愿的学生,帮助其正确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

其次,志向和兴趣是影响师范生从事教师行业的重要原因[6],如果师范生喜欢教育行业,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那么毕业以后从事教师行业的几率就很大[7].但是如果选择专业时有需要接受调剂的情况,师范生自己也应该积极调整应对,要有“做一行,爱一行”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师范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信经历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习后能具有中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且对以后从事教师行业有足够的自信和自豪感[7].

3.2 重视课堂,监测学业

校院应该高度重视师范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师范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如包括人文素养与社会科学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课程[8],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高质量的金课名师,让师范生通过课堂教学真正熟知并建立教育情怀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

师范生的专业成绩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会影响选择职业和从事教师行业的意愿.因此,在校期间,校院应该有相对完善的学业监测机制,通过辅导员、专业导师、代课老师、学生信息员等多方多元的学业监测机制,指导和督促学生,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制定相关的帮扶措施,确实保障在校师范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同时,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教师技能的辅导,这样不仅可促进师范生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又可增强其自身从教的自信心.

3.3 熏陶典范,贯通三习

定期邀请优秀教师、模范教师、育人典范教师进行现场讲座,或通过远程经典回放的方式,也可和师范生进行座谈交流和讨论,通过模范教师的个人事例分享和教学趣闻趣事等活动,为师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情怀的熏陶氛围,从而增强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和乐于从教的决心.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践行师德和教育情怀的重要环节.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规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一定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个阶段,且总计中学教育实习不能少于18周.因此,建议学校应该与地方政府、中学建立良好的“U-G-S”三位一体教育实践体系,真正为师范生的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严谨有效,按照现代及未来要求和标准去培养教师[9],同时,需建立表现性评价标准,真正对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方面的实践体验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3.4 传承教师,提高地位

教师世家的家庭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和崇拜,家庭环境的典型优秀事迹无形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自信和从教的执著.因此,在吸引生源的制度和举措方面可以从教师家庭背景入手,吸引乐教、适教的学生报考师范专业,这将为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西方学者对教师的研究表明,工资收入的多少是影响应届毕业生是否选择教师教育行业的决定因素.[9]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学校应倾斜师范类专业的经费投入并加强教师教育实训平台的完善,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师范生提供更多更强的就业机遇,从而提高毕业生的从教比例.

教育情怀是教育行业的强心剂,能使教育行业始终保持活力.当下师范类大学生作为教师行业的后备力量,只有注重教师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顺利保障师范生教育情怀等毕业要求的顺利达成,才能源源不断地向教师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也只有不断加强教师教育情怀能力的提升,才能不断壮大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并使之永葆活力.

猜你喜欢
师范类教师职业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