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庐
(广东金融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开放环境下的产品创新依赖于创业者对知识的搜寻、整合和开发利用[1]。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产品创新呈现出细微化、迭代化、知识交叉化的特点[2];另一方面,与注重基础研发的传统模式相比,当下的产品创新更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官体验、视觉印象和价值共创[3],因此,创新的来源从企业内部迁移到企业外部,创新的资源从物质资源转移为知识资源。创业者必须持续搜寻和吸收知识,才能维持高强度的新产品开发工作[4]。
既有文献对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Li et al.(2013)[5]发现知识搜寻的努力程度和持续程度对产品创新有积极影响。Troilo et al.(2014)[6]发现在当前业务范围外的知识搜寻提升激进式产品创新。Luo et al.(2017)[7]发现知识搜寻的宽度提升了创新绩效。王建平等(2017)[8]发现本地知识搜寻对渐进式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王建军等(2020)[9]发现供应侧搜寻、需求侧搜寻和跨地理空间搜寻对持续创新有正向影响。叶江峰等(2021)[10]发现互动式的知识搜寻有利于突破式产品创新,非互动式的知识搜寻有利于渐进式产品创新。整体而言,知识搜寻是提升产品创新的有效策略,知识搜寻的来源和宽度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有权变影响。
既有文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存在值得深入探究的不足之处。首先,既有文献忽略了新创企业情境下的知识搜寻。在位企业具有丰富的供应链关系,为知识搜寻提供了渠道基础[11];新创企业依靠创业者个人进行知识搜寻,创业者的个体特征如创业经历可能有重要影响[12],既有文献未进行系统考察。其次,既有文献忽略了组织边界在知识搜寻中的影响作用。新创企业的外部关系资源有限[13],创业者需要在组织内部寻求知识,内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在既有文献中鲜有涉及。第三,既有文献忽略了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影响。既有实证研究多以探索式和渐进式产品创新为因变量[10],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对新创企业的存亡有重要影响,值得深入考察。
综上所述,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连续创业者是否比初次创业者更善于知识搜寻?(2)知识搜寻的组织边界对新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新颖性是否存在不同影响?(3)连续创业者是否更善于将内外部知识搜寻转化为新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对上述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指导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在组织边界内外进行知识搜索,取得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或新颖性的比较优势。接下来,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具体研究假设,采取合适的研究设计,调查新创企业取得数据进行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创业者提出实践建议。
具备两次及以上创业经历的人是连续创业者[14],首次创业的人是初次创业者。张默 等(2018)[15]发现,连续创业者具有更好的创业技能应对不确定性,减少环境变动引发的创业夭折。Vaillant et al.(2019)[14]发现,连续创业者对创业目标的架构能力更强,善于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创业目标的概率比初次创业者更高。Carbonara et al(2019)[16]发现,连续创业者更善于与环境互动,发动各种外部关系资源,获得团队成员的组织承诺,因此,创业成功的概率更高。
在搜寻强度方面,预计连续创业者的知识搜寻显著高于初次创业者。首先,连续创业者的心态更加成熟稳健[17],善于与工作同事及外部相关者打交道,从中获取各种知识资源。其次,连续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更娴熟,能够从日常管理活动中抽出时间进行知识搜寻;初次创业者易陷入日常事务而无法脱身。第三,连续创业者具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为知识搜寻提供了渠道。
从搜寻边界的角度,预计连续创业者更多地从组织外部进行知识搜寻。相较于初次创业者,更多的连续创业者是机会驱动的[18],他们知晓机会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愿意花更多时间进行环境扫描和机会搜寻。此外,连续创业者对管理工作更为熟悉,从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搜寻得到的信息冗余较多,因此,他们更愿意从组织外部搜寻新颖性相对更高的知识。
从搜寻边界的角度,预计初次创业者更多地从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搜寻。初次创业者通常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相对缺乏市场扩展、财务运营、人员管理等经验[16],需要从投资人、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获取知识进行弥补,并通过频繁的内部沟通提升彼此信任和增强团队协作。此外,初次创业者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人际联系相对较弱,限制了初次创业者的外部知识搜寻。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下列假设:
H1a:连续创业者的内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高于初次创业者。
H1b:连续创业者的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高于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
H1c:初次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高于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
创业者在组织外部进行知识搜寻可能有助于提升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首先,外部知识搜寻带来新的产品研发思路,有助于提升新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其次,从供应商和分销商等搜寻知识,了解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使新产品更可能获得市场认可。第三,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知识搜寻,了解行业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势,使新产品更符合产业规划和更贴近技术前沿。
