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叙事视角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初探*

2022-04-29 03:38江苏省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全能语篇话语

方 颖|江苏省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学生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因此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1]。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常常采用“理解大意—分段理解—学习语言—复述语篇”的教学模式,未能把握不同语篇的特点、内容与形式[2]。

叙事视角指的是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根据对叙事文视野的限制程度,叙事视角可分为全能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三种类型[3]。全能视角(又称“零聚焦”或“全知视角”)指叙述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完全知晓,是传统叙事语篇常用的叙述方式,一般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进行叙述[4]。内视角指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在这一叙事视角中,叙述焦点与人物主观世界重合,体现出叙述内容的主观性。外视角指叙述者只提供人物的行为、外表及环境等信息,而不告之人物的动机、思维和情感等信息,使得人物神秘化(该视角的叙事语篇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故本文的教学设计不对其作探讨)。视角的切换涉及人称、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变化。全能视角对应的是间接话语(Indirect Speech)、自由间接话语(Free Indirect Speech)、间接思想(Indirect Thought)、自由间接思想(Free Indirect Thought);内视角常对应的是直接思想(Direct Thought)、自由直接思想(Free Direct Thought)、直接话语(DirectSpeech)、自由直接话语(FreeDirectSpeech)[5]。

本文基于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The Old Man and the Sea”,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双重叙事视角的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叙事视角下人称、时态、人物话语及思想表达等要素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领会叙事结构与话语特征在突显语篇主题意义中的作用。“The Old Man and the Sea”讲述的是一位独自出海打鱼的老渔夫,经过84 天的搜捕仍一无所获,最终捕捉到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与其展开三次“搏斗”,并将继续“斗争”下去的故事。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叙事视角切换所引起的语言各要素的变化所知不多,需要在教师引导下逐步体会宏观的组织结构与微观的语言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

一、熟悉语篇结构,激活对全能视角的感知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语篇,并完成语篇框架结构图(如图1所示),为接下来的语篇叙事视角的分析奠定基础。

图1 语篇框架结构图

学生通过略读语篇可知,图1中需要填充的 短 语 依 次 是first attempt、second attempt、third attempt、(never)gave up,即呈现的是主人公三次捕鱼失败却没有放弃的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1 中反映主人公身体状态的短语(如feel faint、get confused in the head、feel himself going),以使学生了解老人经历失败后感到头晕目眩、体力不支的情形。

接着,教师引出全能视角的概念“The third-person omniscient point of view is a form of storytelling, in which the omniscient narrator knows everything about the story and can tell us what all the characters are doing and thinking as well as what is happening in other places.”,并通过问题“What are the expressions written from third-person omniscient point of view in the passage?”,引导学生找出语篇中全能叙事视角的表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全能视角的语言特征(在该语篇中以第三人称形式出现)和全能视角的叙事功能(海明威运用全能视角简洁、直接地介绍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以及与马林鱼较量的情景)。全能视角是学生最熟悉的叙事手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语篇大意。

二、观察语言形式的不同选择,引出内视角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者和培养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挖掘文本的语言资源[6]。因此,教师不应直接向学生灌输内视角的概念,而应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叙事视角在人称、时态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以探索语言现象背后的叙事策略。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对比两种叙事的语言特征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Can you find any differences?”,引导学生观察图2 中左右两栏粗体和画线单词的差异。学生能够总结出粗体单词和画线单词的差异分别体现在时态和人称上。

图2 两种叙事的语言特征对比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Apart from the differences in tense and personal pronouns,what changes can you identify between the two columns in terms of meaning expressions?”,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图2 左栏在表达人物心理活动方面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人称、时态的切换,以使学生自己意识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现在时态的使用是人物思想与话语直接表达的表现形式,与内叙事视角紧密关联。

【学习活动2】小组合作探究人物的思想与话语

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人物的思想与话语,并完成表1。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表1 人物的思想与话语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识别语篇关于人物话语和思想活动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海明威不只是借助“He said”“He thought”和双引号等显性标记来刻画人物的所思所想,还使用一些隐性的描写方式,如“Never have I seen a greater, or more beautiful,or a calmer or more noble thing than you are,brother.”“Come on and kill me.I do not care who kills who.”等。这种内视角的表达有助于学生直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活动3】体会人物心理表达的多样性

教师在PPT 上呈现关于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并提出问题Q1 和Q2,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表达的多样性。PPT内容如下:

1.Hold up, legs.Last for me, head.Last for me.You never went.

2.I’m not good for more turns.Yes, you are,he told himself.You’re good for ever.

3.You must keep your head clear.Keep your head clear and know how to suffer like a man.

4.I do not know.But I will try it once more.

Q1:Can you find any language indicators showing what the character is thinking in these sentences?

