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_王博 编辑_刘煜 设计_李阳
4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日。
卫生健康,是留学生和家长们都倍加关注的问题。独自在外,环境的改变和学习的压力等因素都可能会使留学生遭遇心理和生理上的多种问题。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并维持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是顺利开展学习和工作的保障。尤其是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留学生更应当做好相关的防护和应对。
提到卫生健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身体上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护,其实心理卫生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人格的培养和陶冶情操等也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留学生圈子,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耶鲁大学多年前就曾发布过一份对中国国际学生的精神健康报告,其中指出有45%的人表示自己在过去两周内有抑郁症状,而29%的受访者自称有焦虑症状。《纽约时报》在2018年的文章中也提到,留学生患抑郁比例高达65%。
留学生的压力和心理问题来源,主要包括这些方面:繁重的学业压力、环境的改变和就业压力等。
提到留学生的焦虑来源,首先就是学业压力。国外高校对于学生课业方面的考核极为严格,作业成绩、出勤率等都会直接影响到GPA成绩甚至是毕业。大部分留学生从拿到offer那一刻起,等待他们的就是图书馆、自习室和实验室“三件套”,数不完的随堂测验、小论文、小组作业、考试扑面而来,熬夜赶作业做练习也成了家常便 饭。
除了学业外,身处异乡的留学生还面临着适应文化环境和调整社交方式的问题。比如,要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虽然在出国前的语言培训和学习能满足日常大部分需求,但初到目的地的留学生还要适应地方方言差异、日常口语化表达,甚至是授课语速快等很多问题;此外,留学生还需要适应文化差异,小到起居饮食和社交方式,大到文化认同和共情,都需要做出多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留学的成本是高昂的,这也意味着很多留学生都背负着父母家人和社会舆论的更多希冀。近两年来,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留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对于有留在留学国家就业意愿的学生,不是每个国家每年都有合适的项目和职位,相当多的国家还是更愿意雇用本地人,这使很多留学生面临考验;归国就业的留学生面临的则是与国内高校超过1000万毕业生同台竞争的局面。
面对上述种种压力,留学生应当如何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呢?有些留学生因为要应付作业考试等课业负担常常熬夜,伤害了身体,也因此加剧了负面情绪。充足的睡眠可以调节情绪、舒缓心理压力、淡化恶劣情绪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丰富留学生活,比如,多出去走走散散心,深入地了解所在国家;去健身房跑跑步,运动一下,大汗淋漓过后一些消极的情绪会自然地释放出去;还可以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延伸个人兴趣爱好,在做自己喜欢事情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还更容易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上面这些还是无法帮助缓解负面情绪,可以和身边朋友或者是导师倾诉沟通,或者联系校内的心理辅导中心、正规医院,及时寻求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的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下,个人卫生健康防护也是留学生日常生活的重中之 重。
自疫情暴发初期起,教育部、外交部、民航局、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从物资需求、疫情咨询、生活需要等方面,面向留学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保障疫情期间我国海外留学人员健康安全。除了发放“健康包”、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资外,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编写《海外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指南》《疫情期间海外华人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等手册和系列科普文章,提到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比如:
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是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用肘臂遮挡,加强手卫生并佩戴口罩,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保证睡眠,加强锻炼提高个人免疫力。日常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的通风。同时也要留意同住人员的身体状况,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在公共场合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如必须接触,需要佩戴口罩,并且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如果外出购物或者进行必要活动时,可以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随时保持手卫生。在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室内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或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定要佩戴口罩。
坚持“非必要不出行”,减少或暂停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减少长途旅途导致的感染风险。
回国搭乘航班时,除了在经过安检时短暂取下口罩外,其余时间要全程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抵达目的地要遵守当地防疫政策,自觉报到隔离。
国家有关部门为境外的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人员提供科学专业的疫情防控指导,帮助留学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个人卫健防护习惯。尽管如此,现如今,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却仍然形势严峻,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5亿例,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所以,身居海外的留学生依然应当注重个人卫生健康和疾病防范,在个人卫生健康防护方面不可大意。
除了心理健康和疫情防护外,留学生在海外生活难免会有头疼脑热等突发生理疾病。为了应对这些突发状况,应该了解好留学目的地的保险信息、就医须知等方面常 识。
保险是每一个出国学习人员必不可少的事项,不同国家之间医疗制度和体系不尽相同,医保覆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留学生应对所在国医疗概况和就医流程等要有基本的了解。一些国家对留学生购买保险是有强制性的,在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申请留学签证,必须出具已购买海外留学生保险的证明。
申请公立保险的流程一般是在办理留学签证时缴纳相关费用,到校报到后注册好相关信息。以英国为例,留学生们对于英国的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一定不陌生。办理赴英签证时,留学生们就会缴纳医疗附加费,到校报到后,学校会要求学生进行GP(General Practitioner,即英国的社区医生)注册,学生可以选择就近的社区医生,生病时会先由社区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医院。如果不需要前往医院,GP会开好处方,患者可以持处方到专门卖药的地方购买药品。其间产生的药费等由NHS承担,可以省去不少的开支。
有的国家医保除了覆盖到诊疗费和药费外,还会有一些特别的“福利”。比如,德国的公立保险不仅可以应对突发疾病,连免费洗牙、HPV疫苗这样的健康保障类服务也涵盖其中。留学生申请时可以仔细阅读和了解相关信息。
与国内的医疗资源配置与医疗体系不同,很多国家的医疗机构有不同的分级,在这种设置下人们的就医观念和流程也有所不同。比如,澳大利亚医疗体系大致可分为诊所、医疗中心和公立、私立医院几类,患者需要联系一位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由他来负责就医事项。在韩国,国家将医院分为3个等级,一般像感冒头疼这样的小毛病,都在二、三级医院解决,如这些医院确认治疗无效以后,才能够到韩国的一级医院就诊。在德国,人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营业情况,选择不同的就医机构,多数医生都是在私人门诊诊所工作,非急症可以到这里来看病,然而普通门诊在周一到周五营业,节假日、晚间、周末甚至是周三的下午都只能去看急诊。而且在很多国家,就诊医生看中预约制,没有预约的患者通常只能等待被插空安排诊治,候诊时间具体需要多久就不一定了。
由此可见各国在保险覆盖和就医流程等方面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为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留学生还是要提前了解你所在的目标国家相关政策和保障,以备不时之 需。
对于每个人来说,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起居、适量的运动、愉悦的心态,都是身心俱健的基石。希望每一名在海外深造的学子,都拥有强健的体魄,顺利完成学业,收获宝贵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