不过,外部知识搜寻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外部知识的搜寻成本高,增加了经济负担,导致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有所减缓。其次,在陌生的领域进行知识搜寻,得到的知识与当前生产运作有一定距离,知识整合的难度较大。第三,外部知识的引入致使创业者对当前项目进行重新审视和反复修正以符合环境变化的新要求,增加了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成本。
创业者在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搜寻可能有助于提升新产品开发的速度。首先,内部知识的搜寻成本低,创业者在日常管理和会议流程中快速地从相关人员处获得知识。其次,从事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帮助创业者快速解决具体问题,加快项目进度。第三,内部人员处于共同的工作环境之中,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速度快,整合消化的难度低。
不过,内部知识搜寻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内部知识导致创新项目的开发思路狭窄,不利于实现突破式产品创新[6]。其次,内部知识的冗余程度较高,缺乏发散性和跳跃性,导致产品创新陷入固化陷阱。第三,基于内部知识形成的产品在市场层面可能是缺乏创新,导致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下列假设:
H2a: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但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存在一定负向影响。
H2b: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但对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存在一定负向影响。
连续创业者可能有更强的能力将外部知识搜寻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从组织外部进行知识搜寻的不确定性较高,连续创业者更善于从复杂环境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舍弃无用甚至是误导企业的信息[18]。初次创业者不具备知识甄别和筛选的经验,较难从复杂环境中搜寻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同时,外部信息的矛盾性较高,不同来源的信息可能彼此冲突[12]。初次创业者缺乏信息研判经验,易被错误信息诱导而进行有偏差的创新决策,导致创新结果不佳。
连续创业者可能有更强的能力将内部知识搜寻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从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搜寻时,连续创业者对情绪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高[15],愿意倾听和采纳员工的建议。同时,连续创业者处理困难的经验更丰富,善于鼓励团队成员将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次创业者时常过度自信[19],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他人信任程度低,不利于知识获取和利用。在面对困难时,初次创业者往往采取独断冒险的方式进行高风险决策[19],对团队成员和一线员工的建议不采纳或暂缓采纳,阻碍了内部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下列假设:
H3a:相比初次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的外部知识搜寻强度对新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的正向影响更高。
H3b:相比初次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强度对新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正向影响更高。
高新技术园区集聚了大量新创企业,是研究创业现象的理想情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两个高新技术园区为调研对象。园区A 位于广州市,以生物、材料和信息产业为主;园区B 位于佛山市,以机械、塑料和家电产业为主。本文以成立年限不超过6 年的新创企业的创业者为样本总体,随机发放问卷750 份,回收312 份,剔除填写不完整问卷15 份及疑似随意填写问卷12 份,获得可用调查问卷285 份,可用率为38.0%。
对两园区获得问卷的主要研究变量进行非对等样本T 检验,均值的方差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整合两类样本为一个研究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受访者中独立创业者为96 人,占比33.6%;联合创业者为189 人,占比66.4%。连续创业者为54 人,占比18.9%;初次创业者为231人,占比81.1%。年龄在30 岁以下的占37.8%,31 岁到40 岁的占43.7%,41 岁及以上占18.5%。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有18 家,占比6.3%;第二产业(制造业)有131 家,占比46.0%;第三产业(服务业)有136 家,占比47.7%。
为检验未收回问卷的选择偏差,运用T 检验比较已回收样本和未回复问卷的样本,未发现在成立年限、规模及行业分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检验共同方法变异,采取Harman 单因素方法对研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未旋转条件下提取出四个因子,第一因子解释了28.46%的变异,由于未出现只有一个因子或某个因子解释力特别大的情况,因此,研究数据未出现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另外,变异膨胀因子的VIF 值介于0.954 至1.781 之间,低于多重共线性的临界判定值10,因此,本研究的各个研究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研究变量的测量方式如表1 所示,表中给出了测量条目的因子载荷值、一致性检验的克朗巴哈α 值和组合信度的CR 值。测量条目的因子载荷值在0.5 以上,表明测量条目比较准确覆盖变量的意义。同时,单个变量的克朗巴哈α 值和CR 值高于0.7,表明各条目之间共同方差变异差指向单一目标变量,测量稳定性好。整体而言,本次调查的测量信度和效度良好。
表1 研究变量的测量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测量方式如下:(1)创业经历,询问创业者之前是否有创立或联合创立其他企业的经历,有则标注为1,无则标注为0。(2)创业者年龄,划分为30 岁及以下、31~40 岁、41~50 岁、51 岁及以上四个区间;创业者性别,女性标注为1,男性标注为0;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划分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本科或大专、硕士、博士及以上四个区间。(3)新创企业规模,根据固定员工的数量划分为少于20 人、20~49 人、50~199 人、200 人及以上四个区间。研发投入程度,根据从事产品或技术开发的员工占全部员工的比值划分为0~3%、3~10%、10~30%、30%以上四个区间。(4)行业技术动态,以“技术变化很快”“难以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行业现有技术”三个测项进行测量。行业竞争强度,划分为无竞争、有竞争但不激烈、竞争程度中等、竞争比较激烈、竞争非常激烈五个区间。
检验研究假设H1a、H1b和H1c,对连续创业者和初次创业者的内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的变量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连续创业者和初次创业者的知识搜寻行为的比较分析