Q2:Whom do you think the old man is talking to,the fish or himself?

Q1 和Q2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思想的直接表达以及人称代词“you”的双重功能。

【设计意图】内视角常对应的是直接话语和直接思想,这种表达方式没有引号标记,也没有“他想”“他说”等提示语[7]。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直接话语和直接思想,可以体会到内视角直达人物内心的独特功能。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人称代词“you”在该语篇中具有双重指称功能,既可以是人物对马林鱼的发话,也可以是自言自语。

三、分析双视角并置之因,领悟语篇主题

在学生领会两种叙事视角的区别性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双视角并置的动因,以帮助学生体会语篇微观与宏观的逻辑关联。这一环节涉及两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探索双视角并置的三种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Q3 和Q4,探索海明威是如何使用双重叙事视角展开叙事的。

Q3:In what paragraphs does Hemingway alternately use the two types of narrative points of view?

Q4:In what ways does he successfully use such a skill?

针对Q3,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答案,即第3、6、12、14 和15 段使用了双重叙事视角。针对Q4,学生发现如下三种双视角并置的情况:其一,“全能视角+内视角”并置,学生发现第6段先由全能视角展现“His mouth was too dry to speak but he could not reach for the water now.”然后由内视角叙述“I am not good for manymore turns.”,呈现老人片刻的沮丧,以及老人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还不忘激励自己“Yes you are.You’re good for ever.”的场景;其二,“内视角+全能视角”并置,学生发现第14段先由内视角表达“I’ll try it again, the old man promised.”,然后由全能视角叙述“Although his hands were mushy now and he could only see well in flashes...”;其三,“内视角+全能视角+内视角”的叙事手法,学生注意到第12 段先由内视角呈现“I do not know, the old man thought.”,然后由全能视角描述“He had been on the point of feeling himself go each time.”,最后又由内视角展现“But I will try it once more.”。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厘清双视角并置的三种模式,即“全能视角+内视角”并置、“内视角+全能视角”并置和“内视角+全能视角+内视角”并置。

在学生了解三种双视角并置模式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双视角并置的潜在动因。

【学习活动2】解析双视角并置与主题意义的关系

教师首先呈现图3,引导学生了解从微观语言细节到宏观叙事策略的语篇结构,然后让学生完成图3 填空,并回答问题Q5 和Q6,促使学生推导语篇的主题意义。

图3 语篇双视角结构图

Q5:Why does Hemingway use the two narrative strategies by turns?

Q6:What thematic meaning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express by using such a skill?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双视角并置展现出困境与信心同在、犹豫与执着同在、黑暗与光明同在的动人场景,突显“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这一主题意义。

四、基于双重叙事视角,设计语言输出练习

基于双重叙事视角的语篇教学不应停留在视角指认和内容理解的表层,而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为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适当操练,以巩固、内化所学语言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写作任务

教师设计问题Q7~Q10,引导学生用全能视角描述朋友李华遇到的困难、内视角描绘他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并进行自我激励的。

Q7:Can you describe an experience in which Li Hua wanted to give up something but he didn’t?

Q8:How did Li Hua get over his fear or hesitation or whatever?

Q9:What made Li Hua keep on doing something in spite of great difficulties?

Q10:How did Li Hua encourage himself or what did he say to himself so that he kept on doing something he had intended to give up?

同时,教师提供语篇中的语言脚手架“I’ll try once again.”“Keep your head clear.”“You are good for ever.”等,以及在PPT 上呈现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中部分有关内视角的表达方式,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资源。上述语言支架也有助于提醒学生,困难无处不在,打退堂鼓在所难免,但需要及时调整心态,相信自己的内在力量,并采取有效行动。PPT内容如下:

1.What I will do if he decides to go down,I don’t know.What I’ll do if he sounds and dies I don’t know.But I’ll do something.There are plenty of things I can do.

2.No one to help either one of us.Perhaps I should not have been a fisherman, he thought.But that was the thing that I was born for.

3.It was too good to last, he thought.I wish it had been a dream now and that I had never hooked the fish and was alone in bed on the newspapers.“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he said.

【设计意图】这一输出活动并没有要求学生用超出文本以外的语言来完成,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叙事视角相关语言特征和叙事手法,结合自身经历,开展想象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语篇建构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微观的语言要素和宏观的组织结构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8]。本文基于《新课标》,聚焦语篇的微观语言要素和宏观组织结构的逻辑关联,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知语篇中的双重叙事视角,观察全能视角和内视角切换所引发的词汇、语法、人物话语、人物思想表达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双视角并置对表达主题意义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能较好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体验老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老人的心路历程,领悟老人肉体可能会被摧毁但坚强意志永远不会被打败的可贵精神。

猜你喜欢
全能语篇话语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