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雅义 闫孜颖
学期初,孩子们在讨论创设自然角时,纷纷提议想要尝试养小鸭子。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从孵蛋开始,开启了“养鸭生活”。在蛋孵化的28天里,孩子们每天翻蛋、喷水,耐心地等待着小鸭子的出现。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18只小鸭子陆陆续续地出生了。随着小鸭子慢慢长大,“鸭鸭长大了该住哪里”的话题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小石头说:“鸭鸭越来越大,它们在育雏箱里住不下了,怎么办?”薇薇说:“要不我们把鸭鸭放到外面去养吧?”薇薇的提议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孩子们对“如何把鸭鸭放到外面去养”展开了讨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因此,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尝试开展以幼儿为主导的鸭屋建造活动,支持幼儿在亲历鸭屋建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与发展。
一、为鸭屋选择合适的位置
想要在幼儿园里给小鸭子建一个舒适又安全的家,首先要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于是,教师带领孩子们展开了鸭子的习性调查活动。孩子们通过搜寻资料、走进鸭鸭农场,对鸭子吃的食物、居住的环境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孩子们开始分享各自的调查结果。优米说:“鸭屋附近应该有泳池,这样方便鸭鸭游泳。”豆豆说:“鸭鸭会随地大小便,鸭屋要方便清理打扫。”云朵说:“鸭屋还要能晒到太阳,不然鸭鸭会觉得冷的。”
孩子们根据鸭子的生活习性,观察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找适合小鸭子生活的地方,并将探寻到的地方拍摄下来,绘制成图,回到班里与大家商讨。孩子们对各组制定的鸭屋选址方案进行了分组讨论,各自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既要让小鸭子晒到太阳,也要有遮阳的地方。”有的说:“水池里不好,因为没有干燥的休息区。”有的说:“桥洞下没有足够的阳光,鸭鸭会冷。”还有的说:“架高的小木屋可以让鸭鸭玩耍。”可见,孩子们在给鸭屋选址时不仅考虑到了鸭子的生活习性,还考虑到了要让鸭子快乐地生活。
经过讨论,孩子们拟出了初步的选址方案:第一种是选在滑梯旁,理由是离班级近,而且小鸭子可以生活在小木屋里,还可以玩滑梯。第二种是选在百草园,理由是小鸭子可以住在百草园里,那里有很多植物,风景好。第三种是选在水池中,理由是小鸭子可以住在水池里,因为小鸭子需要游泳。第四种是选在泳池的桥洞下,理由是小鸭子游完泳可以直接在铺上稻草的桥洞下休息。第五种是选在水池旁的小木屋,理由是这个小木屋看起来很不错,离泳池近,小鸭子游完泳可以在小木屋里休息。第六种是选在洗手池的桥洞下,理由是风雨洗晒场下面的洞洞可以让小鸭子睡觉,它们白天还可以在上面的水池里游泳。
孩子们选择的这些地方有的确实很适合小鸭子居住,但是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会同意吗?会不会影响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呢?基于这些考虑,孩子们带着选址方案去征求幼儿园里不同人的意见(见表1)。
经过征求多方意见,孩子们发现只有木屋方案大家都没反对,觉得最合适。
在为鸭屋选址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分组拍摄、分组讨论中也感受到与他人协商、征求建议的重要性,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与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支持孩子们的每一次讨论,帮助孩子们自主制定方案,获得成就感,这为孩子们后期建造鸭屋提供了动力。
二、合力设计鸭屋建筑图
班里每个孩子都针对初步的鸭屋选址画了鸭屋建筑图。孩子们联系设计的鸭屋结构,关注到鸭子的生活习性,思考外界环境与鸭子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一一说:“鸭屋的屋顶会漏雨,可以铺上一块布。”米米说:“幼儿园里有野猫,要用铁丝网围住鸭屋。”天天说:“鸭子要随地大小便,我们要给它们铺上稻草。”孩子们不断优化鸭屋建筑图,考虑问题更加周密细致。这也反映出孩子们自主运用经验、拓展经验、分享经验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在设计过程中,孩子们在材料选择等方面遇到了困难,于是请来了设计师家长帮忙,共同商量设计图。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与设计师家长交流意见(见表2),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构想,共同商讨建造方案。
另外,孩子们还通过实地勘察测量、记录房屋尺寸,了解到建造鸭屋不仅需要考虑材料,鸭屋尺寸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利用活动室里的材料,如纸板、盒子和一次性餐布等,制作了一个微型鸭屋模型,为建造鸭屋做好准备。