连续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90,初次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42,两者的差值为0.48 且95%置信区间不包括自然数0,因此,连续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显著高于初次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的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77,初次创业者的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12,两者的差异为0.65 且95%置信区间不包括自然数0,因此,连续创业者的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显著高于初次创业者。综上结果,假设H1a 得到支持。
连续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90,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77,两者的差值为0.13且95%置信区间包括自然数0,因此,连续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和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假设H1b未获支持。
初次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42,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为3.12,两者的差值为0.31且95%置信区间不包括自然数0,因此,初次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的强度显著高于外部知识搜寻的强度,假设H1c 得到支持。
检验研究假设H2a、H2b、H3a和H3b,对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和创业绩效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首先,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1),考察知识搜寻和创业经历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影响,具体设立如下:
再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3),考察知识搜寻、创业经历和新产品开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具体设立如下:
方程(1)(2)(3)中,npdspd表示新产品开发的速度,npdnvl表示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performance表示创业绩效,上述为因变量。age表示创业者年龄,gender表示女性创业者,edu表示受教育程度,size表示新创企业规模,rd表示研发投入,tech表示行业技术动态,cpt表示行业竞争强度,上述为控制变量。insrch表示内部知识搜寻,outsrch表示外部知识搜寻,serial表示创业经历,上述为解释变量。deinsrch表示去中心化的内部知识搜寻,deoutsrch表示去中心化的外部知识搜寻,deserial表示去中心化的创业经历,上述变量的乘积项为调节变量检验项。此外,α 为常数项,β1…β14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为待估计的回归参数。i代表不同企业样本案例,ε 表示误差项。
为了区别控制变量、解释变量和调节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效力,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依次纳入上述变量,表3 给出了回归方程的实证结果。
方程(1)以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为因变量,结果显示:内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05;p<0.01),外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25;p<0.05)。创业经历正向调节内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关系(β=0.097;p<0.10),正向调节外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关系(β=0.119;p<0.05)。
方程(2)以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为因变量,结果显示:内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无显著正向影响(β=0.019;p>0.10),外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59;p<0.01)。创业经历对内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β=0.004;p>0.10),正向调节外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的关系(β=0.131;p<0.05)。
方程(3)以创业绩效为因变量,结果显示:内部知识搜寻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78;p<0.01),外部知识搜寻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81;p<0.01),创业经历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36;p<0.05)。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65;p<0.01),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28;p<0.01)。
综合上述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外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新颖性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2a得到部分支持。内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没有影响,因此,假设H2b得到支持。创业经历对外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3a得到支持。创业经历对内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3b得到支持。
对创业经历的调节效应进行进一步检验,根据表3 中方程(1)和方程(2)的回归结果,对创业经历分别取低值(0)和高值(1)的情况下,新产品开发绩效(y)与知识搜寻(x)的线性函数关系进行测算,结果见表4。
表3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实证结果
比较方程(4)和方程(5):当创业经历取低值(0)时,内部知识搜寻(x1)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y1)的线性关系为:y1=2.206+0.184x1;当创业经历取高值(1)时,内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线性关系为:y1=1.328+0.457x1。随着调节变量取值的提高,内部知识搜寻(x1)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y1)的影响程度提升。因此,验证了创业经历对内部知识搜寻(x1)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y1)的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
