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立足优势精准承接,开出美丽“协同花”

2022-04-29 13:42王敏成静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7期
关键词:京津天津市京津冀

王敏 成静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正如这个比喻所包含的道理,要想协同取得实效,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利用差异,紧抓机遇,做强自身,促进互补,最终合力同心。

天津市深谙这个道理,近年来,不断立足自身优势,“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主动精神,统筹推动、有序对接,全力推进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积极成效。”在日前召开的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会上,天津市市长廖国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总结。

创新协同深入推进非首都功能承接有序进行

实现远程控制的5G工业机器人、在火神山使用的对讲机系统、定制化生产全屋部品……近年来,一批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涌现出来。2021年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成立的第五年。数据显示,挂牌以来,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过去3年新增注册企业超1500家,年均增速35%以上。其中,北京企业占全部新注册企业的1/3,科技型企业占40%。

“2021年,天津深入推进创新协同,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发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办常务副主任孙虎军告诉记者。

一是提速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新一代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达到世界第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高标准筹建海河实验室,构建具备源头科学创新和前沿技术创造能力的原始创新策源体系,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先进计算机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正式揭牌。

二是京津冀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建成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面向京津冀推广创新成果,京冀地区注册用户达到约300家,汇集京冀地区专家超过2000人。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完成设立,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完成23个投资项目。

三是稳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完成挂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多个实验室落户天津。制定发布《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共享平台资源单位达到99家、大型仪器数量超过1000台套,年服务京冀企业1500余家。

“北京中心建立了成果筛选机制,我们将加强与北京中心的合作,推动优秀成果到天津转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主任张雪颖表示,“同时,我们将利用这个平台把天津优秀的科技成果筛选出来,让天津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落地。”

交通协同有重大进展京津通勤越来越方便

最近,一条好消息刷爆了天津市武清区居民们的朋友圈:“通武廊”市域(郊)铁路项目天津段“津武线”今年将力争尽早开工。项目建成后,向南将与天津市地铁系统相连;向北通过河北省廊坊市,到达北京市通州区,进而与北京主城区相接。

“‘通武廊’为我们这些在京津两地之间通勤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更便捷的直达北京东的路线。现在乘坐高铁虽然快,但毕竟要受到高铁时间、安检、买票等诸多限制。‘通武廊’开通之后,我们坐轻轨就能去北京了。”家住天津、在北京上班的朱莉告诉记者。

在真正实现两市轻轨相连之前,为了更加方便两地通勤人员,天津市于2020年12月研究出台了12项京津通勤便利化措施,涉及四个方面,分别是实行京津城际运营公交化、推出支付优惠同城化、实现枢纽通达便利化、开通重点区域直通车。

“目前,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全面落实,京津城际列车实现‘公交化’班次,高铁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实现‘预约+直刷’乘车模式,京津两市地铁App支付实现互认,‘京津快速通勤直通车’应用程序上线运行。”孙虎军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天津和其他两地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也在加快推进。京滨铁路、京唐铁路、津兴铁路加快建设,津潍铁路(京沪二通道)完成初步设计审查。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启动建设。津石高速天津东段主体完工,塘承高速滨海新区南段、津歧公路改建工程、工农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客货运航线布局进一步优化,与京冀机场协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生态环保协同持续深化护三地人民绿水蓝天

2021年9月27日,随着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生态补水顺利“牵手”永定新河入海,这标志着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这也是永定河自1996年以来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这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环境领域实现突破。”孙虎军说,2021年,天津持续深化生态环保协同,区域生态质量进一步改善。

据孙虎军介绍,三地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大气、水污染等协同治理。扎实推进燃煤源、工业源、移动源、面源“四源治气”,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20~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三地生态环境及水务部门联合签署《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在研判预警、拦污控污、信息通报、联合监测等方面密切协作。天津还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共同推动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试点。

2021年,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东部的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较之往年明显增加,成群聚集达200余只,往年罕见的白鹤、白枕鹤、大白鹭明显增多,一幅‘河畅、水清、岸绿、鸟飞’的生态新画卷得以生动展现。”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周俊启说。

大黄堡只是天津深入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之一。如今,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生态屏障、津沽绿谷”的景观初步显现。七里海、大黄堡、团泊、北大港四个湿地累计补水2.4亿立方米。天津深入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累计完成4.78公里的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和531公顷生态湿地修复工程,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除劣Ⅴ类水质。

猜你喜欢
京津天津市京津冀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