在鸭屋设计稿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孩子、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建造活动。家长作为幼儿园活动的支持者,将擅长的专业领域知识与技能分享给孩子们,促进了孩子们对材料的认识。孩子们在不断完善设计图的过程中,计划意识不断增强,在了解建造鸭屋材料的基础上,熟悉了建造流程:设计图纸—商讨方案—选择材料—测量尺寸—制作模型—实施方案,建构经验不断丰富。
三、分组施工,合作建造鸭屋
鸭屋建造工程正式启动后,孩子们做起了施工准备,首先是收集材料和工具。安芯说:“我家有装修剩下的木柜门,可以带来改造成鸭屋的木门。”兜兜说:“我在外公家看到过工具箱,我可以带来,里面有很多工具可以用。”石头说:“我们可以问问园长妈妈,幼儿园里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天天说:“有些找不到现成的材料需要老师帮我们买一下。”在明确所需要的材料后,教师引导孩子们对材料和工具进行了分类,对材料的获取方式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见表3)。经过多渠道收集,建造鸭屋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工具基本备齐。
建造鸭屋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引导孩子们学会合作和分工的良好契机。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鸭屋结构分为屋顶组、护网组、地面组和木门组,并进行了自由选组。在分组结束后,各小组制作了项目书,对使用的工具、材料、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等进行讨论和记录。项目书记录着孩子们的建造过程,反映了小组计划、建造成果。项目书使孩子们的学习看得见,为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续顺利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屋顶组负责架梯铺布。在高空作业铺设屋顶雨披布时,孩子们能够选取户外活动的梯子作为工具,小组分工,分派爬高、扶梯等工作。护网组负责裁剪铁丝、固定铁丝网。孩子们针对不同的场景,能够使用钉子、扎带等不同方式固定铁丝网。地面组负责运沙铺底、拼接地垫。孩子们能够就地取材,一开始使用小水桶运沙,经过检验,发现小推车运沙更方便,于是采用小组分工,以装沙—运沙—铺沙的方式进行。在拼接地垫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铺设的难点在于拼接,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升了拼接的经验。木门组负责切割木板、协助安装。使用电钻和无齿锯等工具存在一定危险,于是孩子们寻求家长的帮助,自己则协助家长进行测量,帮忙递取工具。
四、分享鸭屋建成的喜悦
在建造鸭屋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教师、家长、园领导等的协助与支持。怎样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会感恩呢?在一次晨谈环节,教师组织孩子们讨论在建造鸭屋的过程中谁帮助了他们,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谢呢?有的说:“唱首歌吧!”有的说:“送份礼物吧!”还有的说:“送一张贺卡吧!”可是,贺卡上写什么内容呢?有孩子说道:“将我们感谢的话写成一封信送给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吧!”孩子们都觉得这个主意很棒。于是,他们将感谢内容汇总,用符号和图画表征的方式绘制了感谢信。
在表达了感谢后,孩子们想举办一个鸭屋落成仪式,他们运用之前做计划的方式为鸭屋落成仪式制定了流程。在结束环节,教师改变了以往活动中请幼儿代表发言的单一方式,让每位孩子都来分享鸭屋改造中自己的感受,让每位孩子都有展示与表达的机会。
在仪式结束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比较完整的过程回顾,围绕“生命”“智慧”“实践”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有的说:“原来养鸭子是这么辛苦的一件事情!”有的说:“小鸭子跟我们人一样,都要有一个舒适的家,我们想成为鸭子的朋友还需要学习很多知识。”有的说:“我竟然像爸爸一样学会了使用很多从没见过的工具。”孩子们还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了自我评价,充分表达了在建造鸭屋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五、感悟与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建构经验不断丰富,主动意识、批判思维和高阶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他们能够针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建造地址。在活动过程中,材料的提供、活动的生发和推进都源于幼儿的需求及兴趣。幼儿在鸭屋建造过程中能够将新旧经验进行有机整合,运用适宜的建造材料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还通过与幼儿对话,充分肯定与支持幼儿,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搭建了学习支架,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