比较方程(6)和方程(7):当创业经历取低值(0)时,外部知识搜寻(x2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y2)的线性关系为:y2=2.178+0.079x2;当创业经历取高值(1)时,外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线性关系为:y2=1.450+0.314x2。随着调节变量取值的提高,外部知识搜寻(x2)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y2)的影响程度提升。因此,验证了创业经历对外部知识搜寻(x2)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y2)的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
比较方程(8)和方程(9):当创业经历取低值(0)时,外部知识搜寻(x3)与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y3)的线性关系为:y3=1.624+0.285x3;当创业经历取高值(1)时,外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的线性关系为:y3=0.907+0.523x3。随着调节变量取值的提高,外部知识搜寻(x3)对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y3)的影响程度提升。因此,验证了创业经历对外部知识搜寻(x3)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y3)的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
最后,根据表4 中y与x的线性函数关系,将x1、x2、x3分别取值1、2、3、4、5 代入方程(4)至方程(9),绘制调节变量图如图1、图2、图3 所示。
图1 创业经历对内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关系的调节效应
图2 创业经历对外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的关系的调节效应
图3 创业经历对外部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的关系的调节效应
表4 创业经历对主效应线性函数关系的影响
第一,连续创业者的知识搜寻强度显著高于初次创业者。既有研究多以在位企业为研究情境[8],关注不同的搜寻策略[9]产生的不同后果[10],忽视了搜寻者的个体特征对搜寻行为的影响[15]。本文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连续创业者的外部知识搜寻强度(均值为3.77)显著高于初次创业者(均值为3.12),连续创业者的内部知识搜寻强度(均值为3.90)显著高于初次创业者(均值为3.42),这对于深入探索创业情境下的知识搜寻行为提供了新的实证参考。
第二,知识搜寻的组织边界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重要影响。外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β=0.125;p<0.05)和新颖性(β=0.359;p<0.01)有显著正向影响;内部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的速度(β=0.205;p<0.01)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β=0.019;p>0.10)没有影响。既有文献关注了知识搜寻的坚持程度[5]、渠道[6]、宽度[7]和深度[23]对创新的影响,忽略了组织边界的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组织边界的视角检验不同搜寻策略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丰富了知识搜寻的研究成果。
第三,创业经历对知识搜寻与新产品开发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影响。连续创业者更善于将外部知识搜寻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的新颖性(β=0.131;p<0.05),也更善于将内部知识搜寻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的速度(β=0.097;p<0.10)。既有研究考察了知识基础[24]、知识距离[10]、整合方式[23]、管理认知[25]等因素的调节影响,忽略了创业情境下创业者个体特征[26]的调节影响。因此,本研究探索知识搜寻及其转化效能在创业情境下的实现过程和促进条件,为进一步理解知识搜寻的创新价值及其促进条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首先,创业者应关注组织边界对知识搜寻的重要影响。创业者向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知识搜寻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准确性高的特点,有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提升新产品研发的进度。但是,内部知识搜寻的冗余程度高,对新产品的新颖性缺乏影响,因此,为了提升新产品的新颖性,创业者应增加对供应商、顾客、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等外部知识源的搜寻强度。
其次,创业者应重视创业经历对知识转化的重要影响。连续创业者更善于将内外部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绩效,因此,初次创业者应考虑在创业团队中增加有创业经历的合伙人或投资人,遇到知识甄别和转化问题时及时请教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提升新创企业对内外部信息的甄别、吸收和转化能力。
再次,初次创业者应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新产品开发的速度。虽然初次创业者在知识搜寻和转化方面相较于连续创业者均处于相对劣势的处境,但可以发挥创业热情高、决策速度快的特点,积极进行内部知识搜寻提高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竞争优势,不断推出新的测试版产品,在后续服务中持续改善产品品质,实现初次创业企业的健康成长。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扩展。首先,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组织边界的知识搜寻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但未考虑搜寻得到的知识转化为产品创新的过程,后续研究应以新创企业的具体创新项目为背景,通过案例研究等方法继续细化探究这一过程。其次,本研究发现创业经历对于创业者的知识搜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这一影响可能涉及创业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等因素,未来的研究若结合创业经历和创业认知的视角,对这一影响过程进行深入讨论,将得到更丰富的研究结论。最后,初次创业者无论在知识的搜寻还是转化方面都处于劣势,初次创业者如何克服劣势实现颠覆式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激情、团队整合、即兴拼凑等是否在初次创业者的知识搜寻和转化过程中有提升或促进影响,还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