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22-04-29 09:08史洁丽王旭王娟王燕刘桂芬
当代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动脉血通气综合征

史洁丽,王旭,王娟,王燕,刘桂芬

(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16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于早产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时还会导致患儿的肺泡大面积萎缩,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3]。大量研究表明,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4-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 年11 月至2020年11 月于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1 月至2020 年11 月于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平均胎龄(33.26±2.51)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34±0.56)kg。实验组男22 例,女18例;平均胎龄(33.50±2.68)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31±0.64)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儿均确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符合临床诊断标准[7];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综合疾病患儿,如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气漏综合征、脓胸和乳糜胸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患儿。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保暖、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规格:70 mg 冻干粉针剂)治疗,100 mg/kg气管内滴注。实验组实施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首先选择适宜的鼻塞固定在患儿的鼻前庭,并设置初始参数:呼气末正压5~7 cmH2O,氧流量6~8 L/min,吸入氧浓度21%,并依据患儿的实际病变发展情况设置适宜的呼吸机参数。对照组实施头罩吸氧治疗。为患儿选择适宜的头罩尺寸,氧气流量5 L/min,氧浓度40%[8]。

1.3 观察指标 ①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频率:治疗后1、12、24 h,采用美国雅培手持式血气分析仪(i-STAT 300-G)检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频率(rspirator rate,RR)。②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均已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仅部分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剧。③肺功能指标:采用Master screen Paed型肺功能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达峰时间(time to tidal peak expiratory flow,TPTEF)、达峰容积比(expirator y volume at tidal peak expiratory flow/expiratory time,VPEF/VE)、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频率比较 治疗后1 h,两组PaO2、PaCO2、OI、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24 h,实验组PaO2、OI 均高于对照组,PaCO2、R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频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频率比较(±s)

注: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OI,氧合指数;RR,呼吸频率

临床指标PaO2(mmHg)PaCO2(mmHg)OI(mmHg)RR(次/min)时间治疗后1 h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治疗后1 h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治疗后1 h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治疗后1 h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对照组(n=40)46.32±7.33 54.72±6.69 62.35±6.32 68.52±6.20 56.32±4.31 53.52±3.91 143.21±15.63 198.62±10.52 268.41±24.61 64.41±6.51 58.41±5.51 53.62±4.31实验组(n=40)47.23±7.21 58.33±6.52 66.56±6.12 67.90±5.90 52.63±4.21 48.32±3.33 146.32±15.51 232.21±11.22 286.31±26.31 63.91±6.21 54.21±5.21 50.12±3.32 t值0.560 2.444 3.027 0.458 3.874 6.404 0.893 13.812 3.142 0.352 3.503 4.069 P值0.577 0.017 0.003 0.648 0.000 0.000 0.375 0.000 0.002 0.726 0.001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EF、TPTEF、VPEF/V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PEF、TPT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PEF/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PEF,呼气峰流速;TPTEF,达峰时间;VPEF/VE,达峰容积比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40 40 PEF(L/s)治疗前2.23±1.19 2.31±1.30 0.288 0.774治疗后3.21±1.32 3.95±1.35 4.008 0.000 TPTEF(s)治疗前0.10±0.01 0.10±0.02 0.000 1.000治疗后0.18±0.07 0.28±0.01 8.944 0.000 VPEF/VE(%)治疗前23.63±0.21 23.61±0.20 0.436 0.664治疗后27.82±6.45 28.51±6.95 0.460 0.647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使肺泡进行性萎陷,导致肺功能障碍和动脉血气指标弱化[9-10]。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病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鼻塞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减少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伴有发绀、呼吸困难等综合症状,需进行辅助通气治疗;且由于患儿发育不完全,需选择适宜的通气方式以保证通气治疗的及时性,并减少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相关研究[11]表明,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发病因及预后状况等均与患儿胎龄密切相关,此外,由于患儿早产,导致发病率较高,预后状况较差,对患儿进行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肺功能,同时,还能减少患儿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2、24 h,实验中PaO2、OI 均高于对照组,PaCO2、R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EF、TPTEF 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PEF/V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通过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可有效提升疗效,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综上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动脉血通气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勘误声明
Chandler综合征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